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懒散初唐男主几个老婆 > 第29部分(第1页)

第29部分(第1页)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休已经认命,并且开始议论纷纷,柴绍也在幻想着第二天李休薄情寡义之名传遍整个长安城时,忽然只听离开的李休开口吟诵道: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这首《生查子·元夕》上片写去年上元节情事,短短四句就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恋人沉重而悠长的思念,结合李休的经历,简直就是为他而写。

李休刚开始吟诵时,场上还有其它人的议论之声,可是当他读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时,整个灯会上却忽然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倾听着李休吟诵的这首诗,而当最后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诵出之时,更有不少多愁善感的女眷泪撒当场,只是当她们睁着泪眼迷蒙的双眼看向吟诗之人时,却发现对方早已经走出大门,消失在夜色之中。

过了许久,李休离开后的小灯会上才忽然醒悟过来,李渊更是第一个开口道:“好诗,虽然言语浅白,但却哀婉之极,寥寥数十字就已经将一对苦情男女的遭遇勾勒出来,如此情真意切之好诗,理当流芳千古!”

李渊的称赞也终于引爆了全场,所有人“轰”的一声全都开始讨论起刚才李休吟诵的那首诗。如果李休听到他们的讨论,恐怕会立刻笑出声来,因为他吟诵的并不是诗,而是一首词,只是这首词用词工整,看起来很像是一首诗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场的人在讨论过这首诗的用词与意境之后,很快就把话题引到李休这个作者身上,没有人怀疑李休是抄来的诗句,因为这首诗写的就是他自己的经历,只是他如此年轻,而且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作出如此佳作,这种才气简直可与七步成诗的曹植相比。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平阳公主这时也轻声的重复着词的下半片,脸上也露出哀伤之色,片刻之后这才叹了口气道,“别的可以骗人,但诗中的感情却无法骗人,看来李休对那个女子的确是用情至深!”

在场的其它人,包括李渊也都与平阳公主抱着同样的想法,刚才他们还以为李休是个薄情寡义之人,可是只凭这首情真意切的诗,就完全逆转了他们对李休的印象。

场上的贵族少女一个个也都盯着李休离开的方向,目光迷离而忧伤,痴情而又才气逼人,这样的年轻俊彦简直是最理想不过的夫君,可惜她们却错过了,只有那些之前把手帕丢给李休的少数贵族少女,则是一个个露出欢喜且娇羞的表情,幻想着日后李休能够登门提亲,不过想到李休对那个去世女子的痴情,却又让她们由喜转忧。

怎么……怎么可能?柴绍这时还无法接受这种突然逆转的情况,明明他已经胜券在握,可是李休竟然凭借着一首诗将局面完全逆转过来,场上所有人,包括李渊都在对李休称赞有加,甚至他还发现,平阳公主也和场上的那些少女一样,目光迷离的盯着李休离开的方向,这让他更加妒火中烧,恨不得亲手宰了李休这个小子。

“好了,三娘你也累了,为父陪你回去,各位爱卿继续赏灯欢饮!”李渊这时忽然轻咳一声道,刚才他也误会了李休,而且还亲口赶他出去,事实证明他是错的,但他是皇帝,哪怕是错了也是对的,当然这时他心中对李休的观感已经完全不一样。

而李渊在说上面的话时,还特意狠狠的瞪了柴绍一眼,如果不是他的话,自己也不会在众人面前出丑。柴绍这时也是心中苦涩,感受到李渊的目光也只能深深的低下了头,刚才李渊话中只说要和平阳公主回大殿,却根本没提他,显然是已经在生他的气了。

“是!”平阳公主这时微一欠身,当下与李渊回到大殿,只是在她离开之时,眼睛再一次不经意的看向李休离开的方向,她与李休认识的时间也不短,马叔认识他的时间更长,可是两人却从来没发现他竟然还有如此的文才,难道他一直在藏拙,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么李休到底还有多少不为外人所知的才能?

寂静的乡间路上,李休借着月色缓步而行,不过这时的他却是满脸苦笑,本来他也不想这么装逼的,可是却被柴绍给逼到绝路了,无奈之下只能用那首《生查子》解围,可是这首词一出,恐怕用不了多久,他的才名就会传得满城皆知,到时再想保持现在这种平静的生活,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第五十章 有家不能回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句当为全诗之眼,即点明男女相约月下的甜蜜与幸福,又以黄昏暗示这对男女日后的的悲剧,绝之、妙之!”长安城中某个文人汇聚的诗会上,一个散发而坐的年轻人拍腿赞叹道。

“不然,我以为全诗最妙之处,却是后面‘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的强烈对比,整首诗中就属这两句最让人黯然神伤,至于最后一句的‘泪满春衫袖’,则是全诗的点题句,使得诗中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让人闻之落泪!”这时另一个书生却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两位兄台只谈诗句未免有些落于下乘,对于在下来说,此诗与李休公子的感情遭遇结合在一起,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又一个读书人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道,他的话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话题开始由诗转向作诗的李休身上,场面上也开始热闹起来。

“各位,咱们一向自认文采风流,不过今日一见李休公子此诗,在下是甘拜下风,不如咱们去拜访一下如何,也好与李公子谈诗论道?”这时也不知道谁开口提议道,结果一下子引爆了所有人的热情,当下诗会也不开了,所有人都站起来呼朋引伴的向城外走去。

与此同时,长安城某个贵族内宅的一座绣楼之上,一个身穿齐腰曳地长裙的少女趴在窗台上,目光迷离的看着窗外的,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忽然叹息一声道:“母亲,您说李休公子喜欢的那个女子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比女儿还漂亮?”

“傻丫头,你怎么还在想这件事?”少女的话音刚落,就见她背后那个中年贵妇走过来抚着她的头发爱怜的道,早知道女儿会这样,昨天就不该带她去平阳公主那里,更不该让也把手帕丢给那个才华横溢的李休。

“我想她应该很漂亮,虽然听说对方是个比丘尼,但既然能让李休公子这样才华横溢的男子喜欢,定然是个倾城倾国的美人儿,就像……”少女并没有理会母亲的话,而是依然自言自语道,说到最后似乎是想找个可以参照的人,结果想了好一会儿才忽然眼睛一亮道,“就像那位换上女装的平阳公主一样,也只有这样女子,才能配上得李休公子的才华与痴情。”

看到女儿提到李休时满脸幸福的样子,贵妇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她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女儿对那个李休情根深种,只是这种事她这个做母亲的也没办法,最后思来想去,终于一咬牙下了楼,然后吩咐下人道:“派人去李休公子那里打听一下情况,另外备车,本夫人要去永康县公府上拜访一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