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真的和传闻里那般有才吗?”
马八爷更加得意了,说道:“如假包换,陛下和娘娘都经常听大郎讲课。”
“现在跟随他上课的,得有四五十个人,几乎都是勋贵子弟。”
“而且还都是家中长辈带着拜师礼,亲自送过来的。”
“要是他没才能,那些勋贵怎么会把孩子送给他教。”
说到这里,他不禁开始畅想:“大郎有才,你家姑娘知书达礼,二人可谓是郎才女貌。”
“将来他们的孩子,肯定也很优秀。”
“哎,真想他们早点成婚,我们两个老家伙,还能帮着照看一下孩子呢。”
老人,大多都喜欢天伦之乐,阿鲁温也不例外。
听到马八爷的话,他也不禁点头道:
“希望能有那么一天。”
——
乾清宫。
朱元璋和马皇后正在对册封名单,做最后的确认。
功臣很多,但朱元璋只设立了公侯伯三级爵位,将子爵和男爵废除。
因此核对军功后,能被封爵的只有三十一位。
其余功臣自然也有封赏,他设立了三个世袭的军职:
世袭指挥使、世袭指挥使同知、世袭指挥使佥事。
当然,朱元璋也考虑过后世子孙腐化的问题。
所以他搞了个事权分离。
头衔归头衔,职权归职权。
子孙继承父祖军职的时候,要经过考核。
只有考核达标,才能授予实职。
如果通不过考核,那就只能顶着一个空头衔,领一份死俸禄。
所以,倒也不用担心勋贵们有意见。
世袭指挥使之类的,礼部根据军功授予。
公侯伯三级爵位,则需要朱元璋亲自定夺了。
事实上,哪个人该封什么爵位,朱元璋和马皇后早就有腹稿了。
这会儿他们讨论的是刘伯温爵位。
马皇后说道:“伯温虽只是谋士,没有带兵打过仗,但大明能得天下,也多赖他的谋划之功。”
“尤其是鄱阳湖之战,群臣皆怯战欲降,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坚持要打的。”
“且此战之战术,也皆为其一手谋划。”
“仅凭此功就足以封侯,只给他一个伯爵,恐伤了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