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创业时代 免费收听 > 分章完结29(第1页)

分章完结29(第1页)

,杜君琦被他缠的没办法,只能让他挑走了两套。kuaidu

初三姑姑一家离开后,杜家迎来了更多的亲戚,每个人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杜君琦和杜广明。

杜君琦这一年的风头实在太盛了,才一年就读完了小学,小升初还考了全县第一名,初一上学期还没读完就又跳到了初三,这速度实在有点吓人,现在又搞起了娃娃,还得了奖上了电视,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她今年才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

杜广明也是厉害,才搞起包工队不久,现在又买下了一座仓库,这得花多少钱啊,这又说明他今年赚了多少钱啊,真是让人眼红,更让人心动,以后还是多走动走动,说不定也能捞着一点肉吃。

亲戚间的拜年结束后,大家就开始上朋友家拜年了,杜君琦也去了几个朋友家拜年,比如江凯、张帅,还有忘年之交齐馆长。

杜君琦因为忙着做娃娃,去图书馆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不过次数减少并没有影响齐馆长对她的印象,知道她跳级上了初三,还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校园文化展,齐馆长反而感觉到很欣慰,好好学习,为校争光,这才是好学生好孩子嘛,所以当杜君琦再次来到图书馆时,齐馆长亲切的将她接到了办公室,好好的聊了聊这段时间杜君琦的生活。

杜君琦对齐馆长也很有好感,亲切和蔼涵养好,虽有文化人的清高,但也有长辈对晚辈的包容和期望,虽然齐馆长知道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制作娃娃上,但是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死读书,所以不仅没有让她放弃业余爱好,反而鼓励她坚持下去,不要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齐馆长的鼓励和坚持让杜君琦很感动,对齐馆长愈加亲切尊敬起来,拜年的时候自然不能忘了他,所以一走完亲戚,杜君琦第一个就去齐馆长家拜年。

正文第42章新想法

齐馆长有两子一女,大儿子二女儿都是市报业系统的,唯独小儿子齐远不安份,大学毕业后想尽办法,缠着闹着让父亲哥哥姐姐一起出面帮忙,帮他创办了一个小杂志,挂靠在市报底下,可惜这份小杂志一直不景气,每期的销量只能维持在一两万份左右。

可能受苏联解体的影响,这段时间开始有人发声质疑体制部门的臃肿拖累了国家的发展,的确,从建国起,全国各部各级的机构越来越多,组织机构臃肿重叠、层次过多,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缺乏效率,更导致了人浮于事、十羊九牧的状况,随便办一件事,没经过五六个部门的审批,根本办不下来,民众们对于这样的现状已经忍耐不下了,一有声音发出质疑,附合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中央都开始考虑怎么精简部门了。

齐远的杂志销量一直很低,处于市报系统垫底位置,现在市报也有人提出了精简的口号,在几次会议后,这份小杂志成为了第一个被开刀精简的部门,按上级的意见是,直接精简,裁掉这个杂志。

所以为了不刺激齐远,今年这个春节齐家是过得很平淡的。

杜君琦上门拜年让齐馆长大大意外了一番,马上迎进门来高兴地闲谈起来,谈完了杜君琦的情况,接着谈到了齐馆长的情况,齐馆长正烦恼着齐远的事,就随口说了出来。

“真的要精简掉?”杜君琦问道,“没办法吗?不能再努努力,说说情?”

齐馆长叹了一声:“唉,没办法,谁让他的成绩那么差,就是想找人说情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杂志主要是做哪方面的?”

“武侠小说。”齐馆长摇了摇头,有些看不上眼,“他在大学里看了一些港台那边的武侠小说,受了些影响,毕业后就一直喊着要办一个国内最优秀的武侠杂志。”

“武侠啊。”杜君琦也摇头,她也不看好国内的武侠小说,跟风的多,但写的好的真心少,“还不如写聊斋那样的呢。”今年本省省台播放了,收视率直线飘红,各大省台也跟风买了片子的版权,不停轮播,红遍了全国。

“是啊,还不如写狐仙花仙呢。”齐馆长笑了。

“您别不信,这方面的题材大家真的爱看,不就每年都在重播嘛,看的人还是很多。”杜君琦郑重地说道。

现在是92年了,马上就会引进香港的仙侠类电视剧,这两部剧形成了新的收视热潮,后来趁着观众的热情未减又引进了,仙侠这一题材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想像,随之跟风写的小说也不少。

脑海里回想了一下前世的热剧风潮,杜君琦又有了个新主意。

“齐爷爷,家里有没有小叔叔的杂志?能不能给我看看?”

“有的,你等下。”齐馆长直接开了小儿子的房门,没理会躺在床上不吭气的小儿子,抽了几本杂志就出来,“给,看看。”

“谢谢齐爷爷。”杜君琦双手捧过,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齐馆长见杜君琦翻看的速度非常快,不由得开口说道:“你翻的这么快,都看进去了吗?”

“大概的扫一遍,知道讲的是什么就行了,我主要是想找插图。”杜君琦翻完了一整本,“不是吧,几十页的杂志,竟然连一张插图都没有。”

“小孩子就应该看小人书连环画,看什么小说,看得懂吗?”齐远见父亲进门直接拿了他的杂志,看都不看他一眼,心里不由得有些发虚,赶紧从床上蹦起跟出来,生怕父亲把他的宝贝给烧了,没想到竟然是给一个小丫头看,她看得懂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