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王画眉蓝湖月牙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这两日大姐和大嫂子都不忙了,偏画儿又开始忙起来。我到风雨园去找她说话,她却总是和晴霜晴雪两个丫头在内室里不知道做什么,我问她,她又只是笑,只说过几天我们便知道了。谁知道那个小妮子在弄什么玄虚。”长亭撇撇嘴,端起桌上的茶,放在手里啜着。

“大姑娘,大姑娘——”那两个去叫画儿的小丫鬟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怎么,画儿那里出事了?”长宁手整着披风,头也不抬地说。

“不是!大姑娘您看——”长宁抬起头,顺着小丫头手指方向往抱厦门口看去,这一看可了不得,睁大了一双妙目,旁边长亭一口茶喷了出来,只呛得咳嗽不止。抱厦里的媳妇丫鬟们看去,不由一个个都傻了眼蒙了心。

只见那抱厦门口却不见画儿身影,只立了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来。细细打量去,头上乌亮黑发由儒巾束起,身上一袭秋香色长衫,只在腰间系着丝绦玉佩,领间系着丝巾,手上拿着折扇,大大方方站在那里,只望着她们笑,真个是目若寒星身若竹,秋水为神玉为骨。那一双眼睛含着笑意看过来,一屋子丫鬟媳妇们无不脸红心跳的,只暗道从哪来这样一个暖玉似的公子,真真是转盼多情,风流倜傥。

“我说你这几日在做什么,原是为了这一身行头?!”长亭站起身来,走到那公子身边,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回:“虽说你身材是矮了些,但这样出去,也可以迷煞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了!可别我们这一趟出去,回头就有人来提亲,说要把自家女儿许配给贵府的‘柳公子’,那可如何是好?”

“这倒也好办,只说这‘柳公子’自幼有了未婚妻,便是那美若天仙,艳若桃李,才貌双全的长亭姑娘,这样可好?”那公子眼珠一转,也笑嘻嘻答道。听她们这样一说,长宁长乐再忍不住笑了出来。

“画儿!我把你这个精灵古怪的小东西,这衣裳是从哪里来的?你怎生想到扮成这副模样?”长宁忍住了笑意,向前问道。

“大姑娘,那日你们商定了要去看热闹,我家姑娘便求着我们做了这套衣裳,又寻了这些配饰来,偏要打扮成这副模样了去。我们拿她也是没有办法的,就随了她去罢。”晴霜晴雪手上捧了披风进来。主仆三个往那里一站,翩翩贵公子再加上两个如花似玉的侍女,真真是一幅画来。

“我原是想,若是四个女孩子出去,不甚妥当,虽说有随行的护卫们,但也难保生出什么事来。穿了男装,一来方便,二来也好照看着些的。到时,若有人问起,只说是你们远房兄弟便是。”画儿细细解释。

“这倒也是,你都穿了这个来了,也只好这么办。不过,若是寻常女子扮成男子,就算是再英武,也不免有脂粉扭捏之气,我也是见过的。画儿装扮成这样,偏偏一点脂粉气也没有。你穿女装时清雅秀丽,穿男装时洒脱飞扬,像你这样男女皆宜的人,我倒是头一回见着!”长宁也打量了画儿一回,方点点头笑说。

“是吗?我倒没注意那么多,只不被人识破,就算是好的了。不过也幸好,我从小没有穿耳洞,领巾掩住喉咙,扮成这样应该也是可以的。时候也差不多了,咱们走罢?”

“也就是只等你了。走罢。”长宁回身示意,要跟去的媳妇丫鬟们各各捧起带去的东西,早有人飞报到大门口总管处,说姑娘们要出门了。四人到了侧门口,从那里上了车,周围护卫丫鬟们跟着,往定好的酒楼去。

这一日的京中,的确与往日不同。

帝国当朝皇帝年号圣景,故称圣景帝。帝皇的生母,是先帝正宫皇后,世族薛家之女。薛太后膝下,长女最受先皇喜爱。按祖宗惯例,公主的名字是不能和皇子一样,从辈数排行来取的。圣景帝这一辈,原是“靖”字辈,因先帝对公主的偏宠,竟是用了谐音来为公主取名,又喜公主聪明机敏,才学过人,便赐名“静敏”。由此可见,先皇对长女,真如掌上明珠一般捧在了手中。公主性情温和,聪慧美丽,与兄弟们感情极是深厚。下面三个同母弟弟,与长姊亲爱之极。公主远嫁之时,年方十六。圣景帝当日年十五,皇五子祺王年十三,皇七子明王年十一岁,都通晓人事,闻长姊将远嫁,痛彻心扉。既恨帝国国力不济,又恨自己无能。

先帝因牺牲了长女,心中苦痛,再加国事劳累,身体嬴弱,一病不起,于公主远嫁后两年龙驭殡天。皇太子继位,年方十七。按理说,主少臣欺,但这圣景帝的手段,却与先帝不同。先帝仁和慈惠,遇事优柔寡断,常心怀慈悲,虽民生渐好,但总被世族外敌所困,处处掣肘,以至于最后牺牲了爱女。圣景帝却手段狠毒,雷厉风行。即位之后屡兴大狱,压制世族,重用文臣武将。这几年略显平静,若是前几年,可就不得了。也幸而柳家向来不入朝,只专心在庠序之教,且柳家主人曾是太子太傅,与帝皇师生情谊,才在那种种风波中平安无恙。年前,御命明王与大将军傅遥,击出夷狄三千里,迎回皇姊,十一年的怨气苦愤,方撒了出来。

今日京中,百姓们都围到了城门,城墙那里,真个是万人空巷。自京城东阳门至皇宫宣德门,一路上设锦缎为栏,行人全部驱离,住家百姓不许开门,每十步便有一御林军立在路旁,尽显皇家风范。

画儿与柳家三姊妹在楼上远远看去,但见城门处三千锦衣守卫,两旁文武百官整整齐齐排了班,手执玉笏,按品级身着锦缎冠袍,恭肃端立。另一旁却是内外命妇,大妆朝冠,珠环翠绕,手捧如意,也是整整齐齐立着。寻常百姓们何曾见过这等排场景象,被那恭肃严整端庄谨慎惊慑住,城墙上满满的人,竟一声也不敢出。偌大场面,竟连一根针掉在地下的声音也听的见。

霁月风光耀玉堂

“原来这就是所谓皇家仪态,今天可是见识到了。”画儿瞧着下面的场面景象,深深出了口气。这等风光,在书上也曾见到过,但比起今日亲眼所见的震撼,却是差得远了。突然一骑飞马自城中过来,马上骑士锁子铠甲,锦胄宝剑,飞身下马,面北站定。“那是做什么的?”画儿回头问一旁的长宁。

“今日奉旨迎接的是当今五弟祺王,那侍卫大概是祺王护卫骁骑军的统领。侍卫飞马到此,说明祺王已领了圣旨从宫中出来了。”长宁静静的看着,细细的为画儿解释。果不然,只过了一会,便听见齐齐的脚步声,远远望去,那一片锦绣香烟,浩浩荡荡而来。

吾仗,立瓜,卧瓜,骨朵,红罗绣五龙曲柄盖在前导引,后随着二顶四季花伞,二顶销金瑞草伞,二扇四季花扇,二扇青罗孔雀。旗枪,信幡,节绒,华盖,左右盘旋,齐齐整整。中间骁骑军拥着祺王驾,远看去银鞍白马,彩辔朱缨。那百姓们见王驾到,早跪了一地。画儿与三姊妹也睁大了眼,不肯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城门三千锦衣武士齐刷刷下马跪伏,百官命妇等祺王下马,仪仗散开,方始行礼。

又等一会儿,只见数十名侍卫自城外官道飞马而来,却是出征明王的护卫骠骑军,想来公主与明王要到了。楼上四人精神一振,凝神注目着。前面先行的,是两千骠骑军,只见那两千武士统统一色的黑马银甲,横枪背弩,手控缰绳,臂挽宝剑。从战场归来的风霜肃杀之气,震慑的众人大气也不敢喘一声。那马蹄的落地时间竟是一样,咚咚声竟似敲在众人心头。长乐在一旁叹道:“传闻明王治军极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日见了这骠骑军,方知此话真真不假。”再向楼外看去,却见那两千兵士齐齐从中分开,与方才祺王一样的仪仗,簇拥着白甲白袍,白马白盔的明王而出。亲王仪仗过完,一顶金黄罗曲绣着青鸾的华盖徐徐而出,众人便知接下来是公主的车驾到了。

宝相花伞孔雀扇,青罗云朵金香盒,销金拂尘玉如意,珍珠流苏垂下车。卫士们拥着公主车驾停下,前面祺王早迎上前去,车前单膝跪下,隔如此远听不到他说什么,但看动作便知他激动已极。百官齐齐上前几步,手执玉笏跪下,命妇们手捧如意蹲身,“公主千岁”的声音登时响彻城门。等叫了起,车驾便在百官命妇的簇拥之下往皇宫而去,骠骑军退下,换上三千锦衣武士接手。当真是赫赫威仪,吓杀人也。

公主回朝已过去好几天了,柳府的日子又回到了正常轨道上。画儿每日在风雨园中起坐,也不过做些读书写字,莳草弄花,闲时却与长宁学了针线来。她在现代时,是从没有做过女红的,但画儿的手术做的极精巧,便是缝合伤口的功夫也练的炉火纯青。因此和长宁学起针线来竟是一学就上手的。如此又过了半月,画儿却烦躁之极。她本不是能困锁在闺阁之中,每日伤春悲秋的女子,却如何能这样呢?可柳府毕竟是名门大户,又如何向主人开口要出去?长亭见她烦恼,又见画儿是极爱看书的,便对她说:“我父亲书房里藏书甚多,他常在国子监学,你若是没事做,便和祖母,母亲说一声,去找些书看,断没有不准的道理。”画儿一听,便立刻去向太夫人说了,太夫人也是开朗女子,一口答应,画儿便向主人书房里来。

柳先生不善于官场之道,对于庠序教育,学问才能,却是极诚恳的。画儿每日在他书房里读书,见每部书上都细细的写了眉批,便从心下敬佩柳先生的治学。但看柳先生的文章诗词,却是严谨端庄有余,灵气华彩不足,失了才气光辉。

这日她到书房,见桌上宣纸凌乱,墨迹横洒,又见纸上写了几句劝学励志之语,却都又一一画去,字迹稍乱,可见写字人的心情也是烦乱不已。莫非主人家有了什么烦恼不成?画儿暗暗记下,找了几本书便转身出了书房,往太夫人房里来。到了那里,却见柳夫人,两位少夫人和三姊妹都在那里说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