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回永乐时代 笔趣阁免费阅读 > 第93部分(第1页)

第93部分(第1页)

特别是所谓的“永不征讨国”变为“友好邻邦”,这一变化,让很多国家大吃一惊,当然了,当其冲的是日本的使节,因为这次明朝推出两个挡箭牌,第一个是日本,有岁赐有封赏,但时有贼寇犯边,另一个是原安南,多有扶持,居然欺君瞒上劫杀明朝使臣。这些话算是这七八天来唯一的一点不和协音符,弄的各国使节都莫名其妙,但看着礼部官员的脸色,却也是笑眯眯的。不料下一个话题,让大家都不知东南西北了,考虑到大明朝出使东西洋,路途遥远,所费颇多,特别是途中补给水粮,修船修器不便,故此,向各国租买地修码头筑仓库,以呼应郑和大人的船队,同时方便通商之事。

要说郑和大人的船队,这帮人是见识过的,本国的船最大的,其大小也只有郑和大人宝船的三分之一,更多的国家都没有码头能让宝船停泊,要说到补充水粮,那会这也算是国际惯例了,真要说修船,那这些国家还真没有这个本事。当然这些个使节各自水平不一样,所考虑的问题也都不一样,但也都知道,这并不是修个码头,筑个城那么简单。

大明朝的物产,大明朝的技术,当然随之而来的,可能还有大明朝的人,大明朝的军队。不过有一点非常好的是,这帮使臣在南京城里的感觉是,大明朝样样都好,与之相比,国内的都城,真是星辰日月差太远了,不过还好,这帮人都没学过天文,要是星辰日月让王动来解释,那远方的星辰大小光亮绝对是过眼前的日月。以至于,几乎所有的使臣都觉得,大明朝此议实出所需,按着郑和下西洋的举动来看,文明之师,和平之师,还真没说错。上朝天国,要攻取西洋小国,易如反掌,放在这里议来议去,还要给租买,太客气了。

结果,让占城使者心惊肉跳的事情生了,储多国家都是表示,可以划块地给大明国,少数国家表示,这事要回去与国王商议。这位使者,到了南京后,基本上没敢大声说过话,要求写成国书递了上去后,石沉大海。平日时鸿胪寺的官员,礼部的官员,招待的那叫一个热情周道,弄的他根本不好意思开口,结果,地没要回,这会还要递个消息告诉国王再划块地出来。郁闷!

………【第四七节 出发前夜】………

永乐时期的日本国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南北朝时期已经结束,南朝北归,天皇只有一个,但实权还是在幕府的将军手中,而这个将军便是永乐帝亲赐日本国王名衔的足利义满,这个时代在日本历史上,就是室町幕府或是足利幕府时期。永乐也搞不清楚日本国内的状况,既然这个足利义满有书来朝,又能抓犯边的倭寇,于是就封了个日本国王。永乐是不是真的不知道还有个傀儡天皇,王动也不大清楚,但王动知道,皇上对日本没兴趣,他也不想知道,只要日本鬼子不来找麻烦就行了,不过,作为第一个来归附的国家,日本国赚的盆满砵余。

王动是一张大嘴,说了日本出白银,但事实上,那会日本自己也不知道本国有银矿,既然王动说了,解大人就会信,那么,解大人可能会在皇上面前说,解大人说了,永乐就会信,那么日本国欺君不臣之心就在永乐那里烙了个印。

对于日本,中国人有种刻骨铭心的恨,狼一样的国家,养不家的,不管对他多好,随时都有可能咬你一口。打疼了,他就服你,伤疤好了,又心思活络了。甲午战争中国败了,但震动只是在有识之士,离老百姓太远了,但二战就不一样了,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这个弹丸小国,特别是战后此国朝野的表现,更是让所有的中国人记恨上了这个国家。

王动也不例外,不过在明朝永乐年间,让王动高兴的事,这会的日本,只要有个万人的军队上岸基本就能通吃了,更别说这会有枪有炮。别的不管,凭着现在大明朝郑和和水师就能把日本海上给封锁了。不过问题是,这会还都是小农经济,不出海日本人也能活,只是少吃点海鲜罢了。

王动心里有个疑问,第一次郑和下东洋的时候,史上记载他将水师十万去日本,此后才有下西洋时日本第一个来归附,郑和出使东洋看来是给日本人印象很深,十万人是真是假,有没有给日本一点教训,还是简单的宣旨行赐,如果简单的宣旨行赐,那十万人也太多了吧。

王动的心思已经飞到了很远很远了。台湾这会已经被大明朝放弃了,王动开始很奇怪,不过后来也就坦然了,中原之国,根深蒂固,所以永乐及一帮大臣不大会对这些化外之地有兴趣,这次是以北征,以下西洋把永乐绑到了战车之上,以后呢?

新加坡这会叫什么名字,淡马锡吗,那可是个好地方,不知有没有华人在住,还是一大群马来人。拓地容易开荒难,真要是自己弄了很多地,怎么样移民过去。犯人,灾民,还是出个告示,这些出了王动的认知范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王动家的护卫已经得了命令了,两班人跟着下西洋,大家自己报名,结果,这帮无所事事的人,个个踊跃。王动可是按着特种兵的要求还折腾这帮人的,以至于到了后来,王动时常下一些怪怪的命令,比如到某个大人家里偷双官靴,到军营偷把刀,或是到那个商号去偷个啥啥,这些都不算,过些时日还要再送去,往往送回的时候,更加要小心。

这日晚上,王动出钱,请李真等一帮锦衣卫吃饭,这帮锦衣卫都是李真选出来上商船的。李真老实禀报了纪纲,纪纲也想去,但一看,请的人里面,除了李真是个百户,其他也就是些小旗之类的,级别太低了。王动有时就是这样折腾人的,我就是不做官,一介小民,纪大人高高在上,我们高攀不起。

隔天,王动碰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事情,楚王世子来找他,带着银子来的。这次明龙商行一搞,朱姓王爷得到风声都投了钱,不过个个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要注意影响,王爷们出钱的不是很多,怕皇上知道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太多。朱孟烷是送钱来的,而且还说明了,汉王的钱,整整三十万两银子。搞笑的是,就在当天,也没过多长时间,远在北京的张强托人带了三十万两银子送到,这还真让王动意外了一下,心想,几个月前让你出钱子的时候,还叫这是从干毛巾里往外拧水,怎么这会还能送三十万两过来,不过还有信附在钱后,说明了,这是赵王的钱。王动倒是想等太子的消息,老二老三都有表示了呀,结果这个老大反而没有动静。当天让王动意外的是,他居然等到了谷王托人来送钱,也是三十万两。晚上还有一个让王动惊的差点掉了牙齿的,那个,王动再三关照刘鹰要小心的人,四而饭庄的黄老板,送了二十万两银子过来,话说的很好听,知道你们东家最近在四处找钱,家里有点积蓄,但不大会做生意,所以干脆借给你们东家算了。王动与刘鹰也是相视一笑,心照不宣,也是照单全收,来者不惧。不过私底下,王动把这事告诉了李真,同样也是跟李真交了底,不要轻举妄动,说不定后面有大鱼。于是,李真派人把这个四而饭庄给盯上了。

王动在五天之前天天为银子担心,眼看着没几天就要出上船了,手上突然银子扎手了,一下子百万两银子多了出来。按着事先商量的,明龙商行出西洋用船,不用出钱,而三湘商行或是其他商会用船,那就是一万两一条粮船算是租金。王动问了郑和,若是要买的话多少钱,郑和算了下,开了个价,十万两,不过要请示皇上,因为有禁海令,民间不得私自造或是拥有大船。永乐帝这会表现出了他极大的灵活性,民间不可以有,皇室可以有呀。于是,以王爷的名义,确切的说,以宗人府的名义,王动买下了十一条粮船。

漕帮真的凑了六百人过来,这让王动高兴了一下,也害怕了一下,好在这事处理的低调,人手也是从各个分舵调过来的,悄悄的进京,出声的不要。不然,这么大个社团,人力资源这么丰富,官府那一定会给挂上号。对外,王动的解释是,一路上,从各个地方雇佣来的。六百多人,二十五条船,每条也就分到二十四五人,这些人,上了船之后,按郑和的老水手来看,“行,能用,海上跑个把月也就熟悉了”。这句话,让王动听了很顺心。

如果王动没有算错,郑和第二次西洋之行,历时也是一年半,要到永乐七年才回。这一年半的时候,留下的人不用多说,把生意做的更大,准备第三次西洋之行,在外面这一年半,怎么安排。王动想来想去,现还是人,人手不够。

按王动的计划,占城,新加坡,爪哇,马六甲,古里,斯里兰卡,这六个地方,一定要建据点。如果永乐下了决定,那就让朝庭去搞,但搞活经济,则要抓在自己手上,如果永乐不想去搞,那这些事,就要王动去搞。搞定当地那些土著,王动还是有信心的,骗也好抢也好,都能对付,问题是,搞定了之后呢,大明朝会怎么看明朝人在海外建立的城市,会不会允许在海外有华人的政权,这是个头疼的问题。虽然王动计划出洋已经很长时间了,结果,临到最后要走,还是觉得准备不够。最后还是和张晋湘商量了一下,把京城周围潇湘记和三湘客栈的管事带上,特别是去了长沙培训过的那帮人,飞鸽传书,一日之内能赶到京城的全都召了过来,把下西洋做买卖的事情说明,想去的自己报名,结果抓到八个,其中还有两个是成了家的,王动仔细一问,这两个年龄都在三十六七,孩子都是十四五岁了,这在明朝已经算是大人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且能照顾家了。这两人一个是想跟着大掌柜出去做番事业,另一个是为了多赚点钱,王动许下了一百两银子的额外工钱,家里头每月店里还会送去当管事的奉银。

九月十二日晚,这晚王动的时间全留了给了家里的几位夫人,先是带着一大家子人去秦淮河边上吃小吃,然后租了条画舫,带着她们夜游秦淮河。

初冬,秦淮河上冷风习习,王动一家人从三湘客栈边的码头上船,因为赵大娘和春兰也在三湘客栈住着,于是就一起带上了,上般后吩咐船夫往西慢慢划去。

后世的秦淮河又脏又臭,多次治理仍然不见效,但在大明朝,河上还有渔民,周围虽然有饭店有住家,但点生活污染不算什么,毕竟那会人的油水没那么好也没那么毒,这河水四通八达,离不多远就注入了长江。

河两边亭台楼阁,红灯映笑,丝竹有声,一派欢闹。大明朝京城,白天的气派在城墙,晚上的风景便是在这河上。虽然这餐饮和色情行业,还没有晚明那么大的规模,但这会也是非常热闹。

依着河畔建起的酒肆里不时传出嬉笑之声,河上画舫往来不绝,俏丫头在船舷倒水,漂亮的小姐靠着窗托腮,还有英俊的公子哥站在岸上指指点点。机灵小哥在河边街上来回的叫卖零食,有糖炒栗子,有麦芽糖。捏面人的摊,吹糖人的摊,围着大人和小孩。最亮的是红楼,那里琴声四溢,也有歌声应和。

“十里艳秦淮,六朝金粉地。萍儿,要不要在这河边买处房子,修个码头,到时,自家再弄个船,想游河,自己划船。”

“呵呵,相公,你还说着要教我游水,今年看你自家水塘里都游过几回,但就没空教我。”张萍提意见。

“到了这京城,说起来也是天天在四处跑,但也不知跑了些什么,倒是冷落了夫人。”王动检讨。

“海里真有长五丈的鱼吗?这么大的鱼,会不会把船撞翻?你说过,海上还有旋风,大的旋风几十里上百里,树都能拨起,船会不会吹翻。”这些,张萍已经不止问过一次了,王动不好说什么,只能紧紧的搂着他,这下把张萍弄的不好意思了,毕竟边上还有人,还有外人。

“萍妹妹,等以后,相公造更大的船出来,到时,带着你一起去。”刘秀珠安慰。

“萍夫人,五丈的鱼?一丈长的倒是见过,五丈长,真的假的?”赵大娘问。

“呵呵,五丈的鱼是有,但大多在海底下,不大会到水面来,宝船你看到了,那么大,在水上象个城一样,哪里会有事情。”王动回。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四八节 蟹黄汤包】………

王动一直没到船上去过,只到九月十三日,真正出的日子。这天早早的,告别工作就做完了,然后一大帮人上了船,他倒不是在龙江码头上的船,而是在外金川门外。这会的龙江码头,那就热闹了,各种仪式都在进行的,最重要活动就是祭祀天妃。

天妃,也称天后、天后圣母,东南沿海一带叫妈祖,民间常俗称为海神娘娘,山东还有归山娘娘一名。这是我国沿海地区从南到北都崇信的一位女性神灵,相传她不仅能保佑航海捕鱼之人的平安,而且还兼有送子娘娘的职司。

这些出前的祭祀活动搞的非常的大,京城里的头头脑脑都去了。主要原因是,郑和回来的时候,向永乐好好汇报了下,在航海途入天妃护航的事情,“旋有红光如日,煜煜流动,飞来舟中,凝辉腾耀,遍烛诸舟,有声”。说的很玄,但按王动的判断,这其实是一种大气物理现象,当郑和船队在海上遇到碑文所述险情其实是这么回事,空中的雨云积满了带负电的电荷,在帆船的桅杆上则积集带正电的负荷。正负电荷具有互相吸引的趋势。但此时弥漫于空间的介质是不甚导电的湿空气气体,于是就有可能呈现两种状态:前者,当电场强度大,就会使空气层击穿,产生闪电雷鸣;后者,如果电场软弱,电荷就会从船的桅杆尖端释放出来,产生具有亮光和声响的静电现象。郑和船队不止一次遇到这种现象,由于当时科学认识水平有限,便以为是天妃显灵保佑。永乐听的也是开心,天妃都庇佑我朝下西洋船队,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下旨建天妃宫,选来选去选到了王动家不远处,仪凤门外狮子山下,不过这会那正热火朝天的修着那庙,所以,整个仪式就在码头上开搞。

这些王动没兴趣,也不想去凑热闹,他可是个地道的无神论者,别人在那忙的时候,他在船上适应环境,甲板上下跑跑,船舱椅子上坐坐,和船夫们认识一下,问问今天晚上有什么好吃的。船夫倒是很老实,今天船上没的吃,管家已经说了,晚饭在苏州吃。这话回的,让王动很尴尬。

他们商队的船,在京城装货的,昨天就由杨刚带队先离港去了苏州了,王动这会表现的象个孩子,一个贪玩的孩子,带着他的两位夫人,在船上蹦上蹦下,这两个多月来压抑着的对宝船的好奇心全都都迸了。

王动的这条船带了很多私货,大家都知道王动是郑和大人的外甥女婿,所以个个都是礼敬有加,最大的间谍李真私底下是王动的结义大哥,这船上的人就变的杂了,货更杂,吃的用的,还有王动的小武库。

粮船长约八十米宽二十多米,六桅,配有软硬两种帆,算是三千料,王动有算过,大概也就是排水2000多吨的样子,甲板下四层。比宝船、马船要小,但大过座船和战船。船最底下一层是压舱石头,其他三层全部是装货的,虽然是装货,也隔成一个一个的船舱,问了小孟才知,这种船体结构上的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宝船多达的三十八舱,这粮船有二十八舱。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抵浪的作用,还使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