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宣穆皇后(三国) > 第53部分(第1页)

第53部分(第1页)

“儿子记下了。”

继母的确没为难过他。两个女儿的生活,这些年还多亏了她照看。

司马朗一点也没有不喜继母的意思,在问清了此事的经过后,光是想着母亲派人传话,再脑补一二也是算是知道了内情。

继母对他是没的说的,自己的媳妇却常常冒犯人,因做错了事,被婆婆厌弃,借故来用言语敲打也是正常,作为长辈发作小辈几句还不是稀松平常的吗?

婆婆不过就是让人说了她几句,既没让她倒洗脚水,也没让她劈柴挑水,哪儿就这样“娇贵”了,竟是一句言语都禁不住的,被长辈说了句,就在立刻发牢骚顶嘴的。

心情不爽发句牢骚也不是不可以,坏的是她竟然克制不住自己脾气在人前说。

平心而论,司马朗也不想被过继儿子,然而赵氏的此举使此事雪上加霜。

原先他不能明着拒绝父亲,却可以消极地拖延,反正他不过是在家暂歇的,马上又要去上任。

然而因为妻子诋毁母亲,哪怕赔过了罪,短时间内要他再“不孝”一次,他也实在没这个脸。

*

司马望到底是被过继给了伯父。

忤逆不了父亲,被迫低头的司马朗不久去上任,却也变相地表达了不满,孩子的过继仪式是来不及完成了。

倒是苦了孩子,“父亲”司马朗可以逃避,十岁的司马望却要留在家中,每日给祖父母问安,亲生父母是必见了的。

可怜从此以后却要叫叔父叔母,背地里生母岑氏落了不少泪,虽然想着孩子过继给大伯也算是份好前程,却要往后骨肉分离。

看着岑氏,春华就觉得同情。

过继的事不是司马望就是司马师,觉得她可怜,春华还真不会去解救她。

只是忽而想起少时家中过继张汪的场景,老太爷轻率的举动折腾了她们家好几年才算平静下来,旋即又摇头。在古代生不出儿子可真是件烦人的事。

怪谁呢?至少她知道这并不怪父母,也不怪染色体。

低头想起张淮,自十年前一别后,这位兄长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安心于故园。此事当年闹得不死不休,如今以这般的结局告终,倒也算是双赢了。

才想着娘家,她娘家便来了人。

“您快回去看看吧,”娘家人急得不知怎么说,几乎是在报丧了,“老爷前日害病不起,已由南阳张大夫看过了,道是……您快回去看看吧。”

79、 且玩且戏(二)

南阳张机;或者说张仲景(字)更为后人耳熟些;这一位当时名医在名声上常被乱世神医华佗盖过;只因后者既为关羽刮骨疗伤;又被曹操所杀的事而更为人知点。

不学医的人,甚至许多都不知道张仲景该是这个时代的人物。

这位出身世家的医圣;父亲是朝廷官员;张仲景自己也举过孝廉,做过长沙太守,可见身后是颇有背景的官宦家族。

正如春华自小所想的一样,三国时代能人辈出;在大街上随意扔一板砖下去,兴许都会砸中个后世名人——张仲景对后世的最大影响便是《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写这部巨著的背景是疫病肆虐的北方战后建安年间。

战乱时代;后世自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一时段的人口锐减该归咎于战争;然而事实上,自献帝元年定都于许后,十多年间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却是因为疫病。

张仲景的宗族原有两百多人,十年间竟因疫病而死了只剩五十多口,可见疫病之厉。

当时伤寒是厉疾,然而医学史在不断翻新,哪怕是1918年的那场大流感到了如今却可说是最温和的流感病毒了。

无论如何,旁的大夫说的话兴许春华可以过滤着听,但张仲景的话春华却不能不听。

她不是个学医的,在这一方面的常识不如古人,还记得张仲景这个名字,听了下人几乎是在报丧的话,一下就站不稳了。

吴妈在她边上扶了一把,“夫人,您这会儿更要撑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