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马儿跑,又不要马儿吃草,这不是扯淡吗。
以前天下还没有一统,低俸禄的理由是钱粮紧缺,大家还能忍受。
可现在天下一统了,还这样谁能受得了?
关键你皇帝给自己规定的早餐12道,午饭24道。
却要求官吏们只能吃干饭,连油腥都吃不到,谁肯给你干活?
必须得改。
而且此事必须要尽快解决。
大明一统天下,马上就要开始治理天下了。
如果让官吏饿着肚子干活,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一想就知道了。
表弟那句话说的好,高俸禄无法杜绝贪腐,但可以让想当清官的人没有后顾之忧。
否则就是逼着官吏去贪。
一路回到东宫,他照例先自己单独思考。
将马钰所讲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梳理出重点。
再和当前的形势进行对比,以便于更加清晰的掌握其精髓。
对于部分内容,他越看越觉得很妙。
比如强制百姓分户,打造家庭体系。
将家族分拆成一个个小家庭,分散他们的力量,这有点类似于推恩令。
还有就是修改历法,采用黄帝历简直是神来之笔。
以前朝廷要用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是华夏正统。
比如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给元朝修史。
如果真采用了黄帝历,比修十部元史都好用。
关键此法还很实用,方便世人。
朱标觉得,这个提议自家父亲是肯定会同意的。
不过有些地方,他又觉得太过于激进。
其中最激进的,莫过于全民普及历史。
他倒不是怀疑这么做有没有效果,而是担心事情失控。
谁也无法保证,民智开启后会发生什么。
这时他又想起马钰的话,看一下子产的履历。
难道子产身上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想到这里,朱标立即命人将关于子产的记录翻出来。
因为马钰的原因,东宫也养了许多史官,协助朱标了解历史知识。
他们的作用,约等于人肉搜索引擎。
所以这会儿朱标只是下达一道命令,很快就有人将关于子产的所有记录都拿了过来。
子产,郑国人,郑穆公的孙子。
郑国是个小国,最高光就是郑庄公时期,差点就成了当时的霸主。
然而他箭射周桓王,克段于鄢手短又太糙,为世人所不齿。
故而评选春秋霸主的时候,他落选了。
最后只得了个春秋五小霸头衔。
但郑国实在太小国力太弱,也就辉煌了那么一小会儿,之后就成了晋楚两国的夹心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