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种田之农妇免费阅读全文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杨婵高兴道:“刚才还愁怎么做年糕呢,二婶可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诶哟!瞧你这张嘴,就几条年糕,我就成了菩萨了。”二婶捂嘴笑了几声,一摆手,“不说了,你一会告诉我做几斤米,晚上泡了,我们明儿做。”

“诶!好,那我就不客气了。”随着两家关系越来越亲近,许多忙都会相互帮着,二婶俨然算是她半个老师,杨婵许多的不懂的都会请教她,而她也会悉心教导。

当然,杨婵不是只会索取,一些物质上的东西,都是有去有来,比如二婶今儿做了什么好吃的端一碗给他们,那他们做了好吃的也会端一碗去她家,像是二婶教导她生活上的事情,她就会细心教导大丫还有小芽一些女儿家实用的东西。

他们家就种了一亩田,因着种的晚,水稻长得算不上好,稻穗上的谷粒大多都是扁扁的,一亩地才产三担多些的谷,约莫三百二十斤的样子,磨成米只剩两百五六。

当然,像二婶他们家,一百斤的谷子可以磨出九十多斤的米,杨婵去看过,那只是粗粗磨了一遍,米粒上都还沾着淡黄色的谷壳。

这样的米煮了之后也能吃,但是非常的粗糙,也很难消化,杨婵自己没办法吃不说,两个孩子也吃不了。

她家并不是只有自己种的那一亩地,赵远山租出去三十八亩田,她和杨平有四十亩也全部租出去,就是七十八亩,当初说好,今年困难,租金就收三成,明年起收四成,按照亩产三百斤谷来算,光收上来的租子就有两万三千四百斤之多。

磨成米怎么都有一万九千斤,够他们吃几年的了,所以她完全不打算在这方面省。

家中没剩多少银钱,他们就将前年的粮食给卖了,一来陈米不好吃,二来放久了也不好,不如趁着现在粮价还可以给卖了。

前年和去年的一部分谷,一共是一万多斤,这会米价还算可以,陈米按照新米收,故而有一百八十两银子。

至于今年新收的,杨婵都没动,赵远山是想叫杨婵将杨平那三十亩粮食给换做银子存起来,她却不打算如此。

银子这东西,在盛世还行,真出了什么问题,是能吃还是能喝。

今年水患,谁知道明年年景就好,有了这一百多两银子,够他们家一年滋滋润润的生活,还能存下一些。

至于他们自己种的这两百多斤米,杨婵打算用一百斤做年糕,二十斤做麻糍,算算还剩下不少。

晚上让赵远山担着米过去,同二婶说一声就成,等到做的时候,他们再过来帮忙就是。

农历二十,杨婵全家换上一身干净的棉衣,赵远山挑着竹篓,一行四人赶去镇上。

面粉就用家中的小麦磨成,再买几斤白面就好,这次主要买的就是菜。

镇上的房屋都已经重建好,这里绝户的少,大多铺面都是原来的东家,并且重新开张,一些转让了也开了新的店铺。

“想吃什么?”杨婵一手牵一个,笑着问道。

这两个孩子很久没到镇上来,很是兴奋的样子。

“要冰糖葫芦。”杨平扬起小脑袋,大声道。

赵远山痛快买了两根,杨婵不太爱吃这个,就没给她买,两小接过去,高兴的舔着。

先去了干菜店,在现代呆过再到古代来,最不方便的除了电子产品,估计就是买东西了。

以前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各种蔬菜水果,很多城里的小朋友估计都不知道什么季节出什么样的水果。

这时候的冬天,只有萝卜青菜,再多就是一些干菜,而新鲜的蔬菜几乎见不到。

最先选了香菇和木耳,这两样家里人都爱吃,消耗的快,黄豆绿豆家里还有些不需要买,梅菜自己家做了也不需要买,这样算算,倒不需要买太多。

过年用的最多的估计就是糖,杨婵一气买了十斤白糖,五斤红糖,其中五斤白糖是做馒头,五斤红糖留一斤,另外做糖糕。

另外就是再买一些蓝纸,回去自己对联。

至于肉,之前赵远山就已经订了三十斤肉和一个猪头,到时候卖猪肉的会送上门,无需他们自己拿。

“差不多了,就这些吧。”杨婵看了下东西,满意点头。

“还有鞭炮。”赵远山领着杨婵去买鞭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