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广场:入口设置巨型浮雕墙,刻画伏羲尝百草、黄帝问岐伯的传说,中央矗立“中医药始祖”雕塑群,地面铺装镶嵌中医经络图纹样,形成强烈的文化识别性;
-
医籍步道:用青铜雕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经典医籍名句,搭配二维码语音讲解,市民扫码即可聆听典籍解读;
-
名医长廊:以园林景墙形式展示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生平典故,采用浅浮雕与场景还原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故事性与感染力。
(二)五大功能区详细规划
1。
中医文化博览区:解码千年医学智慧
-
中医文化馆(建筑面积1500㎡):
采用明清风格建筑,内部设三大展厅:
-
理论厅: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演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础理论,设置“虚拟中医师”互动屏,市民可输入症状获取简易养生建议;
-
诊疗厅:展示针灸铜人、中药炮制工具、古代医疗器械等实物,设置“望闻问切”体验区,通过vr技术模拟中医问诊流程;
-
非遗厅:陈列国家级中医药非遗项目,如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针灸推拿手法等,定期举办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活动。
-
中医药文化长廊:
沿园区水系打造环形长廊,以“药材图谱”“节气养生”“中医典故”为主题分区,采用彩绘、铁艺雕塑、植物造型等形式立体呈现,如用紫藤花架打造“本草纲目”篇章,藤蔓间悬挂药材标本牌。
2。
中药材种植观赏区:百草芬芳的自然课堂
-
本草植物园:按功效划分为“解表药区”“清热药区”“补益药区”等12个种植板块,种植常见中药材200余种,包括:
-
观赏类:牡丹(丹皮)、芍药(白芍)、金银花、菊花等;
-
香料类:薄荷、藿香、紫苏、肉桂等;
-
滋补类:人参(盆栽)、枸杞、黄芪、党参等;
-
特色类:结合当地道地药材种植,如河南的山药、安徽的丹皮、浙江的杭白菊等。
-
智慧药田:引入物联网技术,设置智能标识牌,扫码可查看药材的性味归经、药用部位、现代研究等信息,部分区域采用“认养模式”,市民可认养一株药材并参与日常养护,收获时可领取干货。
-
药食同源园:打造可食用的景观花园,种植既是药材又是食材的植物,如马齿苋、蒲公英、陈皮、莲子等,配套“药膳食谱”展示牌,引导市民理解“食疗养生”理念。
3。
养生体验互动区:身心同调的健康实践
-
养生步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