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最初的梦想1022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才出来练了这么个摊。”

苏妍是越听眼睛越亮,差点要握拳欢呼了。一边拉着苏爸离开,一边小声缠着问:“爸爸,咱们家能不能也养这个牡蛎呀?像真叔家养花螺那样,这样以后囡囡就可以天天都能吃烤牡蛎了。”

苏爸心中一动:这倒也是个不错的商机。说起来,他们村子里祖祖辈辈以来一直务农,如今很多年轻人守不了那一亩三分地,大多数男人都外出打工了,也有几户人家在拉网搞花螺等贝类的养殖,还没听说有人养过牡蛎。目前看这个烤牡蛎的受欢迎程度,这个时候开养殖场,至少销路肯定是不愁的。

这么想着苏爸也上了心,带苏妍去吃完正经午饭后,就一路打听到了水产公司的地址。找上门去咨询这个事情。

水产公司的负责人程晖一听是咨询关于牡蛎养殖的,亲自出面接待了苏爸。水产公司还真有推广牡蛎养殖的打算,只是目前刚过理论阶段,育好了苗,正打算今年开始试验实施。这个项目是程晖一手推行的,他对于苏元扬一个普通农民能同时窥得商机十分惊讶。

谈了一个下午,程晖最终决定同苏爸合作,把培育的一半的牡蛎苗卖给苏爸并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援,条件是牡蛎可以收成后,要优先卖给水产公司。

可以预先找好销路,对苏元扬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只是要买那一半的牡蛎苗需要的钱也不是小数目,他身上没有带这么多钱,于是与程晖说好先把合同签了。

签了合同之后,水产公司给了苏元扬一本厚厚的技术手册,接下来只要选好养殖场的地方后,带着钱过来就可以把牡蛎苗拉走。

晚上回去苏元扬跟李婉贞谈起今天的事情,李婉贞也有点兴奋。当初刚结婚时苏元扬舍不得新婚的她,没有跟村里的小伙子一起外出打工,她心里还挺高兴的。但慢慢她就明白,在家里光靠老实务农,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苏元扬也一直在想着有没有什么项目,是既可以不离家又能挣到钱的,一直没什么好的主意。加上这一年家里又添了苏恺,虽然目前孩子们还没有上学,还没什么大的负担,但长此以往肯定不行。以后等姐弟俩上学了,开支渐渐变大,他们存的这点钱就不怎么经用了。李婉贞已经在考虑如果今年苏爸还是没想办法的话,就让他跟李素梅的男人苏文兴一起外出打工了。

李婉贞虽然是个老实人,但见识还是有的,不然苏元扬也不会单单中意她,就算家里反对也一门心思要娶。她也觉得苏元扬这次的想法可行性很高。

两夫妻商量妥当后,接下来的几天,苏元扬除了忙着和村长一起去采购村里路灯的材料之外,就是一门心思考虑着开养殖场的事情。

第4章 开养殖场

这几年虽然苏元扬和媳妇勤勤恳恳,一年除了正经两茬水稻,一茬花生,一茬蕃薯之外,还种各种蔬菜出来卖,也能存下几个钱。

牡蛎的成长所需均来自于海域中的微生物,并不需要人工投料养殖。所以养殖成本基本上就牡蛎苗和人工成本。

水产公司关于牡蛎的人工养殖技术刚形成理论,正处于开始在自家基地实验的阶段。本来还没向社会开放的,这时刚好苏元扬找上门来,程晖考虑到公司的养殖基地所处的海域比较单一,通过不同海域的养殖户收集资料能让技术完善得更加快捷以及节省成本,所以给苏元扬的价格颇低,苏元扬打算养殖面积定在五亩左右,按每亩投放的水泥柱数量约为1500-2000条,他只象征性地收了总共一万块钱的育苗成本。

人工方面苏元扬不打算长期请人,暂时就由他和媳妇李婉贞干着。到时实在忙不过来再想办法。

还得买两条作业小船。苏元扬算过,买二手的大概2000块左右就可以,两条的话得4000块。

加上运牡蛎苗所需要的运费等等,目前计算总的成本暂时要一万五。

苏家的积蓄当然没有这么多。当晚苏元扬和李婉贞扒拉出家里的存单,满打满算有个两千块左右。苏元扬就想到了他的两个弟弟——

苏元扬有两个弟弟,老二苏元河、老三苏元江,还有一个妹妹苏素玲,除了他,三个弟妹平日都外出打工。手头都比苏元扬要宽裕。

按苏元扬的本意,是觉得这个养殖场大有可为,想拉着两个弟弟一起干的。他始终觉得在家即便辛苦点也比在外背井离乡的好。眼下是个极好的机会。

于是叫了两个弟弟弟媳过来一起商量。

但集资的事情没有他相象中那么顺利。

苏元江和苏元河对养殖场的前境还是有点顾虑,附近村里的人也不是没有做海产养殖的,养的多是各种螺,起早摸黑的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而且不用一脚泥一脚水那么辛苦。牡蛎的养殖更是闻所未闻,所以对大哥的提议很是迟疑。

这时老二媳妇陈日红和老三媳妇陈玉梅也趁机在旁边表示怀疑。本来她们就觉得大伯的提议很冒险,她们对目前自家男人出去打工的现状挺满意,不想有什么变数。

这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苏元扬想法和干劲是有的,但心里肯定有点没底,这种事情谁也保证不了。

幸好两个弟弟虽然持观望态度,却还是表示可以把苏元扬需要的数目借给他,并且在苏元扬给他们写借条时表示不需要,但两个弟媳却觉得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有借条比较好。

苏妍一直在一边冷眼旁观。她对开养殖场的事信心十足的,毕竟这个时候养殖业刚兴起,她们海城又不是工业城市,现在海里没有污染,海洋生态好,现在投放牡蛎去养食物充足,牡蛎长得快,能大大缩小收成的时间。

这一世虽然还没有接触,但自前世所知,那两个婶子向来不是省油的灯。现在还没有看到前境,肯定有可能亏钱,两个婶子自然避之唯恐不及。将来如果获得丰收,那两个婶子肯定又会有别的想法,说不定会撺掇两个叔叔来分钱。就算两个叔叔不受她们的枕头风影响,她们闹起来也会伤害兄弟之间的感情,苏妍可不想自家爸妈辛苦得来的成果被人这样瓜分。

为免将来也许会发生的不必要的麻烦,苏妍在两个叔叔觉得自家婆娘不给自己脸面瞪眼想发脾气时及时卖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苏元扬当即写了一式两份的借条,一份交给两个弟媳,一份自己留底。跟两家各借了八千块。

揣着从弟弟家借来的钱,苏元扬半是兴奋半是忐忑。

钱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苏元扬花了两天时间把技术手册研究个透,就借了条小船出海去选址。

苏妍趁着苏爸没注意,也把那技术手册翻了几遍。本来也想跟着苏爸出海的,但终究因为年龄太小,苏爸没敢带着,把她和弟弟苏恺托付给邻居李素梅看着,他和李婉贞一起出去。

选址的事情很顺利。第二天苏元扬又去镇上看小船,刚好邻村有户原来养螺的人家不做了,要便宜变卖手中的两条船,他立马把小船买了回来。

隔天苏元扬就带着苏妍出发去市里,让水产公司直接把牡蛎苗拉到了海边。

要把将近1万株水泥柱平均分布插到五亩浅海里,不是个小工程。接下来的两天苏家夫妇就开始了起早摸黑的日子,幸好苏元河和苏元江还未外出,苏元扬拉了他们来帮了一天忙,终于在两天内把牡蛎苗都立好了。

正值冬季,虽然海城没有北方那么冷,而且穿着塑胶衣,但泡到海里还是冷得很,这两天几人都累得够呛,李婉贞把家里唯二的鸡杀了一只,又去打了两斤米酒,感谢苏元河和苏元江的帮忙。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光是日常管理,就没那么累了。苏元扬大多是自己一个人下海巡视和观察。

苏妍在被苏爸扔到海里学会了游泳后,终于偶尔被苏爸允许带到牡蛎田。

牡蛎一日一日地长大,越来越重,有一天苏妍发现水泥柱往下沉了一段距离,有的牡蛎都要沉到泥层里了,忙叫苏爸来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