难道是为了把圣贤的道理锁在高阁之上,只让少数人赏玩品评吗?”
“这…”周炳文一噎。
孔子“有教无类”他没法否认。
“圣人教化,恩泽百姓!但自有规矩法度!岂容你用粗鄙匠人的法子玷污?”
“粗鄙?玷污?”李恪声音抬高,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
“博士口口声声说我恪记的书错漏百出,流毒无穷?
请问博士,您仔细看过吗?找出半个错字了吗?
我恪记印的书,字字都经过仔细校对!何错之有?
倒是某些世家珍藏的所谓‘孤本’、‘善本’,因为抄来抄去,错漏到处都是!
这难道不是事实?”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几个世家出身的士子,不少人下意识低头。
“至于匠人的法子?”李恪踏前一步,气势逼人,
“活字之法,让圣贤之言像甘霖一样洒遍天下!
让寒窗苦读的穷书生,花三百文就能买到《论语》、《诗经》!
让种地的农人,能买农书,学增产的法子!
让作坊里的工匠,能看技艺图谱!
这才是真正光大圣学,实践孔圣‘有教无类’的心愿!
让圣贤的智慧,不再被少数人霸占,惠及天下百姓!”
他猛地转身,面向广场上的人群,声音洪亮:
“你们口口声声卫道,实际上是想垄断学问,堵死寒门士子求学的路!
这才是违背圣人心意!才是对孔圣‘有教无类’最大的亵渎!”
广场上一片死寂。
许多寒门士子被戳中心事,眼眶发热。
周炳文脸色惨白,嘴唇哆嗦:“你…你强词夺理!
典籍泛滥,人人能读,尊卑何在?礼法何存?!”
“尊卑?礼法?”李恪冷笑一声,直指要害,
“陛下登基以来,提倡文治,重视科举,选才唯才是举!
我造活字,印书籍,降低书价,为的是什么?
正是为陛下分忧!为大唐广开才路,储备人才!
让天下有志之士,不管出身,都能读圣贤书!
这是开启民智,稳固国本!
你们在这里阻挠开智的举动,污蔑利国的政策,到底想干什么?!
是想让长安,让整个大唐,只有你们世家子弟才读得起书,才当得了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