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鱼跃花海迎朝阳 扶光映雪 > 第55章(第1页)

第55章(第1页)

凤英成了笑话,人参娃娃也成了笑谈。无人在意凤英怀里的小姑娘长得有多么与众不同,只有凤英笑吟吟地望着她,把她高高举起,放进采药的背篓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电通了,灯亮了,夜晚变得明亮、真实、无可争辩。矿车开进了小镇,开入了深山,天上的星星不再明亮,山上的萤石也不再发光。没有人再迷路了,没有山神,没有老君,没有狐狸、刺猬、黄鼠狼和蟒,甚至连镇上的老鼠和蟋蟀都变少了。

此言如何能信?这世上没有令人着迷的“人参娃娃”,只剩下“打火小英雄”的故事,人人赞美,人人传颂。只是,于雪自己也不明白,山里那一个梦,为什么那么长呢。

第二十七章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长到四岁,街坊四邻渐渐看出了于家这个小女儿的不凡。

小女孩一直没能学会说话,唯有一对黑溜溜的眸子楚楚动人,如晨露般明亮,顾盼生辉。她的皮肤十分白皙,被太阳一晒,带着一层半透明的粉色,就好像刚刚从水中捞出来的莲藕。她的头发蓬松浓密,就像夏日茂盛的草木,生气十足。不过,她那一头秀发,却不是纯黑色,而是泛着淡淡的亚麻色泽,即便是在这一群人当中,也显得格外醒目。

凤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让小孩的头顶生出一片黑发。她经常趁着药厂里的采药工都在休息的时候,独自进山采何首乌。一进山一出山,一去就是一整天。

回家之后,凤英就用皂角和首乌一起浸泡,用一个大瓶子封好,专门用来洗于霜的头发。

只要凤英不上山,每天正午,她都会给于霜洗头。她将泡好的首乌皂角水倒进木桶中,又在木桶前摆了一条长凳。于霜就躺在长凳上面,任由她将自己的长发倒垂在木桶中。

天气炎热,凤英担心小娃会晒坏,不断的为孩子扇着扇子。她自己也是满头大汗,却丝毫没有在意。

一个多时辰后,凤英叫醒了小娃,让她起来,给她擦拭头发。

母女俩经常在烈日下洗头发,镇上的闲言碎语就止不住了。大家都说,这是在吸取阳气。那个小孩的八字阴气重,需要多晒一晒,头发才会变得乌黑。

除此之外,凤英还自制了很多黑芝麻丸。在于雪的记忆之中,那个位于小镇上的家,总是弥散着一股蜂蜜和芝麻混合的浓香,甜蜜蜜、香喷喷。

做芝麻丸的那几日,母亲都会早早起床,天不亮就钻进灶火间,开始蒸芝麻。

于雪时常在梦中也能闻到那股浓郁的黑芝麻香味,即使没有睁开眼睛,她也能想象出自己的妈妈摇着蒲扇,穿着白色小褂,站在灶火前,守着蒸锅。

等到芝麻完全被蒸熟,天也已经蒙蒙亮了。这时,母亲便会取出一只扁圆的竹簸箕,小心翼翼地把熟芝麻铺好,晾干,再放在阳光下暴晒。

晒芝麻这日,如果刚好不用上学,看管芝麻的任务就落到了于雪头上。

弟弟、妹妹坐在院门口的门槛上用石头抓子玩,于雪则蹲在屋檐下趴在一张木板凳上写作业。一边写,一边还要提防乌鸦和麻雀过来啄食芝麻,也要留心蚂蚁和蝇子不断经过。

每过一个钟头,于雪都要跟母亲一起,把芝麻细细翻一遍,好让它们均匀地被日光照射。父亲将他那块上海牌手表放在了家里,便于于雪计算时间。清晨日头东升芝麻开始晾晒,午后日头西斜之前就要立马收起,吸收足够的天地精华,太阳之力!

母亲告诉于雪,霜霜就是因为阳气不足,才会头发不黑。于是除了上班的父亲、上学的长兄之外,其他几口人经常不分寒暑,无遮无拦地一起在大日头下端坐,陪着于霜一起吸收日光。

小镇群山环抱,气候宜人,即使是盛夏,也不到三十度。所以,即使晒了几年太阳,孩子们也无人中暑,算是幸事。但即便如此,于雪还是清楚地记得,在“晒日头”的时候,?s?周围的人对她和她的家人是如何嘲笑和议论的。而母亲凤英从来都是笑笑,说着“九蒸九晒成娃娃”,多晒晒就好了。

那时候,听了这句话,任谁心里会不生出疑问呢?晒成娃娃之前,那又是个啥?

对待嘲弄和疑问,母亲似乎从来没有着过急,生过气。她教育于雪,“抬手不打笑脸人”。逢人多笑笑,总不会吃亏。笑脸相迎,谁也不敢太过为难。

话虽这么说,可等到母亲真要揍他们的时候,不管于雪、于冰如何强颜欢笑,都是无济于事。

娃娃成没成不知道,芝麻经过九蒸九晒就变得非常酥脆。用石磨磨两次,再用石臼一碾,就压成了粉末。最后,将芝麻与蜜糖混合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揉成小球,再用蜡纸包好,芝麻丸就制成了。

尽管制作芝麻丸的过程几个孩子们都参与了,可到了做好能吃的时候,这些费时费力的小丸子是只有于霜一人才可以享用的。

于冰不服气,时不时偷出几丸藏在书包里,等出了家门再跟姐姐一起分享。偷的次数多了,难免就被家人发现了。小孩子被母亲满院追打,爬上了树。凤英还是不解气,拿了竹竿,敲得青枣乱飞,一院子都是落叶。

长到五岁,于霜终于开口说话了。大家都说她“贵人语迟”,可她一张口,就来了一句“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没多久,隔壁的徐婆婆就去世了,年逾九十,寿终正寝。白杨落叶,恰好就是农历九月初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