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飘香处,故乡焕新颜》
第一章:回乡的契机:在繁华都市的某个角落,林宇正坐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对着电脑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愁眉不展。他是从黔东南州那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走出来的大学生,怀揣着梦想来到大城市打拼,可现实却总是残酷的,高强度的工作和微薄的薪水,让他时常感到疲惫与迷茫。
这天,林宇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父亲那带着浓厚乡音的声音显得格外兴奋:“宇儿啊,咱村里现在可不一样咯,那苗药种植基地搞得红红火火的,用的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还结合了高科技呢,现在每亩地能多收不少钱,好多年轻人都回村帮忙了,你啥时候也回来看看呀。”
林宇挂了电话后,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家乡的模样,那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溪流,还有小时候跟着长辈们在山里采药的情景。想着父亲说的话,他心中泛起了一丝涟漪,或许,回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宇最终决定辞去城里的工作,踏上了回乡的路。一路上,看着窗外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风景不断后退,他的心情既忐忑又期待。
第二章:初见变化
当林宇回到黔东南州的那个小村子时,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他吃了一惊。曾经有些破败的村子如今焕然一新,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村口那座标志性的老桥也被重新修缮过,桥边还立着一块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万亩苗药种植基地”。
林宇沿着路往村里走,很快就看到了合作社的院子,院子里热闹非凡,不少村民正围在一起,笑声阵阵。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父亲,那个曾经略显沧桑的男人,如今脸上满是喜悦,正和周围的人比划着说着什么。
“阿爸!”林宇喊了一声。
父亲闻声转过头来,看到林宇,眼中满是惊喜,赶忙迎了上来:“哎呀,宇儿,你可算回来了,快来看看咱们的苗药种植基地,可壮观了。”
林宇跟着父亲来到了种植基地,只见一片片整齐的田地,有的田里种着绿油油的水稻,有的则是苗药的植株在风中轻轻摇曳。父亲边走边介绍说:“咱们现在用的是‘稻药轮作’的办法,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啊,种完水稻再种苗药,地也养得越来越好,而且现在有了那些个物联网的设备,能时刻监测着土壤湿度啥的,种出来的苗药质量可好嘞,道地性有保证,价格也卖得上去。”
林宇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感慨,没想到短短几年,家乡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第三章:采收天麻的忙碌
正值天麻采收的时节,天还没亮,合作社社长阿爸就敲响了村里的大钟,召集村民们去种植基地采收天麻。一时间,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男女老少纷纷拿着工具往基地赶去。
林宇也跟着大家一起,来到了天麻种植的那块田地。阿爸给大家分配了任务后,村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用锄头挖开泥土,露出了一个个饱满的天麻。
“哇,今年这天麻长得可真好啊!”一位大妈笑着说道,手里捧着刚挖出来的天麻,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林宇也学着大家的样子,开始帮忙采收。他发现,这采收天麻也是个技术活,力度要掌握好,不然很容易把天麻弄伤。旁边的一位大叔看到林宇生疏的样子,笑着过来指导他:“宇娃子,你这样挖可不行嘞,得从边上慢慢挖,轻一点,这天麻娇贵着呢。”
林宇赶忙按照大叔教的方法做,果然顺利地挖出了几个完整的天麻。大家一边采收,一边聊着天,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那混合着泥土和药香的气息,让人觉得格外踏实。
第四章:科技助力种植
忙碌了一上午,天麻采收得差不多了,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这时,阿爸指着田边几个不大起眼的小盒子说道:“宇儿,你看那些就是物联网监测设备,别看它们小,用处可大了去了。”
林宇好奇地走过去查看,阿爸跟在后面继续解释:“通过这些设备啊,咱们在手机上就能知道这土里的湿度、温度啥的,啥时候该浇水,啥时候该施肥,心里都有数,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全靠经验、靠运气了。而且这数据还能传给专家,专家会根据情况给咱们指导,种药越来越科学咯。”
林宇不禁感叹道:“阿爸,这科技真是给咱们带来了大变化啊,以前只听说城里到处都是高科技,没想到咱这农村的种植也能靠它变得这么好。”
“是啊,现在有了这些好法子,咱这苗药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不少,销路也越来越广,外面好多药厂都抢着要咱们的货呢。”阿爸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第五章:年轻人的回归
随着苗药种植基地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林宇一样选择回到了家乡。村里的小学也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型的培训中心,专门教大家苗药种植、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林宇在培训中心里,结识了不少同样从外面回来的年轻人。其中一个叫阿强的小伙子说:“以前在外面打工,总觉得自己像个无根的浮萍,现在回村了,看着这一片苗药种植基地,心里就有了盼头,而且还能陪着家里人,多好啊。”
大家在培训中心里认真学习,互相交流着想法,有人想着怎么把苗药加工成更多的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有人琢磨着利用互联网,把村里的苗药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