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另外,还有一点,咱们厂不欠人家都有返城的知青,很多还没有工作,新来的领导说了,咱们厂复工以后要扩建,到时候,会招收大量的工人进厂,优先考虑咱们本厂子弟,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工作的返城知情。”
这话一说,原本还在为以后的收入,在心里打小九九的工人们,立刻就不淡定了。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从乡下回来的知青。
国家当年虽然恢复了高考,但是能考的上大学的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大部分知青返城以后,都只能待在家里,打打零工,做做小生意。
没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有的知青三十好几了,连个对象都没有。
父母为此都快要愁死了。
如果真的能解决一部分知青的工作问题,别说把工厂卖了,就算是把他们也一并卖了,工人们都不带眨眼的。
“王主任,新来的领导说没说要招多少人?”
“要是就招那么十个八个的,不是空欢喜一场嘛!”
“我刚才没说清楚?咱们厂要扩建,少说也得招几百人,大家伙谁家里有符合条件的子弟,今天下班前来我这里报名,然后统一培训,将来也要竞聘上岗,合格的才能专政,而且,新来的领导还说了,这只是第一步,未来咱们厂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提升产能,还需要大量的工人呢。”
听到王主任这么说,在场所有人都难耐激动的心情。
这就是李天明的高明之处,先把全厂工人的人心拉拢过去。
现在还有什么是比一个岗位更能打动人心的?
只要全厂工人能站在他这边,他就不怕那些领导阳奉阴违,在私下里搞小动作。
同时,交接工作也能随之加快,谁不希望尽快复工,好解决自家老大难的工作问题。
“王主任,我们家老大报名,返城都好几年了,也没个工作,三十好几的人连个对象都没有,真是愁死我了。”
“我们家大闺女,王主任,您给记上。”
“还有我们家……”
“我……”
“安静,都安静,一个一个的来。”
王主任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摞申请表。
“也别在我这里登记了,每个人领一张申请表回去,把信息填好了,明天再统一交给我。”
王主任叫来了钳工班的班长,让他统一发放。
“王主任,我们家老大老二都是返城知青,您看能不能多给我一张?”
“我家也是,四个孩子,下去了三个,回来以后都没有工作呢。”
“几个孩子领几张,有一点,我得说明白了,只能是子女,其他的不行,什么弟弟妹妹,小叔子,小姨子,侄子外甥什么的,全都不行,到时候,厂领导是要挨个核实情况的,别因为某个人,影响到大家。”
王主任就算不说,大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自家孩子还顾不过来呢,哪有闲心去管亲戚。
申请表发下去,众人的心情和方才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