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他们的错,是过去常年以来,材料学领域重实验轻理论产生的结果。
也许现在正是改变的时候。”
同样,在申海交大的校园内,在论文发表后,林燃回申海交大开讲座,讲解他最新的成果:
“。让我们从这个公式的物理背景开始,我们知道激子复合速率的优化是多么重要,它涉及到如何最小化热化损失,同时最大化电子-空穴对的生成效率。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数学优化的方法有效地控制这个过程,那么理论上光伏电池的效率就可以突破过去的肖克利–奎瑟极限。
这就是整个思考过程的核心!大家很多时候只有理解了原理,在研究过程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通过原理去推导实验应该要怎么设计,才能让它表现出你想要的特性。”
林燃的声音逐渐提高,“我们必须理解的核心问题是,激子生成与电子-声子耦合的关系。
论文中的方程通过引入新的多体交互模型,让我们看到了更高效的电子输运路径,这些都是过去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台下密密麻麻全是申海交大的学生,在他们看来,这是独属于交大的福利。
简中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上,围绕此事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说,这个成果绝对是诺奖级的成果。
作为该研究的主导者,林燃百分百值得一个诺奖。
这也意味着,林燃会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科学家。
当然,这个殊荣林燃在1960时空早就达成过,只是那次拿的是诺贝尔和平奖。
但你不能说诺贝尔和平奖不是诺贝尔。
“我知道大家会有疑问,在这个过程中,量子力学效应如何从微观尺度扩展到宏观电池设计?
这是整个前面部分,各位需要理解的核心。”
“这个部分数学模型实际上是一种多维张量的耦合系统,通过这些张量,大家可以看到量子态的演化路径被最小化到了最大效率。
每一个光子的能量,都通过精准的数学计算控制进入了电子-空穴对的生成,而不是热化或者透射。
所以,所有的优化都在非平衡态中进行,而不是传统的平衡态假设下,正是这种优化使得光子能量在非热化的条件下得到最大利用!
这也是成功的关键。”
林燃的讲座持续了三天时间,有摄像头对着,可以在线上看,但架不住同学们的热情。
线上看,怎么能和线下看一样呢?
虽说99%的学生都听不懂林燃在说什么。
中午的时候,林燃则被请到校长办公室休息。
林中清看着林燃内心感慨万千,他很快要赴任地方了,也算是完成了学而优则仕最重要的一步,从高校体系到地方,这是无数高校官僚们梦寐以求的事,也是最难的一步。
自己本来以为都要没希望了,结果居然还能天降鸿运,自己人在家中坐,政绩天上来。
每次教育系统开会,复旦的校长金利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这种嫉妒在得知他即将外放地方的时候来到了顶峰。
“林教授,我很快就要离职了。”林中清说。
林燃笑了笑:“校长,恭喜退休。”
刚才还在微笑的林中清笑容马上就僵硬住了:“什么退休啊!我是要去地方任职了!”
林燃大笑:“我这是在开玩笑,校长,我当然知道,你调之前燕京方面还问过我的意见。”
林中清了然,申海交大校长这个位置需要和林燃配合,加上马上要成立的前沿科技中心,更是需要校长的支持配合。
虽然说林燃在级别上无法和他相提并论,但在燕京看来,无论是价值还是影响力,自己都远不能和林燃比。
燕京会问林燃意见很正常,甚至他觉得没有林燃的点头,他的调任也不会这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