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她便转身,身影很快消失在月亮门后,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
叶逍然独自站在院中,握着那枚钥匙和冰冷的铁条,久久未动。
第二日,叶逍然并未立刻去藏书阁。他又练了一上午的剑,直到午后,阳光暖了些,心中那因昨日街市所见而郁结的戾气稍稍平复,才拿着那枚钥匙,向着府邸东南角走去。
凌府实在太大,他问了两个侍女,才找到那处僻静的院落。
与其说是阁,不如说是一座独立的二层小楼。白墙黑瓦,掩映在几株高大的古柏之下,显得格外幽静。门楣上悬着一块旧匾,上书“涵墨楼”三字,字体古朴沉静。
用钥匙打开铜锁,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陈旧书卷和淡淡防虫药草的气味扑面而来。
楼内光线略显昏暗,但十分整洁。一排排高大的书架直抵天花板,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线装书籍,竹简、绢帛亦有收藏。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在从窗棂透入的光柱中缓缓飞舞。
一位须发皆白、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的老者,正坐在窗边一张矮几后,就着光线小心地修补着一本破损的古书。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眼镜,目光温和而睿智。
“这位公子是?”老者声音苍老却清晰。
叶逍然躬身行礼:“晚辈叶逍然,见过陈老先生。是……小姐让我来的。”
“哦,是叶公子。”陈老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似乎早已知道他会来,“小姐吩咐过了。楼中书册,公子可随意取阅。只一点,需爱惜书籍,阅后归还原处即可。”
“晚辈明白,定当谨记。”叶逍然恭敬道。
陈老点点头,不再多言,继续低头修补他的书,仿佛叶逍然不存在一般。
叶逍然松了口气,这老先生的淡然态度让他自在不少。他环顾这浩瀚的书海,一时间竟有些茫然无措。该从哪里看起?
他漫无目的地在书架间穿梭,手指拂过那些或粗糙或光滑的书脊。许多书名他根本看不懂,甚至有些字都不认识。
最终,他在一个标着“经”字的书架前停下。这里的书似乎最为厚重、齐整。他随手抽出一本,书皮是深蓝色的土布,入手沉甸甸的,封面上写着几个端方的大字——《论语集注》。
他走到窗边一张空着的书案前坐下,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
一股更为浓郁的墨香和旧纸的气息散发出来。书页泛黄,字体是工整的雕版印刷,但密密麻麻的注释和小字让他眼花缭乱。
他深吸一口气,从第一页开始,试图读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字,他大多勉强认得。但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亦说乎”?“说”是“悦”吗?也是高兴的意思?为什么学习和复习会高兴?有朋友从远方来高兴他能理解……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就是君子?
叶逍然皱着眉头,努力地辨认着,思索着。他的阅读速度极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只能跳过或者根据偏旁胡乱猜测意思。
那些注释更是如同天书,什么“朱子曰”、“程子曰”,引经据典,看得他头昏脑胀。
不过,慢慢地,他似乎抓到了一点核心的意思。这位叫做“孔子”的圣人,好像在说一些做人的道理?关于学习,关于交友,关于修养……
这和他想象中的“圣贤书”不太一样。他原本以为会是些高深莫测、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他看得极其吃力,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比练一趟剑还要累。但他却没有放弃,一种倔强和好奇支撑着他。
他看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到了“吾日三省吾身”。看到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