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北宋清泉奇案山歌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白色的犀骨?”乾清吸了一口凉气,“青衣奇盗手里握着犀骨?你们确定那是——”

赵大人厉声打断他:“怎么可能?青衣奇盗手里的东西怎会是是犀骨?”

“我不敢确定,不过那样子看来的确像是犀骨。我们看到这一幕,根本没意识到这就是……就是青衣奇盗……”

守卫满脸泛红,有些语无伦次。

“青衣奇盗见我们赶来,垂下了手,微微侧过头——我们才看出这人蒙了面!他速度太快,快到我们不确定是否真正看清了他,亦真亦幻!他一下子跳开,影子一闪,翻墙去跑去西街了。方统领这时赶到,后面还跟着十几个人。方统领也是愣了一下,还好反应快,跟着青衣奇盗后面就追过去了……”

“真是一群废物!”杨府尹怒斥道,用肥大的手臂甩了一下袖子。他转而严肃正经问赵大人道:“大人,您怎么看?”

赵大人不做理会。他略加思索,问守卫:“你们见青衣奇盗手里的筷子有几根?”

“一根,”守卫低头答道,“我们就看见了一根,所以才迟疑,犀骨是一双的,所以我们……”

“如此就可以解释了,”杨府尹一改焦虑之色,得意的笑了起来,满脸横肉都挤出皱纹, “青衣奇盗先偷走了一根。他放了一院子的蚂蚁来辨认出真品,再用一只假的白猫——我们以为那是易公子的猫,把犀骨叼走,出城。而另一根犀骨——显然,易公子自己为了保险起见,把原本是一双的筷子分开了!一根,与万根赝品混合放在了院子里;另外一根,放在了自己那里,然后等到晚上,自己躲起来。这样,能同时偷走两根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可惜,”杨府尹遗憾的摇了摇头,“被青衣奇盗识破了,终究还是功亏一篑。”

赵大人沉思一阵,觉得似乎只能这么作解释。他面色灰暗,似乎又不想承认失败,于是向乾清问道:“他们追到了西街,逮捕的可能性大不大?我记得看过地图,西街,是烟花巷子……”

赵大人知道乾清是最了解庸城的,但乾清令人失望的摇了摇头:“青衣奇盗真是聪明!城禁之时,夜晚活动全部停止,独除了这烟花巷子,生意比平时肯定是少了,但是道现在这个时候还是比较热闹的。庸城经商的人不少,那些商人非常有钱,本来就爱去那种地方。现在城禁了,他们有钱、有自由、最近娱乐又少——他们天天去那里,现在也不例外。”

赵大人问道:“他们居然目无王法?城禁了还敢营业?”

杨府尹一听,顿时额头冒汗紧张的回答:“大人有所不知,下官一直比较头疼这个问题。那烟花巷子不比寻常地方。黑白两道通吃,认钱不认人,这……我们也没办法……”

乾清点头:“那地方确实不好搜查。”

赵大人冷哼一声:“罢了,我亲自去一趟,我就不信,这天下没有王法!青衣奇盗是钦犯,他们胆敢纠缠!”

杨府尹接话道:“那您可小心水娘,那女人掌管西街,她在那巷子地位可不小,又难缠……”

乾清白了杨府尹一眼,心想,你要不是经常去,能知道这么多?

杨府尹接着道:“赵大人毕竟是朝廷的人,您地位高,去了应该就没问题,”他又看了乾清一眼,“如果夏公子也去,那就更好了,毕竟以夏家的实力,他们不敢说什么……”

乾清冷笑,一本正经道:“我可不去那种地方。我找个地方洗洗手,再去医馆问问厢泉的情况。”乾清手上还沾着厢泉的血。

杨府尹也朝乾清看了一眼,夏公子以前不是也经常去么?俩人还常常碰到呢。

赵大人脸色十分难看,没有说什么,带着一队人去了西街,杨府尹见其脸色不好,连忙也跟上去,因为胖,走的慢些。

乾清望着一队人马远去,巷子里又安静下来了。守卫忙着去西街搜查。乾清苦笑,他们今夜谁也别想休息了。不远处的烟还没有熄灭,看来火势真是大,这么久竟然还没有扑灭。

周围安静了,真有人去楼空的意味。刚才还一团乱的庸城府衙几乎没人了,只剩下灯火孤寂的点燃着。乾清到客栈的井边取些清水,今日多云,月光时有时无的,此刻却出来了。乾清很少自己打水的,老旧的井轱辘咕噜咕噜的转着,秋空明月悬,月光映在了木桶里,似乎把月亮打捞上来。他伸手进木桶去,水纹波动,搅了那轮月光,淡淡的血腥味在水里蔓延。

血腥染了水中月,致使月亮似乎而也不这么亮。什么美好的事物沾上点血腥,终究是不再美丽了。乾清一声叹息,却借着月光看见地上有发亮的东西。

是剑。剑是好剑,只是年头久了。乾清向来识货,他弯腰捡起,剑的主人似乎相当珍惜它,经常擦拭保养,只是感觉不常用过。

乾清吸了一口气,看看剑柄,这花纹样式眼熟异常,还有剑的长短——这分明是厢泉的剑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四章 麻痹

乾清一时没认出剑来,不能怪他。只因厢泉从来没有用过剑。它一直被装在剑匣里。厢泉自己从来都只用那个样式奇怪的金属扇子。

乾清捡起剑来弹了弹。剑身极度柔软,弹性甚好,在月光下晃动着,很薄却锋利异常。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厢泉的剑的“真身”,二人认识数年,厢泉从未把这剑拿出来,更没有说过这剑的来历。剑柄上的浮雕和剑匣配套,所以乾清才知道这剑是厢泉的。

乾清按照常理推断,还原当时情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