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彼得大帝一世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文明色彩的地方。

那些砖瓦房屋和花坛,那些两旁栽着树的小径和喷泉,与莫斯科的东方色彩的混乱情景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它犹如古老俄罗斯旁的一块欧洲领地。

在那里,不仅有德国人,还有意大利人、英国人,遭到克伦威尔*的苏格兰难民、荷兰人、丹麦人、瑞典人,甚至还有宁可流亡国外而不愿改变宗教信仰的胡格诺派法国人。这些人中间也混杂着少数冒险家。绝大多数人是一些诚实、能干和有强烈事业心的移民,有些人还出身于名门贵族。他们相处时相互敬重、彼此关心,使这个国际性小社会中的关系得到协调。共同的异乡之感,使他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他们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各行各业当中都有出众的人才——医生、药剂师、工程师、建筑师、画家、小学教师、商人、金银匠、天文学家、军官。他们的孩子们按时到他们就地建造的学校中念书求学。他们同各自的祖国一直保持通信联系。英国的妇女从伦敦要来书和一般装饰品。荷兰的侨领范·凯勒——一位受人尊敬的富翁——每隔八天,便接待从海牙来的一个信使,给他带来外部世界的消息。日耳曼村的移民对欧洲情况的了解,往往比女摄政所掌握的情况还要详尽。

外交使团的官邸也设在这块享有特权的区域内。不少俄国的显贵也到这里来呼吸一点西方的气息。有些人还聘请移民到自己家里,按波兰语、德语、英语和拉丁语的课本教育自己的孩子。

日耳曼村的影响甚至表现在俄国住宅的家具工样上。过去在达官贵人的住宅中仅有一些木制长椅、长条桌和雕花箱子,如今出现了绒绣沙发、涂金的椅子、细木镶嵌的独脚圆桌和挂钟。过去,室内的墙壁以壁画为装饰,如今却改为带有宗教色彩的画和雕刻。为了赶欧洲的时髦,他们最后买了镜子。但是,镜子仍被看做是败坏风尚的玩意儿,因此,他们在镜子上盖上一块布帘,爱漂亮的女人只有在化妆或戴头饰时才揭去布帘,用毕,又立即盖上,俄国女人尽管相当拘谨自重,在涂脂抹粉方面却毫不节制。她们的脸扑着厚厚的一层粉,先是抹白粉,然后用红色涂在颧颊上,用黑色描眉。尽管这样打扮,她们却仍过着与世隔绝的幽居生活。她们想不到去羡慕日耳曼村中的那些过着开放生活的姐妹们。

秘结“彼得帮”(3)

每逢节日的时候,这些侨民带着家眷访亲问友,男女相杂,他们还组织化装舞会,观看流动演出的戏。乐曲一响,一对一对舞伴旋转着、微笑着、交谈着。人们喝啤酒,放声大笑,和在伦敦、柏林和阿姆斯特丹完全一样。

新颖的日耳曼村,使年轻的彼得着了迷。自从他明白事理以后,世界上最吸引他的是三件事:战争、海洋、外国。他走上人生道路之初,便去找日耳曼村的人们寻求启示。应他邀请,许多外国军官,包括一位波罗的海沿岸的男爵冯·芒登,大批涌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他们教会游戏队伍如何进行战地服务,如何使用武器和发射火炮。久而久之,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变成了一个驻防的小镇。

于是,彼得建立起了两个兵团,各自按它们的宿营地而命名,一个为“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兵团,另一个为“谢苗诺夫”兵团。他们一起玩打仗,玩过之后,又开怀畅饮,直至酩酊大醉。

无论是在军事活动中,还是在纵酒作乐的欢聚中,沙皇同他的伙伴们混杂在一起,无法加以辨别。在彼得器重的人当中,他对年轻的鲍里斯·戈利琴公爵和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缅希科夫的糕点学徒工是同样看待的。后来这位学徒工竟很快成了他的心腹和最可靠的朋友。

每当彼得为了履行他所肩负的职责不得不去克里姆林宫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在那里,他坐在伊凡身边的宝座上,身穿沉重的织锦缎皮里长袍,头戴紧箍太阳穴的王冠,根据礼宾规定,还得像雕像一样木然不动地接见大使,主持无休止的宴会,倾听人们那令人厌烦的冗长演说。

1683年,瑞典使节的秘书在给斯德哥尔摩的报告中写道:“两位沙皇坐在他们各自的宝座上,年轻的那位沙皇(彼得)面部表情开朗和蔼,他那高雅的举止使他显得更加漂亮、英俊。每当有人对他讲话时,他整个脸上便泛起一层红晕,以致使我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如果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普通地位的小姐,而不是君主,那么,我们大家都会对她一见倾心。到了沙皇必须起身询问瑞典国王的身体安康时,那位年轻的彼得沙皇非常敏捷地立即照做了,致使典礼官不得不拉住他,以便等候他的兄长做好谈话的准备。”荷兰侨领范·凯勒也对海牙报告说:“身材高于所有大臣的年轻沙皇,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最大注意。他的聪明才智和他对军事知识的了解,跟他的健壮的体质一样,完美地发展着……人们断定,要不了多久,他将要行使君主的权力。”

从莫斯科来到这里的特权贵族,都以十分惊愕的目光观看着这位披头散发、两眼放光、来回奔波的少年沙皇,他嘴叼着烟斗,混在一群卑微的年轻人当中,一会儿跑着,一会儿跳跃壕沟,声嘶力竭地发布命令,使用着火枪,或挥舞着剑和斧子。对这些傲慢的观察大员来说,沙皇犹如拜占庭的帝王,是神一般的人物,他应该深居宫中,脱离尘世,只有在庄严隆重的场合,在几乎是宗教般的盛大仪式中,才可以在黎民百姓前露面。彼得与普通士兵滚在一起,把自己降到一般老百姓的地位,背弃了自己的角色。他们给索菲娅的报告使她宽了心。她更加确信,她的异母弟弟并未抱有多少统治天下的愿望。

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宫里空寂寂的。只有跑来跑去的婢仆,以及在阴暗角落里低声絮语的老太婆——奶妈和保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秘结“彼得帮”(4)

领主们是不到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宫里来的,大家都往克里姆林宫涌去,那边离太阳近些。

为了不让太后面子上弄得太难看,索菲娅派四位领主到彼得的宫里来侍候。可是他们来了,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们总是在台阶旁边懒洋洋地下了马,吻一吻太后的手,坐下来,一言不发,唉声叹气。跟一个失势的太后,本来就没有多少话好谈嘛。

要是彼得跑进屋子里来,几位领主便会向这位没有实权的沙皇拜一拜,请一个安,随后又是叹气,摇头:皇上也太活泼了——瞧,腮帮上有伤痕,手也裂了。太不成体统了。

索菲娅最近在皇宫里到处嚷嚷:“真可惜,那一回射击军竟没有把那只狼崽连同母狼一起弄死呢。”有人在悄声议论着。

纳塔利娅的嘴唇在哆嗦,一双大眼睛噙着一汪泪水。她能用什么话来回答呢?她能用什么话来安慰自己呢?

人人都知道索菲娅拥有射击军团,她背后还有全部的贵族民军,而彼得却只有那么30个做军事游戏的、傻头傻脑的大龄少年,和一尊用萝卜当炮弹的槲木大炮……

夏天的日子又长又闷。朵朵白云在牙乌兹河的上空冉冉浮动。又是郁热,又是苍蝇。透过烟霭,可以看见莫斯科无数的穹顶和要塞碉楼的顶层。稍微近一点,便是外侨区外国教堂的尖塔和库奎河上的风车。母鸡咯咯地叫着,把人弄得只想瞌睡。厨房里传出来庖刀的响声。

在阿列克谢·米哈伊诺维奇当政的时候,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曾经洋溢过欢笑和喧闹,那时常常组织些娱乐活动——打猎啊,逗熊啊,赛马啊。可是现在,连那石头大门里的车道也都已经长满了野草。彼得站在一株菩提树底下,满身的灰尘、泥土和汗水,像是一个农家孩子,在招呼他的老师尼基塔·佐托夫。

“尼基塔,写一道诏书,我的那些庄稼汉都不行,又老又笨。赶快!”

“你要我写什么诏书,陛下?”尼基塔问。

“我要一百个庄稼汉,又健壮又年轻的。赶快。”

“要不要写明,要这些庄稼汉来干什么?”

“做军事游戏嘛……叫他们把火枪带来,别带那些坏的,还要火药……还要两门铁炮,赶快,赶快!”

太后把身子探出窗外,拨开一根菩提树枝:“彼坚卡,我亲爱的,你打仗也打够了,休息一下,进来跟我坐坐吧。”

“妈妈,我没有空,妈妈,等一会我来。”他跑了。

太后望着儿子的背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佐托夫画了个十字,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鹅毛笔,他一面祷告,一面又画了个十字,卷起衣袖,动笔写了:“恭沐天恩,最肃穆、最强大的国君,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皇帝与大公,全俄罗斯的专制君主……”。

出于无聊,太后捡起彼得的一本练习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