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未见山海的全部 > 第46章 大风口大捷(第1页)

第46章 大风口大捷(第1页)

显元十七年,八月二十。

兵部终于收到了与南魏交战以来的第一份捷报。

“西路军大捷!大风口大捷!”

西路的安王李铎在邺州督抚劳戊圭的掩护下,奇袭大风口,大获全胜!

为防止李铎南下,南魏在大风口驻有守军五千。

此役,魏军主将被劳戊圭诱出营寨,埋伏已久的李铎趁夜劫营,斩首一千余级。顺利打通南下的道路。

李铎留下步军殿后,亲率三万精骑急进,连战连捷,竟是将巴州大半失地又收回囊中。

惊得兵部尚书朱桦连连惊呼“这仗打得,就像孩童嬉闹般儿戏。”

在李铎的一路高歌猛进下,南魏先前的大胜,一夜之间变成了跳梁小丑的把戏。

西路军追着南魏的行进路线,绕过肴关,携尾而去,直扑向陈关外的魏军主力。

西路军的骁勇善战,李铎的频传捷报,让远在承安城的太子李元长长的吁了口气。

其实并非李元太过松懈,只不过南魏偏安已久,国力羸弱,军备衰微。

自开战起,李元就没将南魏的北犯当一回事。

南魏数次对外用兵的失利,早已让其丧失逐鹿天下的雄心。

南魏后主重文治而轻武功,民间促农重商,朝堂痴于诗词歌赋。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其间又不乏词中大家,文墨奇手,诞生出不少惊世之作。

甚至掀起一股魏词之风。

如此风气之下,南魏保境尚可,若要北伐,那便有些痴人说梦了。

战端初起时,非是太子李元一人,即便满朝文武也觉无关痛痒。

毕竟与百年前的鼎立局面相较起来,南魏如今的北伐,只算是对承平南境的袭扰而已。

只不过李元的置之不理,让言官们难以苟同,也阻碍了武将们的建功机会。

双方才合力上书请战,如今的捷报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顺理成章而已,丝毫不觉大惊小怪。

太子李元甚至已经让钦天监算起了日子,准备着手替自己筹建新殿,甚至准备用俘获的南魏嫔妃们来装点新的宫苑。

整座承平朝堂之上,只有寥寥数人还在未雨绸缪,其中便有着东庭府的靖王李豫。

李豫自开战时便上书朝廷,望太子李元准他率十万东庭府军南下。

被驳回后,又上书李元,告捷他调遣西边的汉王兵马入关,举大军以雷霆之势覆灭南魏的北伐势头。

起初太子李元还召集内阁斟酌,在安王的西路军连连告捷后,便再没理会过靖王的文书。

其实想来靖王也能料到这个结果,毕竟本就在捉手削藩的太子殿下,怎么可能让这些封疆大吏们入关。

承安周边仅有数万兵马。京师当中,禁军数量也只有区区三万之众。

昔日前赟引王闯入京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如今圣人病重,太子初立。

谁知道这些手握兵权的“忠臣”们是要南下还是准备北上。

会不会入了关便里应外合,黄袍加身。

信王龙共平也进言让皇子李吉带兵南下,可惜不但被驳回,更是让李元急得将寿州备郸军调往朔州布防,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离西京也曾进言释放禁足的枕崇义统领云州兵马南下。但却惹恼了李元,明令他不得再插手南魏战事。

南境距京师本就路途遥远,少了北司衙门的探子谍报,军报的传递速度缓慢了许多。

在中路军曹仁还在磨蹭踌躇时,东路的枕尚孺与崔让却是上书朝廷,由自己率步军压阵,枕尚孺领骑军朝着汜州急行。

不过,对于王公贵胄们来说,只当他是抢功冒进而已,对枕尚孺的作为嗤之以鼻。唯有父亲枕霄青看出了儿子的担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