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作者夏慕言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其实古代寻常老百姓、平日里使的货币大多是铜板儿,日常所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事,自然用一些铜板就能买到。而银子反倒得到钱庄里换成铜板,才能方便使用。当然,做大笔买卖的商贾除外,做大买卖的自然是要用金子、银子和银票来交易了。

不过区区一个小渔村里的马二婶能拿出一块碎银子来,还是叫人暗暗感到惊讶,更有好事者忍不住在心里猜测、这马家是不是已经富裕到随随便便就能掏出一把碎银子来的地步……

不过那林货郎经常走南闯北、算是见多识广,自是不会被马二婶这区区一块银子就给震住,只见他听了马二婶的话后笑而不语、也不得罪人,只一个劲的赔着笑说道:“马婶子您误会了,我没瞧不起马家的意思,更不认为您买不起这珠帘……而是这珠帘我真的是不能卖。”

这有生意上门林货郎竟然不做?

林货郎再一次将这笔轻松的买卖拒绝,让鱼儿忍不住把注意力从珠帘上面移开,改而注意林货郎和马二婶的对话,也想听一听这林货郎怎么也不肯卖珠帘的理由。

这马二婶显然是个蛮不讲理的村野泼妇,她一点都不觉得林货郎真的有什么不能卖的苦衷,反倒认为林货郎有生意不做,定是看不起她、认为她一介山野村妇买不起这般金贵的珠帘。

于是,只见马二婶不依不饶的揪住林货郎的扁担一头,叉着腰、大着嗓门嚷嚷道:“你别拿这些话来糊弄我!你尽管说一说这珠帘得卖多少钱,我就不信我今儿还真买不起它!”

马二婶的霸道让林货郎一脸苦笑、频频往后退去,想要避开不讲理的马二婶,但这马二婶哪能让林货郎避开她?

只见马二婶步步相逼的迫问道:“你到底说不说?你倒是说说这珠帘究竟卖多少钱?说说我这块银子买下它是不是绰绰有余?”

林货郎被马二婶缠得没办法,于是只能无奈的答道:“马婶子您还正巧说对了,您这块碎银子怕是真不够买下这副珠帘,这副珠帘你别看它只是个挂门上讨喜的物事,上头的做工可是精细得很。”

马二婶一听立马就把嗓音提高了好几倍,怒声质问道:“你说什么?!你说我这块银子竟还不够买你这副珠帘?!你莫要看我是乡下人便胡乱拿假话糊弄我!这副帘子最多也就值个一贯钱吧?你竟敢大言不惭的说我这块银子不够买下它?!”

这马二婶把一块碎银子说的比进口还大,那口气像是在说她手上的银子足以买下几车像这样的珠帘,而这些话只会让马二婶显得十分没见地,且还让鱼儿和林货郎觉得她是典型的暴发户。

不过马二婶手里那块碎银子在小岞村村民的眼里、已然等同于以大额银票,所以周围人的人一听林货郎那话,马上就也跟着纷纷质疑起那副珠帘的价值来,唯独鱼儿脸上的神情一如既往,一丝疑惑都没。

这鱼儿趁着马二婶同林货郎纠缠时,已再细细的把那幅珠帘琢磨了一下,待鱼儿挑了串在上面的几颗大珠子细看了下,才发现原来串在最上头的几颗大珠子上,都细细的刻着花鸟鱼虫等图案,且还刻得栩栩如生、一看就知道刻这些图案的人刀工十分了得。

鱼儿可是现代穿越过来的人,什么好物事她没瞧见过?

再不济鱼儿前世也经常上上古董行、博物馆逛逛,看了一些古代的好物事后也顺便练出了好眼界,所以鱼儿一细看那副珠帘,就知道单是串在最上头的几颗大珠子,怕是就比马二婶手里那块碎银子值钱了。

但小岞村的村民却没有鱼儿这样的眼界,尤其是那暴发户马二婶,所以那林货郎只能耐住性子解释道:“马婶子您别急着发火,您先听我说,这珠帘其实算不得是我卖的物事,这上头串着的一大半珠子都是主顾预先给我的,是主顾给了我珠子后再、让我带回家让我浑家帮着串的,串的时候那主顾还让我浑家看着再补一些普通的珠子上去……”

“这珠子串好了我便给主顾送去,只赚他一些普通珠子钱和加工钱,我今儿是要把这副珠帘给主顾送去,所以才会放在竹筐里一起挑出来,否则我平日里到你们这儿叫卖,是不会带这种又金贵又不实用的物事来的。”

林货郎这么一说,围观的人便纷纷都信了他的话,毕竟这些货郎走街串巷的卖物事、也是会看地儿带物事去卖的,像马二婶手上这种精致漂亮的珠帘,他们一般是不会带到小岞村这种乡下地方来买的,总不能让这些勉强才维持一家人温饱的村民,掏钱买这些华而不实的物事吧?

基本是货郎们不辞辛苦的带来了,除了马二婶这种刻意想显摆的人会买,正常人家都不会舍得掏这个钱买一个华而不实的物事。

像珠帘、窗花、绢花等较为精致的物事,货郎一般会挑到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后门叫卖,卖给府里的丫鬟、媳妇和婆子等当装饰品。这一次这副珠帘也是城里一户大户人家的管家,特意包了珠子让林货郎帮着串的,否则平日里林货郎也卖不起这么金贵的珠帘。

这管家前天才给的珠子、今天就让林货郎一定要给送到府上去,但林货郎才刚刚去管家呆的府上卖过物事,自然要换个地儿卖了,于是他为了准时把串好的珠帘顺道送去给管家,才会和挑到小岞村来卖的物事放在一块儿……只是林货郎却没想到,这副已经有主的珠帘竟惹出这么一件麻烦事来。

林货郎耐着性子把前因后果都和马二婶解释了一遍,说完生怕马二婶不信自己的话,还指着鱼儿刚刚观察的几颗大珠子让马二婶看,马二婶不情不愿的凑到那几颗珠子跟前,细细的看了起来。

这马二婶再没眼界、也知道在珠子上雕刻图案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光是请名师巧匠的银子就比自个儿手上的那块银子多了,于是虽然心里还是觉得不悦、但最终也只能怏怏的闭了嘴,把那块拿出来炫耀的银子袖了回去,不再提买那副珠帘之事。

林货郎见马二婶终于不再胡搅蛮缠了,连忙找了块红布将那幅珠帘包了起来,包好还刻意塞到了竹筐最底下,免得让别的什么人儿给再翻了出来。

而此时没有热闹可瞧了,家里缺什么物事的人也都挑完物事付完钱了,于是围着林货郎的人群便渐渐的四下散去,最后林货郎身边只围了一群嘴馋想买糖吃的孩童,那李二妞更是边抹着嘴角的口水、边双眼放光的看着插在竹筐边的小面人糖。

这些孩子手里都拿着一个、两个家里给的铜板儿,边“吧啦、吧啦”的流着口水、边指着白花花的叮当糖让林货郎切,更会可怜兮兮的看着林货郎、希望他能手一歪把糖切得大块些。

而手里有三、四个铜板的,则会买那做成各种小动物模样、用小竹签儿撑着的麦芽糖,再有钱的则会买那些捏得栩栩如生的小面人儿,这小面人儿不但能看也能吃,也算是一种十分受小孩子喜爱的糖。

鱼儿袖子里倒有几个刘氏给她的铜板儿、足够让她把每种糖都买上一遍了,可鱼儿却没有像李二妞那样迫不及待的拿钱去换糖,而是悄悄的闪到一旁、待孩子们都买完糖跑一边去吃了,鱼儿才慢吞吞的晃到林货郎跟前。

第三十六章    串珠换钱

这林货郎以为鱼儿也是想买糖吃,便笑吟吟的蹲下身子、冲着鱼儿问道:“这不是杨家的八娘子吗?可是想买糖吃?想吃哪一种糖?”

这林货郎见鱼儿生得粉雕玉琢,身上的衣裳虽旧但却理得整整齐齐的,一点都不似乡野村间的野丫头,倒是和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娘子有几分相似,想买糖却只斯斯文文的站在那儿,也不似其他孩童那般你推我挤的争抢……

这样乖巧文静的孩童很容易让人心生怜惜,所以林货郎见鱼儿一直低头不语、以为她是想买糖却没钱,便一脸心疼的伸手摸了摸鱼儿的头顶,随即切了一小块叮当糖递到鱼儿跟前,道:“来,这个给你吃,就当时林大叔请你吃的。”

鱼儿其实不怎么喜欢吃甜腻的物事,免得吃出蛀牙来让自己受罪,所以林货郎把糖递过来时鱼儿礼貌的摇了摇头,表示她不想吃糖、让林货郎不要浪费,随后更是指了指不远处的李二妞,表示林货郎若真想送糖可以送给嘴馋钱少的李二妞。

林货郎见鱼儿竟然把糖让给别人吃,不由好奇的问了句:“八娘子一直站在这儿,难道不是想要糖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