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人不是没发现月神号的踪迹,只是他们的战舰距离行星有几十个天文单位的距离,来不及赶回去,这才给月神号留下了机会。
月神号的成功提醒了叶飞,有规律的袭击必然会让亚特兰蒂斯人找到规律,因此他不再要求各舰必须以什么样的战术完成任务,可是将选择权交给各舰的舰长。
这一下可算是解开了束缚,各舰争先恐后花样百出。
继月神号的抵近进攻法之后,雷神号创造了光速机动法。
这种方法与抵近进攻法一脉相承,即进入星系后放慢速度,在超光速状态下进行两到三次航线变幻,靠近目标后跳出星系的黄道平面,随便在什么地方停下,发射光速鱼雷之后马上就走。
炎神号发明了伪装接近法。
发射光速鱼雷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输入目标数据,这个任务通常由战舰主体完成,不过炎神号对伪装侦察舰进行了一些改进,令侦察舰拥有了输入数据的能力。
进攻的时候把光束鱼雷伪装成小行星,在远离敌军的埋伏范围之外释放光速鱼雷,令光速鱼雷以常规飞行的方式飞向目标。
接着主舰远离星系耐心等待,侦察舰则跟在光束鱼雷附近,直到目标进入射程,侦察舰再输入数据激活发射系统。
即使亚特兰蒂斯人发现了侦察舰,也很难将伪装的光速鱼雷找出来。
据说炎神号最初的想法是给光速鱼雷编程,让光速鱼雷飞入射程自行战火,只是想法虽好,以前进舰队的技术实力却很难做到,最后只能退而求次。
受炎神号的启发,海神号搞出了更先进的遥控法——这种办法将不改造侦察舰,而是拿远程卫星下手,具备了数据输入能力的卫星和光速鱼雷伪装好之后捆绑发射,到了合适的距离,由主舰将数据发给卫星,卫星再转发给光速鱼雷。
战舰在星系外围扔下卫星和光速鱼雷之后,完全可以马上离开,几天后再发送点火的指令 。
山神号采用了直接从黄道平面外进攻的垂直打击法——这种方法虽然安全性比较高,但是击中的位置基本上是行星的两极,对行星的损害比较低。
就连战神号都搞出了个能量扩容法——光速鱼雷装的体积虽大,但还不上聚变引擎,鱼雷引擎全靠高能电池提供的电力工作。(未完待续。。)
ps: 麻烦大家收藏一下新书:《疯狂的修仙》,哪怕您不喜欢仙侠小说,也请帮帮忙。
885 斗智斗勇(二)
战神号的技术人员在鱼雷的外壳上钻了几个小眼儿,将几块高能电池箍在光束鱼雷的外壳上,与内置的电池组一齐供电,延长了光速鱼雷八个天文单位的射程。
干挨打不还手不是亚特兰蒂斯人的风格,只是毫无头绪的袭击方式迷惑了他们的判断,以至于偷袭频频得手,但是每一次袭击之后,亚特兰蒂斯人都会认真的总结教训,下一次再以同样的方式袭击,就有被亚特兰蒂斯人包围的危险。
水神号在袭击一个目标的时候碰上了亚特兰蒂斯人第一军团传送舰,当光速鱼雷飞向目标的时候,位于行星上空的传送舰迅速挡在了光速鱼雷的必经之路上展开传送门,结果这枚光速鱼雷居然被传送门成功地送走。
可惜水神号没找到对应的另一艘传送舰,也没有多余的超重元素毁掉传送门,只能用重力炮向目标发射了一大批炮弹恶心恶心亚特兰蒂斯人。
风神号的一次袭击则放了空炮,明明瞄准的是行星,可是光速鱼雷竟然直接从目标中毫发无损地穿过!
风神号这才发现那颗看起来惟妙惟肖的行星,居然是亚特兰蒂斯人伪装出来的巨型全息影像,而真正的行星到底在哪里根本看不出来!
而且全息行星看不出丝毫破绽,连行星表面的一个行人都像真的一样。
叶飞听说之后佩服得不得了,看看人家这手笔。亚特兰蒂斯人不愧是玩光科技的。
人类这边没有人知道,实际上真正的行星就在冒牌货附近,为了迷惑人类,全息行星上的一切都是实时克隆行星上的真实场景,自然看不出半点破绽。
这两次袭击的光束鱼雷最后落到了亚特兰蒂斯人的手上,虽然玩光科技的亚特兰蒂斯人搞不懂磁力引擎的原理,但是亚特兰蒂斯人把研究磁力引擎的工作交给了他们俘虏的人类,最终成功地复制出了磁力引擎。
不过磁力引擎的飞行速度太慢了,亚特兰蒂斯人并没有在战舰上装备这种与光科技格格不入的技术,而是看好光速鱼雷的威力。要求被俘人员开发出一种类似的新型武器。
这也算得亚特兰蒂斯人稍稍弥补了一点点损失吧。
全息技术的应用不止风神号遇到过。雷神号也没能幸免。
雷神号在一次袭击中暴露了行迹,但是战舰的位置比较远,亚特兰蒂斯舰队一时半会无法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