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打到欧洲,带来火药和文化典籍,明朝下西洋,也带来文化典籍,然后欧洲就文艺复兴了,这中间没鬼,就真的有鬼了。
而且翻阅典籍,刘兴汉发现明朝识字率高的离谱。
这跟汉朝戍边军队能写家书还不一样,因为汉朝是良家子,识字这是最基本的。
但明朝的通俗小说流行,和各地的学校遗址,都侧面印证了明朝的识字率。
通过考证,刘兴汉还发现清初的识字率也高的离谱。
可偏偏清中期的识字率,又低的离谱。
清初内部不稳定,反而高。
从康熙朝开始,社会稳定了,识字率反而低。
这不符合常理。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因为清初即是明末,识字率高是因为他们都是明朝人。
到康熙朝,除了长寿的,几乎都是清朝人,所以识字率低。
刘兴汉甚至设想,若是没有天灾,明朝内部不生乱,可能就没西方什么事了。
或许是皈依者狂热,或许是骗人把自己都骗到了,刘兴汉此刻已经不能用精汉形容了,因为在他的自我认知中,他就是汉。
他是当年汉室和亲公主的后裔,祖上被迫西迁到了欧洲。
他甚至试图论证,罗马就是大秦。
汉书中将罗马称为大秦,因为他们有类中国。
但刘兴汉认为,不是有类,罗马就是大秦,秦始皇的那个秦。
当然,这个有些离谱。
但刘兴汉也有个靠谱的考证,曾经的匈牙利王国,现在归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帝国是突厥人后裔。
贞观年间,西突厥沙钵罗利失可汗设立十部军事首领制度。
划分十个部落,每个部落由一名“设”统辖,合称“十设”。
因每位首领被授予一支箭作为权力象征,故又名“十箭”。
而这十个部落,被称为“十姓突厥”。
十个部落合在一起也称“十箭联盟”。
后来,苏定方平定西突厥,大部分十姓突厥归附唐朝,小部分一路西逃。
一路逃,一路征服当地土着并同化,十箭联盟、十姓突厥就一路传了过去。
匈牙利的土着的马扎尔人,认为十姓突厥尊贵无比,毕竟他们能打,而且有文化,至少和他们比起来相当有文化。
所以,他们攀龙附凤,也搞出十个部落,自称十箭联盟。
匈牙利的国名就是突厥语和当地语言混合而成。
不过后来随着时间一长,神罗、阿法的文化入侵,后代就忘了国名的来历。
后来,更是亡了国,所以更不知道了。
以上内容不是扯淡,也不是臆想。
既不是刘兴汉的原创,也不是后世华夏的西方伪史论。
出自十四世纪初,是伊利汗国拉施特奉伊利汗合赞和合儿班答之命,主持编撰的一部世界通史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