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能生万法 应作如是观 > 第3章 无相宗(第1页)

第3章 无相宗(第1页)

大周王朝,仙道宗门修炼境界大致分为,炼气,筑基,金丹,元婴。每个境界由七重小境界组成。

到达元婴七重境,元神会在大脑中孕育出一个婴孩。修炼到此时便已是达到返璞归真之境了,换句话说算是已经得道成仙了。

但这些境界划分的并不绝对,有些仙道宗门因为修炼法门不同,境界划分也不一样。佛门的区别就更大了。

总之道门修炼到最后是尸解成仙,佛门修到最后则是获得解脱,寂空涅盘。

修炼在这个世界也并非能长生不老,而只是能延长十年或百年的寿命,修炼者最后也是会死的,道门把得道者的死叫做尸解,比如前朝有位姓白的祖师溺水而亡,就称水解成仙。而佛门则把修行高深的老和尚的死叫做圆寂,取圆满寂静之意。

大周王朝内,大小宗门也都是需要依附朝廷的,即使是道门第一的龙虎山尚清宗天师府这一大宗门也不例外。

……

数千年前,中土出了一位姓李的圣人,悟得大道,写下千字《道德真经》流传于世,随后便不知所踪。

之后过去百年,有位姓张的青年,偶得此经,读完大有感悟。到了龙虎山,感到此地灵气充足,便在此隐居,到后来开宗立派,成立尚清宗,又称天师道,天师之位世袭罔替。

经过一代又一代天师的努力,龙虎山天师府也逐渐成为大周王朝道门第一的大宗门。

而与那位李圣人同时期,古天竺国也同样出了一位圣人,名号释迦牟尼,此人年纪轻轻便在菩提树下觉悟四圣谛,八正道,被人尊称为世尊佛陀。

释迦觉悟后创立僧团,广传觉悟法门,利益众生,直至涅盘。

释迦佛涅盘后,僧团集结,由佛侍者多闻尊者代领,汇总佛说之法,编纂成经。

后来僧团分裂,形成诸多宗派,又因各种因缘巧合流入中土,广设道场……

而无相宗在佛门中传来的较晚,是由一个天竺僧人乘小船远渡万里传过来的。

据传当年佛陀在灵鹫山讲经说法,曾拈花一笑,众弟子不知含义,只有佛侍者大迦叶懂得其意,回以微笑。

后来释迦佛传大迦叶无相宗心法

世尊告言:“我有正法眼藏,温馨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故此迦叶尊者得了世尊的心法与衣钵,成为古天竺无相宗的初祖。

百年后佛法在天竺国气数将尽,由天竺僧觉法和尚远渡万里将衣钵心法传入中土,成为中土无相宗初祖。

觉法和尚到中土后,曾在一山洞中面壁打坐十年,期间有一僧人诚心求法,为了此法,愿舍一臂。

觉法僧被其求法之心所打动,传他心法,衣钵。

这断臂僧便是无相宗的第二位祖师。

而觉法和尚面壁十年的山洞,被命名为觉法洞,就在无相寺的后山

………

大周朝建立初年,无相宗的第七位祖师圆寂,祖师的衣钵自此也丢失了。至于心法传承丢没丢,只有宗门里的人知道。

衣钵丢失后,无相宗在佛门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因此无相宗的第八,第九位祖师一直没有受到佛门其他宗派的认可。

而无相宗现任的第十位祖师,据说还在后山的觉法洞里闭关。但据传闻这十祖的身份是个迷,有人说是个年龄已过百岁的老怪物,有人却说是个六七十岁的面容和蔼的得道高僧,总之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还扬言说十祖根本就不存在。

当然,回归正题,无相宗没落不只是衣钵丢失,其实还有其他原因。

无相宗与佛门某些密宗的修炼方式有所不同,密宗主修密法,修神通,有些人修行的目的也就在于得到神通。而无相宗则认为神通无需修炼,倘若入佛门只是为修神通,那便是有些走偏了。

另外还有其他宗派靠念佛号修行,主要修念力与愿力,门槛低,信众也多。而像无相宗这种修心法门,需要很高的悟性,慧根,所以没多少人愿意去学。

…………

几日过去

沈义已经能自己下床走路了,但还是每天无所事事,偶尔会去僧人们念经的大雄宝殿里坐在角落里听经,一坐可能就是一天,至于到底听没听进去经文,大概是没有。

由于解空大和尚是寺内长老的缘故,他带回来的人,自然也没人敢数落。只要不闹出什么大事,愿意发呆就让他发呆呗……

一日,寺中的老方丈无念和尚将解空和尚叫至禅房。

两个老和尚面对面盘腿坐在蒲团上,那画面有些许禅意。

无念方丈最先开口,语重心长的对解空和尚道:“师兄啊!你带回来的那位…伤已经养好了,师兄何时打发他走啊?”

“啊?您说什么?”解空和尚似乎是没听见,发出一句疑问。

“师兄啊!咱们寺内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况且那年轻人的体质特殊,也并不是修炼的料,留在寺中也多有不便……”无念方丈似乎是知道解空和尚怎么想的,继续劝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