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免费阅读全文 > 第95部分(第1页)

第95部分(第1页)

也不知是不是董卓命好,过了几天的某个夜里,正是皓月当空,群星灿烂之际,夜空突然出现一道长达十余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直接落进了羌胡人的大营之中,惊得边章、韩遂营中战马狂嘶不已。熟睡中的羌人惊醒后也被这一突如其来的奇怪现象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羌人从来迷信,以为这是不祥征兆,不愿再留下来打仗,只想着赶紧返回金城。顿时,羌人军营里一片骚乱,久久不能平息。

探马向董卓火速报告了这一紧急军情,董卓听后,立即采取行动,率汉军大举进攻羌人。因为作乱的羌人军心受到影响,组织不严,大部分士兵根本没有思想和防卫准备,顷刻之间遭受沉重创击,死伤无数。董卓大获全胜,边章、韩遂败走榆中(今甘肃省兰州市金城县中部)。

董卓见机会难得,便马上与周慎等人率领大军追剿逃军,结果一口气追着羌人到了武威的祖厉。由于武威是羌人的势力范围,到处都有支援,而董卓等人盲目深入,犯了“穷寇勿追”的兵家大忌,终于遭到数万羌人的围击。孤军深入的汉军陷入西羌部队的分割包围之中。

由于后方援军无法及时赶到,不到数日,各军粮草殆尽,而围兵不仅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进攻更加猛烈,情势十分危急。当时,由周慎等人率领的军队被彻底击溃,只有董卓军队设计得脱。

原来沉着老练的董卓在被羌人重兵围困的情况下,仍然处变不惊,他命令士兵在周围的河中筑了堤坝,截断上游流水,在坝中捕捉鱼虾。西羌将领以为董卓军粮已尽,只能靠捕捉鱼虾充饥,于是只围不攻,想困死董卓的军队。

趁着羌人放松了戒备,董卓连夜带领部队逃出生天。羌胡骑兵得知董卓军队逃遁,前往追击,结果发现董卓走时将水坝决堤,由于河水太深,无法渡河,只好作罢。

返回驻地的董卓不但没有受到灵帝的责骂,反而因为将大部分主力带了回来而受到了灵帝的赞赏,毕竟之前董卓可是打了一个大胜仗。于是灵帝又给董卓升官,将董卓的平西将军升至安西将军,董卓的势力一时之间在凉州无人可比。

第66卷 第525节:羽翼渐丰刘大耳 (10)

第二零七章江东猛虎孙文台

第三卷里提到黄巾乱起之后,朝廷新任命的持节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假节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军,率领三河骑士及新近募来的精兵勇士共计六万余人,兵分两路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上表召募下邳县丞孙坚为佐军司马,命其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的淮水、泗水精兵一万多人从下邳出发,与朝廷大军联合。

孙坚领命之后,意识到这是一次孙氏崛起的机会,所以立即招募乡里,整备人马,等候朱儁的征召命令。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史载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观望的百姓们都说:“孙家要强盛起来了。”

孙坚年轻时在富春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十七岁那年,他随父亲一起乘船去钱塘的路上,看到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正在岸上分脏。商旅行人,见到这种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却对他父亲说:“此贼可击,请讨之。”他父亲急忙阻止说:“非尔所图也”。

孙坚不听劝告,提着一柄古锭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地指挥着,貌似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海盗们远远望见这种情形,只认为是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之下,赶紧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生生地追杀了一名海盗才返身而回,让他父亲大吃一惊。孙坚因此事而在富春声名大振,郡府便召他代理了校尉之职。

汉灵帝熹平元年,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数千人,会同州郡官兵,奋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当年太守臧旻向朝廷呈报平息许昌叛乱的情报,正好被在朝中做官的朱儁看到,朱儁对勇猛的孙坚很有好感,黄巾乱起之后于是征调当时正在下邳担任县丞的孙坚前来麾下听用,并任命孙坚为佐军司马。

要说这孙坚也确实不凡,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都很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不少文士和武人相继来投奔于他。孙坚对前来投奔的人都很热情客气,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亲友一样。

有孙坚同乡祖茂(字大荣),使用双刀,自孙坚任郡里校尉时便追随左右,忠诚不二。

第66卷 第526节:羽翼渐丰刘大耳 (11)

有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程普(字德谋),善使铁脊蛇矛,因仰慕孙坚威名,千里来投,被孙坚待为上宾。

有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韩当(字义公),长于弓箭和骑术、膂力过人,随程普同来投孙坚,孙坚十分赏识,辟为帐下先锋。韩当于是追随孙坚四处征伐周旋,每次打仗都冲锋陷阵,身先士卒,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屡建战功。

又有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景和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朱治(字君理)在孙坚招募乡勇之时相继来投,被孙坚拜为帐下校尉。

孙坚得同僚指点,得知彭城人张昭(字子布),有大才,于是亲往彭城相邀。张昭族人为黄巾祸害不浅,央求孙坚护送其族人南迁,孙坚慨然允诺,张昭遂投孙坚帐下。

至中平元年十月,各地黄巾声势渐弱,皇甫嵩和朱儁遂携大军出虎牢关,围剿直接威胁到洛阳的黄巾军波才部。此时波才已经攻打下颍川郡大部,正率重兵围攻许昌;渠帅彭脱率领的五万人也攻打下了汝南郡所平舆城,听闻朝廷两路大军要抄波才后路,于是北上支援波才。大方首领张曼成率领三万人攻打南阳郡宛城,久攻之下亦被其得手,稍做休整后,也准备回援波才一部。

按照皇甫嵩和朱儁最初的设想,这次兵分两路定能一举将围攻许昌的波才部全歼。奈何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等到汉军来到许昌之后,才惊讶地发现许昌城已经被黄巾军占领,要想歼灭波才,那就只能硬着头皮打一场攻坚战。更让人心惊的是,朝廷六万人马前脚刚刚围困住波才,后脚波才的盟军彭脱和张曼成率军反包围了朝廷军马。局面一下子倒向黄巾军,而朝廷的军马却面临着被十余万黄巾军围歼的不利形势。

朱儁赶紧派出手下悍不畏死的亲兵,冲破黄巾军层层封锁,向正率一万多人马昼夜向颍川进发的孙坚报信示警。孙坚接到朝廷的消息之后,聚集帐下幕僚和将领商议军情。随军军师张昭建言,一万多援兵不过杯水车薪,不如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大军转向汝南,去抄彭脱的老窝。

孙坚觉得可行,于是率大军沿淮水逆向而上,直扑淮水沿岸的汝阴城。孙坚亲自领兵进攻汝阴城,他独当一面,亲冒矢石,率先登上了城墙。孙坚麾下部众受到鼓舞,纷纷紧随其后,大军一日便攻下汝阴城。

稍做休整之后,孙坚立即率军攻打汝南郡所平舆城东面不到百里的固始城。此战孙坚麾下韩当勇猛作战,身受多出箭伤毅然死战不退,程普、祖茂等人亦奋勇杀敌,留守固始城的数千黄巾坚守三日后彻底溃败,只逃出去数百人前往平舆报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