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笑傲天下的诗句 > 第23部分(第1页)

第23部分(第1页)

胡青鹏目瞪口呆,想不到劈柴都有这么高的境界!在邹靖挥动铁斧的那一刻,他甚至感到邹靖和铁斧已经连成一体,隐隐传来无坚不摧的异感。这种令人胆寒的感觉,他只从易辉、欧阳绝等少数几个人身上感受过,又惊又佩,开口道:“邹大叔,你这手功夫好厉害!你……是不是练过武功呀?”

邹靖哈哈笑道:“我一个粗人哪会练什么武功,我只晓得如何用斧头砍柴。如果你跟我一样用了二十年的斧头,还是可以装模作样吓唬别人的。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练剑的,但以我二十年的用斧经验来看,只要掌握好力量、速度、角度和协调好身体的各处肌肉关节,不论你手里是剑还是别的什么,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你说对不对?”

胡青鹏点点头道:“邹大叔说的好象很有道理哦!”虽然他还没有真正开始练剑,学习如何运剑出剑的方法,但前来衡山的路上几经生死考验,看多了高手间的搏杀,多多少少也看出一点苗头,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那些高手使出来的杀招并不是盲目的追求最大威力,而是将力量、速度、角度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扬长避短,虚实相间,攻敌之必救,务求掌控战局的主动权。当然,人毕竟是活动变化的,不是一截死木头,所以出手的时候还要掌握好时机,要懂得灵活应变,否则再完美的招数也没有用处。

邹靖将斧头抛到他的手中,竖起一根圆木,道:“你来试一试!”

胡青鹏手中一沉,斧头差点脱手砸到脚上,苦着脸道:“邹大叔,这斧头太沉了,我现在哪还有力气把它举起来?”

邹靖道:“既然你右手无力,为什么不用你的左手呢?”

“左手?”胡青鹏愕然。他用惯了右手,从未想过左手也可以拿斧头劈柴。当下试着将斧头交到左手中,勉强可以挥动,但是因为从前缺少运动的关系,左手明显不够灵活,挥动铁斧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别扭。

邹靖道:“只要不是天生残疾,其实人的左右手是没有什么分别的,经过严格的锻炼,就能同样的灵活自如。我这就教你怎么用好自己的左手。”他接下来便开始训练胡青鹏,一丝不苟地教导他握斧的方法和姿势,以及如何把握好斧头的力度和速度,如何准确地劈开木柴。概括来说,就是心、眼、身、气、力如何高度协调统一,即心要忘我,眼要有物,身要平衡,气要深敛,力要纯粹,这五个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他的这番理论解说起来浅显易懂,但真正要分毫不差的做到并不容易。

胡青鹏越听越是佩服,虽然邹靖只是以用斧为例来讲解,但推而广之,用剑也是同样的道理啊。尤其是邹靖讲到心、眼、身、气、力五者合一的时候,他如醍醐灌顶,顿悟于心,仿佛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豁然开朗。他这两天被迫苦练拔剑术,只知一味地重复拔剑、出剑、收剑的动作,心有杂念,眼无目标,身法松弛,气息混乱,力量不匀,以至累得周身酸痛。如果他早就掌握了心、眼、身、气、力协调统一的法子,绝不会如此受罪。古人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就是这种情形罢。

胡青鹏根据邹靖的指点,先对空虚劈练习了片刻,然后集中精神,排除心中一切杂念,让心神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他感到了风的轻柔,夕阳的温暖,以及远近各种鲜活的声响,最后是手中铁斧冰凉的把柄。就在这一瞬间,他感到意识向外延伸,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斧头连结起来。他意念一动,将斧头轻飘飘地举到空中,举到最高点的那一刹那,整个人的重心垂直向下,达到奇妙的平衡状态。气入丹田,力发于腰,眼中的圆木纹路清晰无比,一声清啸,斧头准确地劈在圆木的中心线上,喀嚓一声,木头应声裂开两片。

“我成功了!”胡青鹏难以置信地看着裂开的木头,又看了看左手的铁斧,转首望向一旁含笑而立的邹靖,心潮澎湃,哽咽道:“邹大叔,我、我该怎么感谢你呢?”如果没有邹靖的指点,他恐怕要花两三年的功夫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邹靖神色陡黯,眼中流出几丝伤感,缓缓道:“感谢的话就不必说了,我是看在我妻子的份上才教你的。我们夫妇十年前生有一个男孩,应该和你是一样的年纪,因为种种原因失散多年了。烟儿思子心切,常常以泪洗脸,这回见到你之后非常喜欢,可能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我只希望你能哄一哄她,让她开心一点,就算对得起我了。”

胡青鹏福至心灵,扑通跪倒在地,真挚地道:“邹大叔,如果你不嫌弃青鹏驽钝,青鹏愿拜您为义父、彭大婶为义母!从今往后孝敬侍奉你们。”

邹靖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吃惊地道:“你要拜我们为义父义母?!你将来可是堂堂的江湖大侠,我们夫妇身份卑微,如何高攀得起?”

胡青鹏正色道:“邹大叔,您把我看成是什么人了?我的亲身父母都是贫苦人,他们的处境比你们还要艰难,全家甚至连一件象样的新衣服都没有。不管我以后是否成为大侠,但我决不会忘本,更不会以自己的父母为耻。我是真心诚意地把你们当作长辈,希望有机会能报答你们。既然我们有缘相识,青鹏恳请大叔不要拒绝。”

邹靖咧嘴大笑,显然非常高兴,“你能有这份孝心,证明我们夫妇没有看错人!”

胡青鹏知道他是应承了,当即行礼叩拜,改口称邹靖为“义父”。邹靖老来得子,自然乐开了怀,赶紧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妻子。彭烟儿喜出望外,听着胡青鹏张口叫了一声“娘”,眼眶湿热,泪水如开闸般滚滚而下,抱住他泣不成声。

第五章 初试身手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胡青鹏入门已满一年。他比刚上山的时候长高了不少,在赵青河近乎残忍的折磨下,基本功锻炼得极为扎实,肌肉明显增加,出手迅捷有力。当然,其中也有邹靖悉心指点的功劳,他如今左右手练得同样灵活,对气力的运用也愈加纯熟。唯一的遗憾是和陈青华渐渐疏远了,因为陈青华不喜欢他身上挥之不去的油烟味,而且另有新收的弟子称她为“师姐”了。

这年七月,陈天雷收到恒山派掌门的来信,邀他参加每五年一次的七大剑派的同盟例会。七大剑派是嵩山派、恒山派、华山派、泰山派、衡山派、昆仑派和峨嵋派,这七大门派都以剑术见长,各有千秋,于三十年前联合成立剑道同盟,盟主由各派掌门轮流担任,每隔五年轮换一次,是江湖上实力最为雄厚的势力之一。这同盟例会不止是选举新盟主这么简单,逐渐演变成七大剑派的高手相互切磋竞技的擂台,剑术高低之争已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各大剑派无不重视这展示门派实力的机会,因为这决定着各派掌门的江湖地位排序,毕竟谁都不想屈居于众人之下。

陈天雷对此早有准备,亲率尹天云等三位师弟奔赴恒山,只留刘天月在家中镇守。衡山派在上一次的同盟例会上表现不佳,陈天雷回来后痛定思痛,发奋苦练,务求这回能重振威名。

这天上午,送走了陈天雷等人,胡青鹏顺便跟邹靖下山买油米盐茶等必需品。衡山八代弟子当中,唯有他因为在厨房打杂的关系,可以偶尔陪同邹靖等人下山采购,其他人平时是不准下山的。只有精通衡山剑法,武功略有小成之后,他们才会获准到江湖上行走历练。

胡青鹏带了自己平常使用的木剑,利用下山时的空档练习剑术中的点、刺要诀。快下到山脚,眼见旅人渐多,他才将木剑背起,以免失手伤到旁人。

邹靖是识途老马了,直接来到南岳古镇上一家老招牌的米铺,将所需物品列出一张清单,委托他们收集购买。然后按照以往的惯例,去找一家酒馆痛饮三杯。因为在山上彭烟儿看管得紧,他没有机会饮酒,只有下山的时候才能偷偷过一过酒瘾。胡青鹏对饮酒兴趣缺缺,自个溜到大街上东游西逛,看人家耍把戏、说书、唱戏、卖艺,总之哪里人多的地方就往哪钻。

胡青鹏走得累了,便买了碗茶,站在茶馆门口听人说书。说书的先生今天讲的是当今皇上朱元璋与汉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经典故事,因为说得精彩,听者云集。那说书先生啪的一拍惊堂木,茶馆内顿时肃静无声,只听他长声吟道:“‘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刽,社稷一戎衣。’话说鄱阳湖决战血雨腥风,极其惨烈,当真是箭如雨点,炮声如雷,刀光火光飞舞,江水呼啸似波涛,百里之内,杀得连湖水都红了。上回说到智郭兴连夜献计,勇遇春火烧敌船,杀敌数千,将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拦腰斩成两段!那陈友谅吃了这等大亏,岂会善罢甘休?当即调集精兵猛将反扑……”说得是口沫横飞,跌宕起伏,众人一颗心悬在了半空中,大气都不敢多出一口。

胡青鹏正听到精彩处,肩膀突然被人撞了一下,半碗茶水都泼到了墙上。他侧身看去,一个歪衣斜帽的混混擦肩而过,匆匆走到前排。胡青鹏暗怒,只见那混混凑到一个大汉身旁,贴近他的耳朵低声说话,凝神一听,隐约听见什么“书生”、“美娘子”、“盘缠”之类的词。胡青鹏心中一动,莫非他们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他对这种靠坑蒙拐骗为生的市井小人并不陌生,在家乡建阳镇上见得多了,清楚这些人专干缺德黑心的坏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