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
让大家对众神谱系有个概念,这是对魔界篇的一个铺垫。
科普一下。
关于阵营,简单地说分九大阵营:守序善良,中立善良、混乱善良;守序中立、绝对中立、混乱中立;守序邪恶、中立邪恶、混乱邪恶(由此看出,守序与混乱对立,善良和邪恶对立,中间加一个中立大阵营,具体代表什么的就不描述了,因为文中并不会就这方面写得太深,毕竟没有什么上升到高魔甚至高神层面的剧情。)
ps:
然后本章中一些关于神祗的诠释,大家可以看出我的某些设定:就是神职(如“之神”前面的那些太阳啊月光啊黑暗啊自然啊杀戮啊等等那些前置定语)是有阵营的,但神祗没有,他们大多综合好几个神职在身上,跨度几个阵营,即林安所为的“无节操”。
所以托尔可以在人族位面扮演五大主神之一,在魔界就是单神教中的至高神和创世神;
而至高神光明神和太阳与光辉希望之神克瑞尔的双位一体(教皇是后来自己加上去,才变成三位一体的,那时神谕已经很难降到物质位面了,为巩固神权统治而修改了教义)其实也反应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至高神是虚的,克瑞尔其实和其他主神同级——
由以上事例,也反应出一个事实,就是所谓神祗谱系,是根据教义信仰传播后,信民对信仰神祗的一个定位和编排,并不能代表神祗的真实神位高低,这也是法师们骂神职者神棍的理据之一。
毕竟争夺信仰的宗教战争嘛,说白了就是洗脑和忽悠,历史上人为修改教义内容,抬高自家神祗的地位并贬低对立宗教的情况,在真实历史上也层出不穷~
呃,一家之言,大家不要较真。
第八百七十八章 出口(求粉红)
和安格斯相处久了,会不知不觉被他的学识和风度所折服。
尽管,林安从没忘记这个囚徒手中制造的杀孽,甚至安格斯表现得越令她印象鲜明,这种忌惮和憎恶也越发根植。
但由于教授神学上的交流,即使两人彼此防备,在谈话内容中,也难免会泄露一些个人思想和观点,更何况,两人本身就认识,曾经有过一定交流。
所以,久而久之,林安渐渐发觉,虽然安格斯曾经隐瞒身份接近自己,但从前和安格斯一些思想交流,尽管安格斯有部分隐瞒,但安格斯谈不上完全欺骗。
再加上林安手中的那些神学著述,很多都是从安格斯在这个密所中的藏书室内找来的,其中甚至有很大部分,是教廷禁止传播的*和秘史,简直比最博学的历史学者和神学者的收藏都要广博。
而藏书的内容和范畴,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学者的内心立场。
鉴于安格斯不会料到这里会被林安鸠占鹊巢,这个次位面密所之隐秘,很可能是安格斯躲避主位面追踪的隐居所,所以其中布置的真实可信程度,有相当大分数加值和参考价值。
所以,很多时候,尽管安格斯的温煦风度和谈吐语气,将他教授内容的中大部分个人思想和观点淡化,但敏锐如林安在仔细观察和态度解剖中,还是会偶尔察觉安格斯某些隐晦言辞下的辛辣和讽刺,以及对神祗那种比传统法师更藐视权威的叛逆。
这种叛逆,不同于无信者——比如法师群体——将自我处于低层面的以下克上和批判,而是难以形容的微妙态度。
硬要形容,林安觉得,那甚至不能以喜恶来形容,而是一种非情绪化的排他,如同种族分野,是客观存在。不因种族关系良好或交恶而变更。
处于凡人层面的智慧生物,正常来说,并不会产生这样的态度,哪怕对神祗有所了解的法师。也不会对神祗有天然排斥——正如兔子会憎恶捣毁它们巢穴的人类,但它们不可能一生下来便排斥人类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这种情况,令林安捕捉到某种灵感。
这天,记录完一次实验观察日志,林安翻了翻前面一些记录内容,忽然有所感叹。
“其实根据你的经历和学识,如果你成为一个强大的法师、渊博的学者或者最虔诚的信徒,我都不会意外,但你的目标,偏偏是成神。这真是奇怪。
我不是说以一介凡人妄图成神的目标妄想可笑,虽然听起来,的确是匪夷所思,但我奇怪的是另一点——
你知道,一个人的思想。与他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一个从没听说过魔法的农夫之子,不可能会想成为法师;
一个周遭充斥虔信者的幼儿,也很难不被每天唱诵的圣歌和教条洗脑;
一个人吃到来自异乡的甜美水果,会记忆下水果的香气,但一般不会企图跨越重洋,跑到异乡去成为种植水果的人——尤其在他根本不清楚这种果木是灌木还是乔木,是长在地底还是树枝上。怎么浇灌施肥都必须他自己一步步摸索的情况下。
所以我很奇怪这一点,你究竟有过什么经历,才会在这个年纪,将成神作为你的目标?”
林安直视安格斯,眼中闪动着好奇:
“如果将这个目标比作成功种植出那个香甜的水果的话,你这个年纪。应该还在收集果木枝条,了解这种果木究竟是怎么样一种果木的阶段。”
“有趣的探究,”安格斯依旧平静,“我假设,你或许已经有推论?”淡定得仿佛被当成实验对象研究的不是自己
“远远称不上推论。最多是猜想,还是完全没有依据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