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大将司马穰苴,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打过无数胜仗。在一次重要战事中,他要求齐王派出宠臣庄贾一起出征,以壮士气。司马穰苴相约庄贾明日正午在军营门口相见出发。
翌日,司马穰苴与数万军队整装待发。可是他一直等到黄昏,庄贾才醉醺醺地到来。
理由是:“亲友饯行,所以延迟了。”
司马穰苴生气地问刑官:“不能如时到达的刑罚是什么?”
刑官回答说:“违者处斩。”
庄贾听了后不以为然,他不慌不忙地说:“我在朝廷早朝时迟到齐王也不惩罚我,况且我是齐王重臣,也立下了不少功劳。你饶我一次吧!”
司马穰苴不管他,下令刑官一个时辰后斩首示众。庄贾马上派人回朝请齐王营救,可惜圣旨到时,庄贾已人头落地。
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再犯军纪。
千古以来,成功的兵法也少不得赏罚分明,勇敢果断,勇于承担后果,是克敌制胜不可缺少的。正所谓军法如山,维持铁的纪律,是将军们的责任。
北宋时期,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日差,各地官吏,不称职者十之八九。有的软弱无能,纵吏欺民;有的年老多病,贪污受贿。这些,直接导致国力不张,百姓怨声载道。
当时的参知政事范仲淹决心进行大改革,他选派一批精明强干的“按察使”到各地去查政,奖励能官,罢免不才,大胆任用能干新官,一时使朝野为之震动。
有一天,他如常到镇中央批阅各地按察使的报告,翻开各地官员花名册,毫不留情地把不称职的官吏名字勾掉。他的助手担心他的“铁笔”动作太大,从旁劝他说:“你这一笔勾掉很容易,但这铁笔之下就要使这一家人痛哭了!”
范仲淹听了,就用笔点着贪官的名字愤慨地说:“一家人痛哭总比整个地方人痛哭要好得多吧!”就是他这样果断行动,铁笔无情,整治官场,才使得暮气沉沉的北宋政权开始有了生机。
像这样强调纪律和制度的人,管理学中有个“热炉”法则支持他们。
该法则的前提是,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天条”及规章制度,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
(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诫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
(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组织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这种管理方式在管理学中是一种很传统的方式,管理学中X理论认为,一般人生性懒惰——他们总是尽可能少地少做工作。他们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他们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他们本性反对变革;他们易于受骗,易于受到骗子和野心家的蒙蔽。以X理论的人性假设为指导思想,必然导致严密控制和监督式的管理方式,采取所谓任务管理的措施。这种管理方式操作起来很简单,只要有错,一刀切,员工做事标准明确、明晰,容易掌握。
但是,这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让团队中缺乏人文关怀,令员工每日工作提心吊胆,而且很难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其实,“严厉”的做法存在着一些难题,压力会引起反抗,诸如压低产量,巧妙有效地怠工,敌对情绪,在充分就业时期,这种严厉的做法尤其难于奏效。
所以,在经济管理中,人们一直为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实用性进行探讨。其实,更多的实践说明,一个企业需要“热炉法则”,但也需要更多春风化雨般的关心。只有有机地将二者结合,才是最理想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