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脱口秀节目策划方案:《本草笑谈》——当岐黄遇上脱口秀
一、节目核心定位与价值主张
(一)破局点:撕开中医的"刻板印象茧房"
当代年轻人对中医的认知常停留在"苦药汤老郎中玄学论"三大误区:调查显示,90后中仅17%接触过中医诊疗,超60%认为中医"难以理解"。《本草笑谈》以"解构-重构"为逻辑主线,用脱口秀的"冒犯性幽默"打破偏见——比如把"湿气重"调侃为"人体自带梅雨季节",将"经络"类比成"人体5g网络",让年轻观众在笑声中卸下认知防备。
(二)差异化优势:构建"学术+娱乐"双螺旋结构
区别于传统养生节目,本节目独创"专家+笑匠"黄金搭档模式:
-
学术锚点:邀请三甲医院中医专家(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团队)担任"脱口秀学术顾问",确保每段笑话背后有《黄帝内经》原文或临床数据支撑
-
娱乐载体:签约《脱口秀大会》人气卡司(如呼兰、王勉),将中医理论转化为"谐音梗生活场景梗",例如把"望闻问切"拆解为"中医版狼人杀四步法"
(三)文化传播战略:打造z世代中医符号体系
通过12期节目构建三大认知体系:
-
概念转译系统:建立中医术语的年轻化表达库(如"肝郁气滞=情绪堵车气血不足=人体电量低于20%")
-
视觉符号系统:设计"本草萌系ip"(如会讲段子的人参、吐槽熬夜的枸杞),贯穿节目视觉包装
-
行为仪式系统:开发"中医梗挑战"(如用脱口秀句式吐槽"我的湿气重到能养热带植物"),引导社交媒体传播
二、节目形态与内容架构
(一)每期流程设计:90分钟沉浸式笑疗
环节
时长
形式设计
核心笑点植入
开场漫才
5min
主持人+专家用日式漫才节奏吐槽中医谣言(如"吃猪蹄补胶原蛋白=让猪皮完成跨物种kpi")
医学常识与生活误区的反差萌
诊室开放麦
15min
观众现场投递"奇葩问诊经历",专家用脱口秀回应(例:"熬夜党问如何补救——建议设置手机自动关机时播放《黄帝内经》催眠版")
年轻人生活习惯与中医理论的碰撞
本草盲盒秀
20min
嘉宾随机抽取中药材盲盒,用3分钟脱口秀阐述其"性格"(如陈皮:"我就是中药材里的老凡尔赛,越老越值钱")
药材特性拟人化的荒诞幽默
中西医b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