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权以蒙为南郡太守 > 第5章 军侯邓当(第1页)

第5章 军侯邓当(第1页)

舒县东门外,大校场,远远就能听见喊杀声震天,周旭二人望去,只见校场内前后排列两个方阵,前面的乡勇方阵约数千人,皆布衣长矛,正在练习阵列刺杀之术,虽然还不甚精熟,倒也颇有章法。后面小方阵只数百人,皆皮甲革胄,木盾长刀,行伍整肃,攻守易形,进退有据,气势远远超过了前面的乡勇队伍,正是本县以周氏宗族为基础招募的义兵。

统领义军方阵操演的,是一名军侯打扮的人,此时正指挥变阵,只见队伍由防止敌人迂回的倒V字雁型阵,迅速变为适合突击的锥型阵,侧翼士兵以刀击盾,大步向前,震慑敌军,护持队友;中间士兵弃盾拔刀,准备攻杀——正是《孙膑兵法》中记载的“十阵”变化。

周旭转眼望去,现任庐江郡守的陆康陆大人站在点将台上,身披玄铁铠,头戴玄铁胄,腰悬宝剑,此时正手扶剑柄,观看操演。

二人绕过方阵,双双来到点将台上,拱手为礼:“见过陆大人!”饶是陆宁楠生性活泼,在此庄严肃杀的演武场上,也敛容屏气起来。

“旭儿,楠儿。”看见眼前一双璧人,陆康的神色也不禁稍微缓和了一些。

“陆大人,听说江夏叛贼开始蠢蠢欲动了?”周旭问道。

“正是!前日接到斥候飞马来报,原已勾连江夏蛮攻占鄂县、邾县、下雉、蕲春四县据守的黄穰,正外出四处劫掠粮草,积蓄辎重,准备向我庐江境内进发,如若贼人犯我庐江,则皖县首当其冲!”陆康道。

“不知陆大人如何应对?”

“呵呵,旭儿,你似已有成算,不如说来听听?”陆康含笑看着周旭。

“请恕在下放肆了!”周旭拱手为礼,略一思索道:“乡勇民壮未经战阵,初期不可轻用;郡兵战力稍弱,可用为辅;义兵训练日久,阵法武艺精熟,当用以首战!首战告捷,则军心大振,郡兵、乡勇皆可用矣!”

“不错!此策与瑜儿所见略同,少年可畏啊!”陆康不禁赞道。

“而且……”周旭似有所虑。

“旭儿,还有何想法,但说无妨!”陆康鼓励道。

“陆大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蛮人重小利轻信义,不知可否分而化之?”周旭犹豫的说道,毕竟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之下,无论朝廷还是百姓,依然对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汉王朝充满信心,对于蛮夷作乱这种事,必血腥镇压而后快。

自武皇帝刘彻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大汉疆土以来,一直到东汉开展“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策略,匈奴强大时,挑动鲜卑攻击匈奴;鲜卑强大时,又帮助乌桓牵制鲜卑,并先后设置了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护匈奴中郎将等等官职。总之,对异族作乱基本不会采取怀柔政策,要是从谁口中说出“绥靖蛮夷”这种话来,恐怕会被万夫所指而死。

“呵呵,无妨!无妨!”陆康立刻明白了周旭的顾虑:“旭儿,你与我所想不谋而合,打击贼寇,分化蛮夷,这确是一个好办法。”

“陆大人,这恐怕会为朝臣弹劾、宦官进谗。”周旭不无担心的说道。

“老夫已经罢官归乡一次了,何惧之有?”陆康慨然道:“凡事老夫一身担之!身为国家郡守,守土有责,能够剿灭贼寇,拯救黎民,虽死亦无憾!”

“陆大人公而忘私!”周旭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老子曰:‘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陆公古贤者之风,令人望而生敬!若我大汉官吏皆如陆公一般,何惧外忧,何来内患!”

“旭儿,过誉了。”陆康笑道:“《论语·为政》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夫已六旬有四,只盼在任时能造福一方,生死早已看淡了。”

“叔祖,别总是生啊死啊的,多不吉利!我大汉军威昌盛,还要担心区区乱贼吗?”陆宁楠先是数落了陆康一顿,扯着周旭便走:“周旭,来观看我的射艺进展如何!”

周旭苦笑着与陆康点头致意,二人下了点将台,来到校场一侧的埻道,此处设有箭靶、土垒,正是军队用于练习箭术之地。东汉末年经济衰退,除南军、北军这种京师驻军外,各郡国常备军已名存实亡,仅在战事需要时临时招募。哪怕舒县这样的庐江郡治所,也仅仅有一部驻军,分左右两曲,各设军侯一名,未设司马,由郡所都尉统辖,负责平日城防。而所招募乡勇皆在操演阵列,故此埻道内空无一人。

“周旭,看看我的箭术!”因陆宁楠年龄尚小,身量未足,故只用得短弓轻箭。只见她弓张如满月,箭去逐流星,一箭正中靶心!

“好箭术!”周旭大声赞道:“宁楠妹妹神射,虽后羿、纪昌不及也!”

“油嘴滑舌!”陆宁楠白了周旭一眼:“据闻匈奴、鲜卑等异族,人人习得骑射,且有善射者箭如连珠,甚至一弓三箭,例无虚发!我这算得什么?”

“异族生于草原,长于马背,骑射本领厉害也是常理。宁楠妹妹,看样子你将家族侍卫的射艺本领学得八九不离十了?”周旭答道。

“家族中人射艺本领有限,可惜遇不到名师指点。”陆宁楠黛眉浅颦道。

“放心!宁楠妹妹,此事包在我身上,来日定与你请个名师回来!”周旭拍着胸脯保证道。

“这可是你说的,周旭,看你请不到的!”陆宁楠笑魇如花,到底是少女心性,忧愁之事转瞬即忘。

“旭儿!”二人回身望去,正是郡守陆康,身边跟着那名军侯打扮之人:“今日召集官吏会议,商讨进剿贼军之事,我要先回郡府了,楠儿,你先与我回去。”说罢手指身旁:“此乃本郡左曲军侯邓当,兵法娴熟,武艺精通,任屯长讨贼时曾身先士卒,亲斩贼酋!有机会你可多多请教。”

“见过公子!”周氏乃庐江望族,加之周瑜周旭兄弟二人名声在外,邓当不敢怠慢,抢先施礼道。

“见过邓大人!”周旭恭敬还礼:“邓大人声名赫赫,统兵有方,旭早有耳闻,今日有幸结识,还望多多指教!”

“公子谬赞了!”邓当拱手道:“在公子面前,焉敢提兵法二字!公子兵贵精之论,邓某早已如雷贯耳,还望公子不吝赐教!”

周旭与邓当见礼毕,送别陆康之后,二人开始探讨起兵事来。周旭自幼兵书战策烂熟于胸,自然使得身为低级武官的邓当万分敬佩;而邓当有临阵作战的实际经验,也往往三言两语即让周旭茅塞顿开。二人相见恨晚,一直谈到辰末时分,朝食号响起,士卒们收操归营,周旭方辞别邓当回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