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凤穿残汉续写 > 第72部分(第1页)

第72部分(第1页)

想要与府君见上一面商谈一笔大买卖。倘若这笔买卖能谈成,那刚才那三百力士不过是个彩头而已。”

刚才那三百人只是彩头?真是好大的口气呢蔡吉虽在心中如此冷笑,却也知林飞并没有戏弄她的意思。毕竟那三百人的实力摆在那里。而林飞一直以来故弄玄虚的态度也让蔡吉对他口中的“下家”颇感兴趣。究竟什么样的人物需要如此大费周折地与自己搭上线。不过好奇归好奇,蔡吉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地点头回应道,“行。让那人今晚来太守府。”

蔡吉之所以会让林飞今晚就将人带来太守府,并非是她急着要见那人。而是想试探对方是否从一开始就已安排好了步骤引自己入局。果然林飞当即就爽快地答应道,“蔡府君放心,吾等一定准时赴约。”

于是乎到了当天晚上,林飞带着两个头戴斗笠的访客如约而至地来到了太守府。而蔡吉亦以一身青袍白衫在自家书房接见此三人。起先蔡吉还觉得那两个访客一副斗笠面纱的模样有些太过摆谱。不过在对方取下伪装之后,她却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

原来此番林飞带来的两个访客,乃是一老一少两个道士。却见那年老的道士,鹤发童颜,飘然有仙风道骨之姿。而跟在他身后道童亦是面若冠玉,目如流星,宛如画中之人。且就在蔡吉惊叹于两人出世风姿之时,却见为首的老道已然向蔡吉躬身行礼道,“化外之人于吉见过蔡府君。”

于吉?眼前这老道就是赫赫有名的妖道于吉虽说蔡吉之前已经多少意料到林飞与道家,甚至太平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此刻骤然眼见林飞将于吉待到了自己面前,蔡吉多少还是有些不真实的感觉。须知于吉此人在历史上可是近乎于仙的传奇人物。按照史书记载,一说于吉在汉顺帝时,于琅邪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不过从顺帝年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岁,照这算法于吉早已过了百岁。另一种说法则称于吉是汉末琅琊道士,时常往来于徐州扬州等地,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后因被东吴百姓尊称为“于神仙”,而被东吴霸主孙策以“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为由所斩杀。

不过不管哪儿一种说法,围绕于吉的描述大致包括《太平青领书》、道士、于神仙等要素。而将这些要素整合起来,蔡吉所能想到的只有三个字——太平道。是的,不管是从历史上的记述,还是一直以来林飞小心谨慎的表现,以及白天那三百力士在五行遁术上的造诣,蔡吉都可以断定于吉就是太平道的人。而且其身份绝对不会低。

所谓“太平道”乃是由黄巾贼领袖张角以《太平清领书》为理论基础创建的早期道教的一个分支。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的终极教义。并进而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召集各地教众起事推翻东汉王朝,从而开启了乱世的开端——黄巾之乱。

不过也有人说张角的《太平清领书》是由于吉传授的,于吉才是太平道的真正创始者。不过不管太平道的创始者是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太平道不同于普通的道教,它提倡的不是修仙,不是长生不老,而是要将天下改造成传说中的“太平世界”。这就意味着太平道无论在那个时代都将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而眼下这样一个麻烦的宗教组织不仅找上了自己,并且还来了这么个宗师级人物,蔡吉顿时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难道现在就将此妖道轰走?

还是干脆砍了了事?

然而杀意只在蔡吉的脑中一闪而过,就被她立即给否定了。历史上杀于吉的是小霸王孙策,而孙策不久之后就死于了暗杀。虽然也有记述说杀孙策的许贡的门客。但自白天看过那三百力士的五行遁术之后,蔡吉不禁更加倾向历史上的孙策是死在于吉余党手下。而倘若自己这会儿杀了于吉,会否像孙策那样遭受报复?想到这里,蔡吉不禁暗叹林飞双手奉上的是,三百夺宝奇兵乎?还是三百夺命奇兵?

这几天比较忙,更新比较晚,还请诸位见谅O(∩_∩)O~~~五大旗主齐刷刷地抱拳~~~致太平要粉票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八节 太平余孽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八节 太平余孽

机遇往往与危机以孪生子的姿态降临于世。区别在于有的人因害怕危机而错失了机遇,有的人透过危机抓住了机遇,还有的人奔着机遇而去结果得到的是危机。但无论未来是何种结果,瞻前顾后都不是蔡吉的风格。哪怕明知林飞、于吉乃居心叵测之徒,她也没有就此恼羞成怒。因为蔡吉向来都信奉后世一位大亨的名言——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于是在经过最初那短暂的惊讶之后,蔡吉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并以不置可否的口吻向于吉还礼道,“于道长说笑了。致太平者,又怎会是化外之人?”

于吉眼见蔡吉一上来就毫不避讳地点穿了自己的身份,意外之余,倒也在心中重新评估了一番面前这少女府君的胆识。不过于吉终究是修道之人,不会喜怒形于色。却见他长袍一抖,捻须颔首道,“世人都道蔡府君天资聪颖,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看来小蔡府君与本道确有仙缘。”

我是官,你是贼。有哪门子的仙缘哟蔡吉一面暗自冷笑于吉的厚颜攀附,一面则依旧不咸不淡地回应说,“道长过奖了。本府对求仙问道毫无兴致,亦不认为这天下能重现远古黄帝之世。何来仙缘一说?”

“蔡府君此言差矣。本道历来不求长生成仙。至于黄天之世,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以蔡府君在东莱这两年的举措看来,府君似有平息乱世,还天下太平之志。如此一来,岂不是暗合‘太平’二字。”于吉说到这里,直起身冲着蔡吉悠然问道,“倘若老道所言非虚,那可否借此仙缘,成府君座上之宾?”

虽说耳听乱世的始作俑者声称要“还天下以太平”,多少让蔡吉觉得有些违和。不过眼见自己给了于吉如此一个大钉子,对方还是不依不饶,蔡吉心知太平道这一次是真的卯上自己了。不过,卯上就卯上。烂船尚有三斤钉。太平道当初能在大汉闹出那么大的声势来,应该多少还有点底子才是。就不知这于吉究竟能拿出啥像样的筹码了。要知道光凭那三百力气可不足以令本太守冒险与汝等黄巾余孽合作。

抱着这样的想法,蔡吉当即黛眉一挑,抬手向于吉邀请道,“请上座。”

就这样,在场的四人各怀心事按主宾坐了下来。不过蔡吉一坐定,却并没有向于吉探问什么。而是转过头冲着牵线搭桥的林飞,探问道,“未曾想林郎君对太平道也有所涉猎。却不知林郎君究竟是墨门子弟?还是太平道?”

哪知林飞却一反往日玩世不恭的模样,以恭敬而又不失严肃地态度回应说,“林某乃墨者。”

一旁的于吉也跟着附和道,“林郎君虽不是同道中人。但如蔡府君一般存有悲天悯人之心,故而才会乐善好施地资助吾等。”

林飞与于吉的一唱一和无疑昭示了墨门与太平道之间密切的关系。同时亦解答了蔡吉心中的诸多疑问。太平道的诸多“妖术”从何而来?太平道缜密的地下组织如何建立?太平道起事的资金如何筹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