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直指核心应用!
他压下惊讶,由衷赞道:“杜小姐明见万里!格物之理,一通百通。
器用之改良,根基皆在于明其理,究其微。”
“殿下过誉。”
杜明月唇角微弯,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目光却更加明亮锐利,“明月只是循着殿下指出的路径略作推演。
殿下胸中丘壑,明月今日方窥一斑。”
她随即指向图纸上犁铧的弧度,“殿下,此犁铧入土之角度与曲面,是否亦暗合‘破土分泥,顺势导流’之理?
若遇板结硬土,此角度是否需微调?”
两人就着图纸与模型,一问一答,渐入佳境。
杜明月家学渊源,对《考工记》等典籍烂熟于心,提出的问题既切中要害又富有启发性。
李恪则凭借远超时代的物理认知和实用技术理解,用最朴实的语言拆解原理,每每令杜明月眼中异彩连连。
书房内气氛沉静而热烈。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外传来几声压抑的咳嗽,接着是略显沉重的脚步声。
门被推开,一位身着紫色常服、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官走了进来,正是当朝尚书右仆射杜如晦。
他脸色带着一种不健康的苍白萎黄,眼窝深陷,整个人透着一股浓重的疲惫。
“阿耶。”杜明月连忙起身行礼。
李恪也起身拱手:“杜相。”
杜如晦摆摆手,声音有些沙哑:“不必多礼。
老夫适才回府,听闻蜀王殿下在此与明月论学,特来一见。”
他目光在李恪脸上停留片刻,又扫过案几上的图纸模型,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方才在门外略听一二,殿下所言‘格物致用’,深得我心。
器物之利,终为惠民强国,此方是大道。
明月,与殿下论学,可有所得?”
“女儿受益匪浅。”杜明月恭敬答道。
杜如晦点点头,看向李恪:“殿下年少有为,心系黎庶,又得格物真谛,实乃大唐之幸。
老夫甚慰。”
他说完这几句,似乎气力不继,又低咳了两声,脸色愈发难看。
李恪心头猛地一沉。
这气色……绝非小恙!肺疾?还是沉疴难起?
无论哪一种,在这个时代都极其凶险!
他面上不动声色,关切道:“杜相为国操劳,还请务必珍重贵体。”
杜如晦勉强笑了笑:“老毛病了,不妨事。
你们年轻人继续论道,老夫失陪了。”
说完,在侍从的搀扶下,脚步蹒跚地离开了书房。
那佝偻虚弱的背影,看得李恪眉头紧锁。
杜如晦的身体状况,不仅关乎这位一代名相的生死,更牵动朝堂格局,也直接影响到眼前的杜明月……
书房内的气氛因杜如晦的病容而蒙上一层阴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