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村里的爱情电视剧 > 第503章 三个小寡妇征婚记26(第1页)

第503章 三个小寡妇征婚记26(第1页)

十一月的平安村,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褪去了秋日五彩斑斓的盛装,却悄然增添了几分温馨的烟火气息。村口那棵饱经岁月沧桑的老槐树,如今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向天空伸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在那纵横交错的枝桠间,几串红灯笼随风摇曳,那是翠红提前为月底即将到来的研学季精心挂上去的,给略显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

竹编合作社里,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翠仙正带领着村民们紧张而有序地赶制一批小竹篮。她的双手如灵动的舞者,熟练地操控着竹条,只见竹条在她手中上下翻飞,没一会儿,一个带着“平安”字样的精美篮底便呈现在眼前。这批竹篮可不一般,它们是要送去省里手工艺品展会的样品,周明满怀信心地说,如果能在展会上获奖,平安村的竹编就如同插上了翅膀,能够飞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门独特手艺的魅力。

“仙儿,你快来瞅瞅,我这‘平安’俩字编得歪不歪呀?”王婶举着刚编到一半的竹篮,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担忧。上次编竹篮时,她因为一时疏忽编错了三次,所以这次格外小心翼翼,生怕再出岔子,影响到展会参评,给村子抹黑。翠仙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走到王婶身边,轻轻接过竹篮,仔细端详后,微笑着帮她调整了竹条的角度,说道:“王婶,这次可比上次好多啦,进步特别明显。就是这里再稍微拉紧一点,这样编出来的字会更工整、更好看。”王婶听了,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感激地看着翠仙,连连点头:“好嘞,仙儿,多亏有你看着,我再仔细编编。”

正说着,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如同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合作社内原本专注的氛围。原来是第一批研学团到了,二十多个小学生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背着书包,在老师的带领下,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合作社走来。翠红和孙建军也一同赶了过来,孙建军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灯笼,那是他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小礼物,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仙儿,孩子们都盼着体验编竹编呢,你给简单教两句,我先带他们四处熟悉熟悉环境。”

翠仙笑着点头,转身拿起几根提前泡软的细竹条,亲切地对孩子们说道:“小朋友们,大家看,咱们把竹条弯成圈,然后像给小圆环穿衣服一样,一根压一根地绕,可有趣啦,大家快来试试。”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学得格外认真。有些孩子的手指不小心被竹条划了小口子,却一声不吭,依旧专注地编着手中的小圆环。不一会儿,就有孩子举着编好的小圆环,满脸自豪地向同伴们炫耀,合作社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村子的另一边,翠娥和刘老实也没闲着。得知研学团的家长们想要体验摘冬桃,他俩一大早就来到果园。冬日的果园,虽没有了春日的繁花似锦和夏日的绿树成荫,但成熟的冬桃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翠娥和刘老实精心挑选了一些成熟的桃子,轻轻地放进竹编筐里,还别出心裁地在筐边摆上了婆婆亲手做的布偶苹果。这些布偶苹果栩栩如生,仿佛散发着苹果的香甜气息。翠娥笑着对家长们说:“大家摘完桃子,要是喜欢这布偶,也能带走,这可都是咱村老人一针一线手工做的,特别有意义。”家长们听了,觉得十分新鲜,纷纷走进果园,有的忙着摘桃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则围在翠娥身边,好奇地打听布偶的来历,果园里同样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平安村染成了橙红色,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研学团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带着满满的欢乐与收获离开了村子。此时,周明手里拿着一张邀请函,脚步匆匆地走进了竹编合作社,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翠仙,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咱们送去的竹篮样品通过初评啦!下月初就要去省里参展,而且还能跟其他优秀的手艺人交流学习呢。我跟李总商量过了,到时候带你和王婶一起去,让你们也见见大场面。”

翠仙听了,又惊又喜,手中正拿着的竹条差点掉落在地。她有些不知所措地说道:“真的吗?我……我还从来没去过省里呢,万一到时候说错话,出了洋相可咋办?”周明笑着安慰道:“别怕,有我在呢。咱们就把平安村的竹编故事,实实在在地讲给大家听,让更多人了解咱们村这门手艺背后的故事和艰辛,还有咱们大家一起努力奋斗的历程,肯定没问题的。”一旁的王婶也激动得双手直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也能去?那可太好了!我得赶紧把手里的竹篮编完,说啥也不能给咱村丢脸呀!”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竹编合作社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为省展会的样品赶工。翠仙每天都是最晚休息的那个人,她不仅要亲自参与竹篮的制作,还要仔细检查每一个村民编好的竹篮,确保没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不完美,她都会耐心地指出来,让村民们重新修改。王婶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竹篮制作中,她干脆把铺盖搬到了合作社,除了必要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几乎都坐在那里编竹篮。长时间的劳作,让她手上原本就有的茧子又厚了一层,可她却丝毫不在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编出最完美的竹篮,为村子争光。村里的老人们也纷纷自发地前来帮忙,有的帮忙劈竹条,那熟练的手法,仿佛让人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的风采;有的细心地剪彩绳,每一根彩绳都被剪成相同的长度,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大家齐心协力,都盼望着平安村的竹编能够在省展会上大放异彩。

终于,到了去省里参展的那天。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平安村的大地上,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翠仙特意穿上了一件新做的碎花衬衫,简约而不失优雅,将她的质朴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王婶也精心地梳了一个整齐的发髻,精神抖擞,看上去年轻了好几岁。俩人怀揣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跟着周明坐上了去省城的大巴车。一路上,窗外的风景如幻灯片般飞速掠过,但翠仙和王婶却无心欣赏,他们的思绪早已飘到了即将到来的省展会现场。

当他们来到展会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禁惊叹。展厅内,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来自不同地区的手艺人带着他们的得意之作,齐聚于此,展示着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翠仙和王婶的心中既紧张又自豪,他们的竹篮被摆放在展区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精心摆放着平安村的照片,那些照片记录着平安村的美丽风光、村民们的质朴笑容以及竹编制作的过程。还有孩子们编的小圆环样品,虽略显稚嫩,却充满了童趣,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平安村竹编的传承与希望。

“这竹篮编得真有特色,还带着浓浓的乡村味道!”一位评委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他轻轻地拿起竹篮,仔细地端详着,眼中流露出欣赏与赞叹。“你们这竹编是祖传的手艺吗?”评委好奇地问道。翠仙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将平安村的竹编故事娓娓道来:“不是祖传的,是这两年大家一起努力学的。以前我们村里穷,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大家想着靠编竹篮试试,没想到慢慢地就发展起来了。现在,村里好多人都靠着编竹篮,生活越来越好了……”翠仙讲述着,眼中闪烁着坚定与自豪的光芒,仿佛将平安村这两年的奋斗历程在评委眼前一一展开。

评委听得十分动容,他不仅对竹编的工艺感兴趣,还特意询问了竹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具体情况。临走时,评委微笑着对翠仙说:“你们的竹编作品充满了温度,背后的故事也很感人,很有竞争力,希望你们能取得好成绩。”王婶在旁边听着,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悄悄地拉着翠仙的手,声音有些颤抖地说:“仙儿,咱没给村里丢脸呐!”

展会结束后,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当主持人宣布平安村的竹篮荣获“最佳乡村手工艺品奖”时,翠仙、王婶和周明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走上领奖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奖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刻,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整个平安村。

捧着奖状回到村里时,早已得到消息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村口,像迎接英雄凯旋一般。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震耳欲聋,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平安村的荣耀。村民们手中举着红灯笼,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比过年还要热闹。村支书快步走上前,从翠仙手中接过奖状,高高地举起来,大声说道:“咱平安村的竹编出名了!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晚上,为了庆祝参展成功,大家在民宿院子里摆了好几桌丰盛的饭菜。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院子里,照亮了每一个人的笑脸。翠娥端起酒杯,眼中满是赞许与欣慰,对翠仙和王婶说:“你们俩可真棒,给咱村争了这么大的光!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竹编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平安村。”翠红也跟着举起酒杯,兴奋地说:“等开春了,咱们再招更多的研学团,让更多的孩子们都来学竹编,把咱村这门手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翠仙看着手中的奖状,又看了看身边满脸笑容的周明和热情洋溢的村民们,心中满是幸福与感慨。她不禁想起以前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日子,想起自己第一次编竹篮时的笨拙与青涩,再看看如今平安村的变化,觉得这一路走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平安村的夜格外宁静,微风轻轻拂过,竹编灯笼发出轻轻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个小山村的故事——三个曾经的寡妇,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带领着全村人,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编织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也编织出了平安村无比美好的未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故事还在继续,而平安村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