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按照命令执行上级的命令,是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对上级的决定指手划脚——目前的国防部长徐世杰堪称军方第一人,然而即便是徐世杰也不可能在军方一手遮天,建造一座要塞这样重要的决定,绝对是军方的大佬们共同做出的决定。
不过在通道内的安全空间构建要塞则完全不同。
安全空间四周的危险区具有天然的防御作用,藏在安全空间内的要塞基本上不用担心敌人的围攻,只要看住一个方向,就能截断整个通道。
若是担心一个要塞可能被敌人攻破,那就干脆多选几个位置多造几个要塞,形成层层阻击的姿态,再强大的敌人也休想通过——最起码,以人类目前接触到的科技层次,没有任何一个种族能够通过。
而且这样的大型要塞比战舰要稳定得多,完全可以在要塞内部建造复杂的反物质储存设备,反物质这个大杀器一出,甭管敌人的科技水平多先进都得歇菜。
当然了,若是真有那么高的科技水平,绕路花不了几个时间,也没有必要使用这条危险的通道,或者根本不在乎暗礁区这一点点小麻烦。(未完待续。。)
861 暗礁通道(二)
陷入幻想和憧憬中的叶飞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不由地暗暗嘲笑自己老大不小的人了居然还做白日梦。
耐心地等了一天一夜之后,两光年的通道终于完完整整地查了一遍,两光年的尽处,就是通道的最后一个转弯,只要亚特兰蒂斯人的舰队拐过了这个弯,就可以一路坦途地直接飞出通道之外。
叶飞立即开始布置阻击,位置就在最后一个转弯附近!
除了这里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一旦让敌人通过这个最后的隘口,再次进入超光速状态的亚特兰蒂斯舰队就可以马不停蹄地冲出通道之外,到时候就算叶飞有天大的能耐也挡不住敌人。
而超出两光年的范围之后,不光“空形”不熟悉,处于超光速状态的敌舰也不是说拦就拦的,一个不小心,没拦住敌舰不说,己方的战舰反而被敌人的战舰撞毁那就悲催了。
选择了最合理的决定之后,叶飞命令徘徊在隘口附近的战舰继续深入,尽快摸清隘口内的情况。
敌人距离隘口只剩下十来个小时的路程,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叶飞想了想觉得隘口附近的战舰数量太少,干脆全军压上,所有战舰在最短时间内赶到隘口,加入探查的行列。
两小时后,全力以赴的舰队摸清了隘口内零点一光年的大致情况。
最后的隘口形状很不规则,最宽的地方大概有十五光秒。最窄的地方只有两光秒,长度大概有六个光分。
一光秒就是三十万公里,对于飞船的常规速度而言宽大的难以想像,可是不论人类还是亚特兰蒂斯人的战舰速度都远超光速,这样一点距离,眨个眼的时间就能飞过去,相对于空旷无垠的宇宙来说,这处隘口确实窄得不能再窄。
旁的不说,战神级的主炮即使不齐射,封锁五光秒的空间也足够了。
让叶飞没有想到的是隘口前后都是不小的安全空间。外侧的空间是个直径十一光秒。大致上呈球形的空间,隘口就在球形的底部,战舰的稍快,就会一头扎进危险区。
内侧的空间则要大得多。接近隘口的位置有个短直径近三十光秒。长直径六十光秒的椭圆形安全空间。隘口的位置在椭圆形的腰部附近,如果把整个通道看成一段肠子,隘口内的形状倒和盲肠有几分相似。
如果把内外两个空间当做一个整体。则很像个是个腰部收得太重,长得异常憋屈的畸形葫芦。
对着星图上的数据,叶飞的眉毛狠狠地拧在了一起。
如果在隘口外的空间设伏,舰队就必须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短兵相接,探测到的数据虽然说安全空间是十一个光秒,但是不能保证安全空间的界限像国界那样清晰,安全起见,十光秒的距离内才能算是安全。
人类的战舰原本就无法与亚特兰蒂斯战舰直接对抗,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与敌人打遭遇战,前进舰队即没有装备上的优势也没有碾转腾挪的空间,只怕是堵不住敌人的冲击,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凭着地利消灭一部分敌人,最后在敌军大部队的驱赶下逃离暗礁区。
既然外部设伏的想法行不通,那就只能把埋伏放在隘口内部了。
可是人类舰队与亚特兰蒂斯舰队作战的时候,短程超光速飞行不仅是取得优势的不二法定,甚至可以说是能否取得胜利的定海神针。
除去不入流的星流式超光速飞行速度相对固定之外,任何一种超光速引擎所追求的都是尽可能提高速度,磁力引擎虽说在人类掌握的技术中已经落后了,一直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但是最低速度仍然要超过一点五倍光束。
三十光秒的安全距离,意味着每一次短途超光速飞行在必须注意方向的情况下,还必须将速度压到最低,而且飞行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二十秒,如果位置不合适,恐怕一次飞行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到两秒内,否则战舰就会有覆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