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叶飞立即提醒道:“行星防御力场的阻碍作用对微观粒子有没有作用还不清楚。所以我建议最好等触地之后再引爆。”
“这个我们也早就研究过了。”于晋说,“触地引爆确实能把中子弹的威力发挥到最大,但是我们的任务是攻占这颗行星,取得商族的科技物品,行星防御体系这么好的东西,一炸了之也太浪费了。所以我让前面多投了不少导弹,准备做一下空爆试验,研究研究最佳引爆高度。”
中子弹的威力虽然主要体现在中子辐射上,但其结构仍然是实打实的氢弹,如果触地后再引爆,剧烈的爆炸势必要将附近的地面设施完全摧毁,只有与目标保护足够的距离空爆,才能保证地面设施即被达到致命剂量的中子流照射,又不被冲击波和核爆的高热摧毁。
尽管中子弹因为放射性污染极小而一直被军事家称之为具有核武器威力,又可用于实战的战术武器,但是地球历次战争中,都很少见到中子弹的影子,因而实战条件下的使用数据十分稀少,这也是于晋必须进行空爆试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中子弹的介绍里,总是说一枚中子弹在坦克集群上方爆炸,将所有的坦克乘员干掉,坦克却能继续使用,但是写这个故事的人大概从来没想过一枚中子弹到底有多么昂贵——核弹头这个东西,不是造好了放在那,用时再拿出来就能用的,平时得经常保养,而且其中最麻烦的就是中子弹!
中子弹的核装药是氘和氚的混合物,前者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氚这个东西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更加坑爹的是,它的半衰期只有十二年出头!
为了保证中子弹一直处于可用状态,隔上几十个月,就得把极度精密的中子弹拆开进行一次全面保养再装回去,烧掉的钱可不是一点半点。(ps:一克氚的价值超过三十万美元。)
用来打坦克?开玩笑,用这东西打坦克比用金砖砸坦克还要奢侈,钱再多也不能这么浪费,除非万不得已或者基于某种特殊理由,否则钱再多也没人这么烧。
这东西当年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对付它国的核弹头,比如收拾导弹发射井或者用来进行中段反导,也就是摧毁敌人的核弹头。
为什么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美俄两愿意削减核武器?核弹头数量太多,维护起来太费钱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直到后来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才渐渐在氢弹上使用纯粹的氘氘反应,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维护工作,将中子弹的维护成本降下来。
但氘氘反应的条件要比氘氚反应严格得多,各国装备氘氘核弹的时候,已经是内宇宙时代的事了。(小说《重装突击》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1375 划算的交换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装突击》更多支持!
上千枚导弹同时从空中降下,如同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流星雨,场面蔚为壮观。可惜陨石般坠落的密集火光在十公里的高度与力场上层接触之后迅速熄灭,表面被摩擦火焰烧得仿佛烤糊地瓜的弹体,好似挂了个无形的降落伞一样下降,而且下坠速度违反物理规律似的一减再减,不情不愿地一点点往下蹭。
尽管商族的行星防御系统并没有以导弹为目标,但是许多导弹在坠落途中被分解光束波及,无声无息地消失不见。
从始至终叶飞都没闹明白,商族怎么敢把分解光束炮安置在地面上充当防空武器——除了金色装甲之外,已知的物质中还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抗分解光束的威力,行星表面的分解光束炮每发射一次,都要从地面射出大气层,途中分解的空气不知凡几。
都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商族这么干,没杀到敌人倒是先自损八千。
按说商族人应该对分解光束有着足够的了解,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失误,叶飞觉得这颗殖民星上的商族可能是使用了某种大气补偿装置,否则他们要是敢继续这么玩下去,不用人类和珍族来打,只靠他们自己,就能把行星上的大气统统挥霍一空,最后整个行星上的商族人都要因为气压太低而死个干净。
不过叶飞也就是想上一想,他才没那份多余的闲心管商族的闲事。
下坠的导弹群转眼间就落到了距离地面只有两公里出头的高度,对于中子弹来说,两公里的距离已经在中子流的威力边缘之外,急于掌握第一手数据的于晋立即引爆这枚导弹。
从地面上看。小型氢弹的空爆好似在空中出现了一颗新的太阳,不过核爆的冲击波还没落地就已经衰减得失去了应有的威力,即便在空爆位置的正下方,冲击波的强度也只相当于一阵狂风吹过。而原本强劲的中子流经过一公里的扩散和衰减之后,剩余的强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位于地面的防御系统除了被强光晃花了眼睛。再也没受到任何不良影响。
于晋压根儿就没指望第一枚中子弹能起什么作用,因为导弹群受力场的影响下降极慢,他不得不耐心地等了几秒,位于另一个方向的第二枚中子弹才慢慢下降到距离地面九百米的位置,这颗导弹成了第二个实验品。
结果又是徒劳无功。
如此几次三番,开始时是一百米一颗,接着是五十米一颗,连续引爆了十七枚中子弹,直至引爆高度在三百米左右的时候。中子弹爆炸产生的中子流,才终于成功地摧毁了地面的防空火力。
这个数据比正常情况低了太多太多,于晋乐观地认为,这八成是行星防御力场削弱了中子流的强度。
不过叶飞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