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李彦洪此刻的心情也很矛盾,他想继续扩张经营范围,又怕面对持续上升的补贴费用,可停滞不前,又没办法提升嘀嘀打车的市占率。
向海龙在汇报完工作后,偷偷观察着李彦洪的神色,内心忐忑不安,生怕大老板把火气撒到自己身上。
李彦洪沉吟片刻后,拿起桌子的文件,目不转睛地盯着。
“华北市场日均出行订单量76。3万,司机活跃数6。6万,订单完成率73%,平均响应时长42秒;
华东市场日均出行订单量28。7万,司机活跃数3。8万,订单完成率76%,平均响应时长38秒……”
很明显,嘀嘀打车的订单完成率并不高,说明平台的运力调度效率出现了问题,派单逻辑混乱,从而导致司机拒单或绕路接单,进而影响了完成效率。
想到这里,李彦洪抬头说道:“华东市场的开拓计划先放一放,先把嘀嘀打车的运力调度、司机端和乘客端的订单取消惩罚机制、定位错误以及导航故障问题给解决了。”
此话一出,基本就暴露了李彦洪的真实想法:收缩防线,先把华北和华东市场经营好再说。
“好的,我明白。”向海龙回答道。
与此同时。
坐在杭城总部的程伟星,也在翻看快的打车Q1到Q3的业务数据。
“华东大区日均订单量170。3万,司机活跃数12。7万,订单完成率86。3%,平均响应时长37秒;
华北大区日均订单量142。5万,司机活跃数10。2万,订单完成率84。7%,平均响应时长39秒;
华中大区日均订单量112。7万,司机活跃数8。1万,订单完成率89。2%,平均响应时长41秒;
东北大区……”
其中,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经营时间最久,订单量和用户渗透率也最高,东北和华南地区刚开城一周时间,合在一起才60多万单。
但限于2012年的智能手机保有量,哪怕吞下全国的网约车市场,日均订单量的极限也只有800万到1000万单。
天花板触手可及!
十几分钟后,程伟星放下鼠标,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然后看向市场部的负责人问道:“对了,程维那家伙被李彦洪赶出嘀嘀后,最近在忙什么?”
与程维相比,向海龙给他的压力骤降。
尽管程维在技术领域的掌控力稀烂,但对方好歹是华供铁军出身,营销推广方面的功底极为扎实。
在他看来,若不是大老板在背后帮他拿下高德地图的数据资源、提供智能订单派发系统和企鹅的流量入口,快的和嘀嘀之间,谁胜谁负,还是个未知数。
“我听燕京的投行朋友说,程维又弄了一个滴滴单车,在王府井、西直门和朝阳门三个地铁站,投放了300辆自行车。”
快的打车的市场部负责人陈浩闻言,笑着回道。
自行车?
程伟星一怔,认为程维的新项目,看上去有些魔幻。
可他转念一想,像燕京这样的超大市场,地铁站附近的房租高,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白天CBD工作,晚上城中村睡觉。
共享单车确实能无缝衔接公交站到地铁站的短距离出行需求。
一个公司的价值归根到底取决于你服务多少人,你给这些人创造了多大的价值。
显然,程维的滴滴单车,有效解决了公共交通末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拿到融资了吗?”程伟星又问道。
“据说创新工场的李复开给他投了5000万。”陈浩耸了耸肩道,一脸无语。
“这项目,保不齐还真能做起来!”程伟星语气笃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