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汉帝国风云录TXT八零 > 评论杂谈篇 书友们闲聊长安兵变(第1页)

评论杂谈篇 书友们闲聊长安兵变(第1页)

Dianqi书友的分析:

三种结局预测:

和平模式,李玮联合杨阀等将得利益的世家掌握长安,筱岚说服长公主退位,或者吕布“保护”长公主和蔡到军营,蔡自然下野,不形成事实上的兵变;事后小天子上位,天子师辅佐,替代当前的长公主作用;李玮丞相,引领外朝;军方部分入朝,再次形成北疆为领导的某种平衡,但李弘、李玮走向全面的对抗,军方在内朝也受到杨阀等制约;这样,长公主损失了政治,但为了大汉只能全面相信李弘,妥协退位,从而在感情上得到补偿;蔡失去长公主的支持,全面失败,但赵云作为天子师之一,算是一点小安慰,也是以后制约军方的希望;所有的未来的期望是李弘的道德水平,能够把小天子培养成光武,从而可以甩掉军方的威胁。这种结局最有利于大汉,但最不可能,主要是长公主大概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权力,吕布也很难抉择。

可控的局部战斗模式,长公主不妥协,吕布领兵对抗北军,不战不降,尽量拖延等李弘;长安也能保持低调,死人少,李玮能控制大部局面妥协;李弘及时赶回,收拾局面,面临最大的难题:一边是长公主,一边是小天子(大汉);一边是军方手足,另一边是自己不想杀的人而且还有吕布、徐荣等亲近大臣;一边是理想,一边是残酷的现实;少杀则陷入一个死循环,还要几年后面对这个局面,多杀则背上与天下人对立的黑锅,成为董卓第二(不一定失败),走上通往理想的钢丝;难啊!

血腥的全面战争模式,李弘不能及时赶到,长公主与蔡歇斯底里,四处调兵,在洛阳、长安形成混战,李弘在半路不能面对,彻底心凉,掉头北上,发誓“至死不再踏入中原半步”,胡族军队和部分黄巾和李弘的死忠撤离中原追随李弘到大漠扎根;曹操找准机会,一举拿下洛阳、长安,北疆瞬间土崩瓦解,加上刘备、刘表的支持迅速灭掉残余势力,咄咄逼人,危及时分,李弘号召大漠各族,形成一支大军与曹对峙,把势力稳定在河北北部,给了长公主一块最后的生存空间;南方大胜后,曹操势力大涨,但很快也陷入内斗,刘备趁机全取成都,还原到熟悉的三国时期时代;这种结局虽然悲凉,但是最可能的结果。

李弘为了寻根千里逃离大漠,为大汉兢兢业业打下了大部的江山,最后时刻被皇权和世族逼迫撒手,然后一泻千里,理想、手足洒血内斗,最终终老大漠,悲凉一生!惨乎哉!

Joshuapeihui书友分析:

豹子这是以退为进,想想当年他以一个方面军司令(镇北将军,负责守卫北方四州疆土),数十年来冲锋陷阵,成为大汉军队的领袖,其威信无出其右,其手下也没有一个能完全代替他的人物(所以我们的毛主席在这方面还是好样的,在军中培养出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令军队无法集中为某一人的势力)。现在连这位军功卓越的总司令都下野了,其手下不会看不出当中的“鸟尽弓藏”的味道,前有韩信的例子,今有豹子的例子,他们个个肯定会奋起反击。而且身前有曹操等叛军磨刀霍霍,后有赖以依靠的胡人军团暗流汹涌。可以讲现在大汉就快陷入分裂的道路。文人可能体会不深,但北疆将领个个都是为天下太平和自己的利益而奋战终身,绝不会让用无数英烈鲜血换来的果实再次失去。所以肯定会全力和豹子绑在一起。

而且豹子的目的除了上述以外,还有一个后着。就是要所有将士看清楚所谓的士人的真面目,好等他们明白当今在朝堂上的士人是不会善待他们,只有靠自己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当然,豹子终有死去的一日,所以他特意安排小天子在军中锻炼,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将士能和天子绑在一起,让他们全力支持天子,也为他们的利益安排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按照《大汉》一书的人物架构来看,除去书中的虚构角色,基本上历史角色的死都和正史里的结局差不多,原来的人是怎么死都这里还是怎么死。所以,在未来的情节发展,估计吕布是不会这么死去,历史上吕布是战败而亡,就算猛子安排吕布死,起码都会是在以后的征战里战死的。退一万步说,要是真的按照历史把吕布抓了,杀了。那么接下来首先就是吕布的南军出现状况,毕竟那时还是属于“兵为将有”的时代。南军一乱,长公主肯定首当其冲,再下来必定调动外围部队近进来稳定局势,那么两京附近的黄巾系部队就会因为局势的发展而和进京的部队发生摩擦,最后大家都会知道发生怎么结局了。

接下来,张燕、杨凤、贾诩等“造反派”的人,历史的结局都是善终,而且黄巾将领手握十万大军,且全部部署在两京地区,凭李纬的政治智商,没必要去做这么愚蠢的事。加上天子在那里,搞得不好连天子都搭了进去。

再者,看看标题,“长河落日”,“日”不能简单理解是某个大人物的姓氏,放在战略上,是一个大的集团,而这个集团的首领就是这个“日”,当今形势,出了北疆武人集团,势力最大就是以丞相为首的文人反对派集团,当中,杨彪的关中集团是中立派,兖青集团的势力相对较弱,且大部分精英都在曹操手上,不足为患。李纬的北疆士人集团和北疆武人的关系犬牙交错,必不会相互火拼,更不会出现这个情况。那么剩下的,就是长公主赖以依靠,以老蔡为首的旧士人集团。且不讲这个集团是北疆文、武两派的共同反对系,更是代表旧门阀势力和北疆系的新势力相互争斗的主要势力,不要说治国和政治理念和北疆系格格不入。很多事端都是从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恰恰也是豹子十分想除去的目标。而张燕想除去的所谓“奸臣”就是指他们,而豹子想李纬做丞相,其目的也是要除去他们。可以说,就门阀势力在大汉里已经是“千夫所指”的地步,不倒真是对不起老天爷。试想,有他们存在,不好说武人们这辈子都要过着“鸟尽弓藏”的生活,其他文人派系想出头都难。而他们一倒,不但令武人集团安心,更因为所造成的权力真空而发生新的权力重组,对其他文人集团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而因此令朝廷内本来十分尖锐的矛盾得到很大的缓解。

最后,我觉得这场政治战争,到最后不会演变为内战。毕竟历史上有“红军不打红军”的优良传统,“北疆军不打北疆军”也是豹子之所以极力要求所有将领避免卷入政治斗争所期待的结局。还有就是,毛主席尚且能在困境中用不留血的方式解决张国焘,那么,豹子为什么不能通过不留血的方式解决这个“日”呢?连张燕都说他们的举动只是创造有利的政治斗争环境,而不是真的去火拼对手。

钱在哪里书友的分析:

现在有点担心《大汉》的结尾了,照这么写下去的话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李弘篡逆,成立以军人为主的独裁军政府,祸乱百姓,李弘死后军阀割据,五代十国提前到来,但如果李弘长生不老的话也可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另一个结局就是士人惨胜,以李弘为首的一干祸乱朝纲的叛逆被个个击破,大汉社稷暂时得以保存,但不久的将来蛮子南下,五胡乱华也提前来了。

失望,非常的失望,老猛写了500万字的书竟然给我看了这样一个看不懂的悲惨结局。

由军人来操控政府,别说古人不同意,就是现代人也不会同意的。作为军人的职责就是对外征战,朝堂上的事情轮不到军人来发言,再说的难听点军人就是士子政客利用的屠刀,老猛笔下的李弘始终没有完成由武人进化成士人的转变,我觉得是个绝对的败笔。

李弘口口声声的喊口号说要“拯救社稷,匡扶汉室”,但他的行动呢?

感觉老猛笔下最成功的人士是李玮,他从见到李弘的时候就劝李弘造反,说明他早就看出李弘将来所要面对的困境了。现在的李弘简直就是“四不像”,要他放权他不敢,怕将来朝廷和他算总账,要他造反他又不愿,怕辜负先帝所托。那他到底想干吗?他的政治立场到底是什么?

老猛,我也希望你能自圆其说,但根据目前的形式来说已经很难了。先是自说自话的‘下野‘,朝廷的威严何在。北疆的士兵是他的私兵,封疆大吏要符合北疆的利益。现在朝廷稍有不满手下的人就“敲山震虎”,发动政变,虽说可能不是他的授意,但确实他的兵干的,他就算想赖都赖不掉,治他个“治军不严”估计他不会服气。那将来怎么办,很可能就像泰国一样,政变成为家常便饭了。

看《大汉》的书迷都是老鸟了,政治觉悟都有点,我很担心你现在的写法,因为我实在看不出李弘的出路在哪里,糊弄不过去的。

我也知道老猛是个忠君爱国人士,不想写李弘称帝的,但小说发展到这步了,为了使《大汉》无缺憾,那只有学大多数YY小说那样,主角称帝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就是悲剧,悲得一塌糊涂,这样也能挽救《大汉》这本书,甚至达到一个出人意料的新高峰,这也对的起千千万万为《大汉》守候3年的书迷。说实话看悲剧小说我很喜欢,很多世界名著也是悲的。

老猛,希望你严重正视这个“士人与武人”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到将来后人对此书的评断。

上策是,最后写成悲剧这书就是经典。

中策是,写成李弘称帝这书是YY作品中的精品。

下策是,写成武人和士人共执朝纲,权柄一分为二,军政互不干涉,在汉代就架空皇帝,创建个不可想象的和谐社会。嗯,这书是圆满大结局了,史书般的《大汉》也就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