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天生韩信 牧江南 > 第68部分(第1页)

第68部分(第1页)

李斯挣扎的从地上爬起来,瞪大着眼睛,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赵高又接着说道;“第二,你所谓的勤政忠心用在嬴政身上还好使,可用在胡亥身上就行不通了。胡亥是谁?他是贪图享乐的昏君,所以他欣赏我这样的人。再说,天下已经乱到这种程度了,你这个丞相应该一清二楚,可是你因为眷恋这个相位,拼命的装傻充愣,你这样勤政治国,竟把国家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能说你没有责任吗?就是是嬴政在位,他也一定会将你处死的。”

李斯默然无语,缓缓的低下头去,似乎默认了赵高说的话。见李斯如此神色,赵高又满意得意的哈哈笑道;“第三就是你犯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了,你为丞相十几年,丞相是什么?百官之首,天底下所有的大大小小官吏都以你马首是瞻,你这老东西却不懂的运用,白白占着这个位子浪费权势。还有你的儿子李由,手里掌着中原之兵,离咸阳不过三天路程。胡亥昏庸,你完全可以废掉他立过一个皇帝,甚至狠一点自己当皇帝也可以呀。你却畏首畏尾,进不进、退不退,任凭胡亥乱来天下大乱。最后胡亥一句话就让你引颈自戮,你说你老糊涂成这样,焉有不死的道理。”

李斯面如死灰,赵高说的句句话如同重锤砸心,让他恍然大悟,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这几年来的老眼昏花、老迈昏庸。

低头许久,忽然抬起头来傲然说道;“赵高,我承认我一直低估你了,小看你了,我输了,没有怨言。不过你也只适合做个小人,做个奸佞之臣,你永远成不了大事。天下已乱,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去收拾这个烂摊子。你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将来会比我下场还惨。”

赵高扬起嘴角哈哈大笑起来,“李丞相你说的是,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安邦定国我不擅长,扰乱社稷才是我最拿手的。不过就算天下大乱又能怎么样呢,我大不了放弃关东的土地,将军队悉数撤回关中,凭着函谷关做个关中王又如何,这可比你的下场好上千倍、百倍。唉,只可惜李丞相你看不到那一天了,我这就送你上路。”

李斯一案在咸阳揎起了一片腥风血雨,因为和李斯有牵连被处死者多大八千余人,一千石以上的官吏半数被牵连进去,罢职的罢职,处死的处死。一时间咸阳城内人人自危,大秦赖以统治的贵族阶层分崩离析。

李斯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御手,有他在大秦这辆失控的马车虽然仍在奔向悬崖,可凭借着他经验和智慧,仍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徘徊在悬崖边上。可当这名最后的御手也失去后,大秦就如同脱了缰失控的马车,一头扎向深不可测的崖底,最后摔得粉碎身故、万劫不复。

李斯一案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李由悲愤出战,想带着他手中的八万大军找到叛军的主力决战,一心求死为大秦尽忠。

章邯则在东阿城下徘徊不前,李斯的下场让他心生恐惧,他知道赵高现在只是需要他的大军才对他礼遇有加,一旦天下平定,那他这个位高权重的上将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时候依照赵高的性格绝不会让他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活下去的。

所以只要天下不宁,叛军仍然四起,赵高就不会动他,反而会全力支持他平剿叛军。

当章邯听到项梁在楚地击败了秦嘉,一统楚地后挥师北上,他不急反喜。他现在太需要一个对手了,一个取代陈胜、周市和田儋的对手,这样才能让他有足够的理由不停的揽权,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实力以求日后自保。

所以他在得到项梁挥军北上的消息后,立刻回师迎战项梁。三战皆败,一退再退,同时向咸阳的赵高发出求救文,让他催促王离的北军尽快南下和他会和,由他统一指挥。

PS:这里说明一点,秦汉时期的历法是以一年的十月为第一个月,九月为最后一个月。所以史上记载的陈胜死于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其实是二世三月。江南采取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法,既一月为首月,特此说明下撒,怕各位大大有误解。

正文第九十八章定陶之战

项梁在淮南击败了秦嘉,杀死了他拥立的楚王景驹,相国宋义则见机倒戈,在彭城投降了项梁。(。ps8。c_&&吧)

在吞并秦嘉的地盘后,项梁的势力囊括了整个淮河南北,以及江东故地,占据了会稽、漳郡、九江、庐江、东海、泗水六郡,故楚国的领土大半已经被项梁光复。

在探知陈胜已经战死的消息,项梁的部下便纷纷表示拥戴他为楚王。项梁在听取了范增的意见后,觉得此时称王无异于吸引秦军主力的攻击方向,而且项梁打的是他父亲项燕的旗号。项燕一生忠义,他的后代若背叛楚国自立的话,那无疑是个巨大讽刺。

经过再三思虑,项梁决定放弃称王的念头,而是改为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因楚怀王受秦所骗,最后客死在秦地,楚人多怜之。所以为了增强这个楚国政权的号召力,熊心仍称楚怀王。

又拜大儒陈婴为上柱国,总揽楚地的政务,替项梁稳住后方,他自己则亲率全部的主力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东阿杀去,捐助齐国田氏兄弟。

章邯起初只是想假败以此要挟咸阳的赵高,却不料项梁手下牛人无数、猛将如云,更有项羽的八千精骑势不可挡,仓促之下这假败差点成了真败。秦军狼狈的一路西逃,撤出了齐地。项梁因为担心章邯和李由大军会和后会设下埋伏,所以没有追击,任由秦军逃回。

在平定齐地后,项梁召来田荣和田横二人,让他们立自己的亲信田假为齐王。田假为齐国末代王田健之弟,田健投降秦国后,田假隐居在海边,后闻项梁在江东便千里投奔。

田健虽为齐王,却目光短浅拥有泱泱千乘大国坐视五国被灭,最后窝囊到举国投降,为天下人所笑。所以田假虽然为王弟却不得齐人拥护,更是被田荣、田横两个豪杰看不起。因为畏惧项梁的强势,田荣、田横才不得不假意曲迎,心中却暗自嫉恨。

这时项梁的部下刘邦便提醒他道:“田氏两兄弟不是屈居人下之人,上将军既然是想将齐地控制在手中,不如夺了他们的兵权,否则田假无兵无势,怎么可能斗得过他们两。”

项梁蔑视刘邦,冷哼道;“如何安排我自由主张,用不着你来教。我大楚以仁义号召五国反抗暴秦,他们是我们的盟友,我岂能做出如此卑鄙下作的事情。再说只要我大军在手,他们两兄弟就算心怀不满,又能如何。”

刘邦张了张嘴,还想什么说什么,可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感觉出了项梁对他的不喜,甚至可以说是厌恶。

刘邦和项梁几乎是同时起兵,可际遇却大不相同。项梁、项羽叔侄打仗打的顺风顺水,一路攻城略地,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楚国的老大。而他刘邦却始终带着几千流寇徘徊在沛县四周,连续几次攻打城池都被守将打的落花流水。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刘邦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软肋,论文官,他有萧何和陈平,论武将,他有樊哙、夏侯婴和周勃,彭越也对他马首是瞻,所以刘邦的阵容也相当可观。可是他却到处碰一鼻子灰,因为他只是出身草芥,不像项梁和项羽那样出身名门世家,一呼百应、英雄群集。

这是他最致命的软肋,他没有名气。那些所谓的赤帝之子糊弄糊弄村夫愚民还可以,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此嗤之以鼻。所以刘邦才有些郁闷,只好带着部下来投奔项梁大军,因为整个楚地都是项梁的地盘了,若不跟项梁混,那只有被他消灭的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就在投奔项梁的路上,刘邦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张良。

陈胜起兵后,张良也在韩地拉起了一支队伍响应起事,却被秦兵打的落花流水,狼狈的南逃中原。张良是个智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那种智将,可他却并不擅长领兵上阵。他适合做的是那种坐在营帐中,掐指一算,然后指挥了猛将去砸场子的那种。

所以他失败了,而且还碰到了同样失败的刘邦。刘邦手下虽然不缺人才,可却非常缺少个军师。萧何、陈平搞搞文职后勤还可以,可战略思维上就跟不上脚步了,张良的出现让刘邦看到了希望,便加倍的热情的去结交张良。刘邦最大的才能,就是善于结交天下豪杰,善于收买人心,张良也不例外,很快就和他相交莫逆,彼此之间视为知己。

项梁定都彭城后,大肆封赏来投奔他的诸侯豪杰,连刘邦的小弟彭越都被封为将军,可刘邦却是唯一没得到封赏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