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妄想山海深海狩猎图腾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四水上飞机的优点?

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即按水面潜行要求设计的特殊形状的机身)或浮筒式(把陆上飞机的起落架换成浮筒)两种

五水上飞机的缺点?

1、它的速度慢。

2,它的重量大,重36吨。

3,水上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有巨大的声响和废气的流出,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作品相关通知

更新时间:2007-8-2011:53:00本章字数:130

《猎图腾》经七月pk打榜成功,于下个星期一正式入包月上架,因此,本书暂停几日,等待上传,希望大家见谅!

在这里,我要向全体支持我pk打榜的同仁和读者们真诚地说声:谢谢了!非常非常地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对《猎图腾》地更多关注。谢谢!

作品相关震惊世界的u9号

更新时间:2007-8-223:26:00本章字数:1372

与今天的正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是最为重视潜艇的运用,并第一个发动潜艇作战的国家。在战争期间,德国共拥有350艘潜艇,在潜艇的主要作战武器--鱼雷的发展上也有了显着提高。名垂潜艇史册的&ldo;一艇沉三舰&rdo;就是德国潜艇部队的经典之战。

1914年9月23日,德国海军u9号潜艇在比利时奥斯坦德港和英国马加特之间的伏击阵位上游弋待机,清晨时分,u9艇发现了三艘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即&ldo;阿布基尔&rdo;号、&ldo;霍格&rdo;号和&ldo;克雷西&rdo;号,排水量均为12000吨。韦迪根艇长指挥u9艇悄悄向&ldo;阿布基尔&rdo;号靠拢,在听到&ldo;鱼雷准备完毕&rdo;的报告后,他下达了发射命令。鱼雷带着嘶嘶的响声从发射管中冲了出去。6时30分,随着一声巨响,&ldo;阿布基尔&rdo;号被击中。

为了清查战果,韦迪根艇长升起潜望镜,令他难以相信的是,&ldo;霍格&rdo;号巡洋舰不但没有进行任何规避或反潜行动,反而呆在危险区域内抢救&ldo;阿布基尔&rdo;的落水船员。原来,英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是德国潜艇攻击了他们,还以为是撞上了水雷。

韦迪根艇长当然不肯放过这个绝好机会。u9艇再次进入了攻击阵位。这时,u9艇艇艏突然下倾,但训练有素的艇员们没有慌乱,在轮机长的命令下,除鱼雷发射舱和指挥舱人员外,所有艇员都跑到艇尾以保持艇身平衡。6时55分,两枚鱼雷又从第一、第二发射管中呼啸而出,半分钟后,两声巨响传来,&ldo;霍格&rdo;号也被命中,并迅速开始下沉。u9艇也开始下潜规避,准备逃离这块是非之地。

两艘军舰被击沉使幸存的&ldo;克雷西&rdo;号舰长约翰逊海军上校意识到是遭到了潜艇的攻击,但看到在水中挣扎的同伴,这位上校没有下达攻潜的命令,而是下达了救援的命令,这个错误的决定又将&ldo;克雷西&rdo;号送入了绝境。

韦迪根并没有跑远,当他观察到英国人的举动后,无论如何不想放弃这块已经到嘴的&ldo;肥肉&rdo;。不过,这次攻击就没有前两次那么轻松了。当&ldo;克雷西&rdo;号发现u9艇之后,203的主炮毫不客气地向它怒吼起来。但是,这些炮弹想击中当时还很小巧的潜艇并不容易。u9艇在冲天的弹雨中向&ldo;克雷西&rdo;号发射出两枚艇艉鱼雷,鱼雷准确命中了&ldo;克雷西&rdo;号。但这一次英舰并没有受到重创。于是,韦迪根下令艇艉鱼雷管重新装雷,并指挥潜艇进入新的发射阵位;很快,u9艇上的最后一枚鱼雷射了出去。7时30分,&ldo;克雷西&rdo;号在一声巨响中遭到了灭顶之灾。

仅仅一个小时之后,这条爆炸性新闻迅速传遍了世界,国际海军界为之震惊:一条&ldo;铁皮壳&rdo;似的潜艇,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将三艘万吨级的巡洋舰击沉,造成1459名官兵阵亡;在此之前这是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可以说,这场潜艇早期发展史上的着名战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海战思想的转变,引发了人们对潜艇作战能力和作战使用的再认识。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5000余艘,1400万吨;最重视潜艇作战的德国占有其中的1300万吨,战果堪称惊人。1917年2月11日,德国宣布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共有111艘德国潜艇投入了战斗,给协约国方面,尤其是英国造成很大损失,并且牵制了协约国方面的大量人力物力,初次显示了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对整个战争的重要影响。

第一卷 生命的启示录引子:横空出世

更新时间:2007-8-2011:53:00本章字数:2807

随着呱呱的一声婴儿坠地,一个鲜活而可爱的小生命诞生了,迎来了青藏高原的又一年新春。

他,就是应家老宅第八代传人,应大爷应卓年的儿子――应祖明。

说起这个刚出世的婴孩,来的有点稀奇,据说在他的头上,有一块转世投胎的血红印迹。此话还得从这婴孩的爷爷,已去逝的应老太爷说起。

这应家的先辈烈祖烈宗,从大清朝建都立帝开始,就被册封为派往西藏驻地的高级执政官,协助藏区主持政事。因此,应家世代其尊贵的身份和渊博的学识,为历届达赖和班禅所赏识、器重。

可从祖明的爷爷应老太爷那辈起,就只是一脉单传,再无其它兄弟。那么,受朝廷世代册封的重担,就自然的全都压在了老太爷一个人的身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