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免费阅读 > 第7节(第1页)

第7节(第1页)

&esp;&esp;林太傅道:“皇上,国库银两已陆续送往重灾之地……不足以支持抢修改道之事,臣以为,还是应当找寻更为坚实的固堤之法,先将堤坝牢牢填补,拖延时日,待国库日渐充裕,方可一举促成改道大事。”

&esp;&esp;户部的许尚书适时在后面补充了句:“禀皇上,估计只需八年。”

&esp;&esp;“八年?又够淮南发十几次的洪了!”齐昱拍案怒斥,“漫地大水,庄稼颗粒无收,你要淮南万万百姓靠什么养活?靠你吗,许尚书?还是林太傅在何处有百万亩良田?”

&esp;&esp;堂下众人慌忙跪下称罪。

&esp;&esp;一旁的屏风后,温彦之慢慢停了笔,明眸微动,好似思索着什么。

&esp;&esp;周太师沉声道:“皇上,臣有一谏。昔年秦皇治旱,善用郑国献策修渠,关中后代乃有郑国渠,如今我朝治水,亦是同理。山外有山人外必有高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臣以为,当广纳天下奇人之见,说不定可另觅他法。”

&esp;&esp;听了这话,坐在堂上的齐昱和跪坐在屏风后录事的温彦之,同时抬起头来。

&esp;&esp;云霞染上天边,天色将晚。

&esp;&esp;申时的钟敲过,大太监周福快步走进御书房,说惠荣太后请齐昱过去用膳。

&esp;&esp;齐昱心知是母后听说了今日自己发怒之事,便想询问些个,然而水患、国库之事顶在肩头,眼下还审着温久龄送来的回鹘各部的细报,江山社稷如一把尖刀悬在头顶上,叫他实在没了胃口。

&esp;&esp;“回了吧,”齐昱道,“让御膳房给太后送些解暑安神的汤去,替朕告个罪。”

&esp;&esp;周福应下,便命人去了。

&esp;&esp;温彦之到了时间下工,便从屏风后收好一干花笺软毫,收起布包,跪安告退。

&esp;&esp;齐昱随意挥了挥手,没有在意。

&esp;&esp;可过了一阵,余光里却瞥见,那温舍人还跪在那里。

&esp;&esp;齐昱挑起眉看向堂下,神容略带倦意。

&esp;&esp;可心里却是一丝异样的好奇。

&esp;&esp;在他清淡的目光下,温彦之没有抬头。

&esp;&esp;橘色的夕阳从他背后打来沉沉的光影,光束沾染了他乌黑的头发。他跪在那里,背脊笔直,肌肤经由照耀,白得几欲透明。

&esp;&esp;“皇上,”清透的音色,没有任何不安与颤抖地,稳稳传来,“微臣有事启奏。”

&esp;&esp;齐昱点头,“说。”

&esp;&esp;“启禀皇上,微臣在殿,闻淮南水事之凶猛,欲呈拙见。”温彦之虽说“拙见”二字,身体却不见得有多谦卑,反而愈发笔挺。

&esp;&esp;这却让齐昱奇了怪,一个内史府的七品舍人,成天尽鼓捣笔墨,如今竟要置喙水利之事。

&esp;&esp;他不置可否地笑了。

&esp;&esp;可温彦之的神情,仍旧肃穆。

&esp;&esp;他双手自然地垂在两侧,并无任何笏板、提词在前,说出的话却是字字掷地有声,连句成章:“微臣以为,水利之修补,莫若改也。改天道,莫若改物造也。淮南江河之弊在于砂石,河底沉沙非人力所能为者,不如以河水自治之,以河水自攻之;洪涝之弊在于水患,水之所以为患,是谓积水淹田,将夺民生也。若使阡陌、城池足以排水,良田、河谷足以散水,则河堤稍崩,又有何惧?”

&esp;&esp;☆、【听起来好谦虚】

&esp;&esp;讶然的神色在齐昱面上一掠而过。他唇角勾起一抹探寻的笑意,微微坐直了身子。

&esp;&esp;“河水自攻自治?这是何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