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清穿之惟有清风 风华光头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曹颙对风华说话的风格早已熟悉无比,却仍然被噎得脸色发青,气冲冲地瞪着风华,鼓鼓的白嫩腮帮子这才有了点小孩子的模样,只不过落在别人眼中却是两个精致漂亮的小孩大眼瞪小眼瞪着对方,那情形怎么看怎么令人发笑。

曹颙前脚离开了苏州,风华后脚就向李煦提出告辞。

李煦十分喜爱风华灵心慧性,气度俨然,小小年纪文则博学强识,武能扶危济困,心性、气度、本事样样不缺,对比自己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只恨不得风华是自己生的,便以长辈身份苦口婆心地劝导,倒也十分真诚。

“你小小年纪,正是奋发向上的时候,现已考取了功名,该一鼓作气登上金銮殿才对,这般东游西逛,岂不辜负了大好光阴?那经商虽然获利丰厚,终究是细枝末节,切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风华感念李煦此时一片真心,自不愿敷衍他,“李世伯一番苦心,对学生犹如子侄,学生怎会不知好歹?只是学生有自知之明,学生涉猎广泛,根基却浅薄,得一秀才尚可,若要更上一层楼,非再苦读三年不能,且学生年岁太小,纵然得了名次也不能为国效力,倒不如用这三年工夫,便读书边游历,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正好借此开阔开阔眼界,多增长点见识。

至于经商,学生并非为财所惑,只是一来游历天下去钱财支撑,钱虽不是万能的,可没钱却万万不能;二来学生听连生(曹颙小名)说他急需大笔钱财,学生与连生是好友,也想为他分忧解困,学生拿不出那么大一笔钱,但是学生可以想办法帮他赚钱,”

最后几句话,却是风华故意说得含糊不清,但是以李煦的老谋深算,又怎么可能不由曹家的财政窘迫联系到自家的困境?而她帮助曹颙,曹颙却打算拉一把李家,这么一来,李家就间接承了风华的人情,以李煦的个性,从此便会把此事放在了心头,对风华却是十分有利的。

果然,李煦起先听风华说得十分有道理,点点头,待听到曹颙需要大笔钱财时,眼底闪过一道精光,眉头微微一动,若有所思起来。

风华打点好了在苏州购买的铺面地契,又等了三天,李卫才风尘仆仆地赶到苏州和风华会合。

比起初见时的狼狈,现在的李卫整洁干练得多,哪怕经过了长途奔波。只是他瘦得厉害,好在精神还可以,双眼熠熠闪光,显然已经从亲人去世的打击中慢慢恢复过来,而风华又在此时在他的面前画出了一片让人憧憬向往的前景,由不得他不全心沉沦进去。

风华考虑了很久,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还有那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她一个在现代尔虞我诈的社会大环境中浸淫多年的成年人,掏心掏肺地信任一位刚认识没多久的朋友,这朋友还是个刚满十二岁的小孩,那基本就是笑话,别人信她自己都不!!

最后,风华还是对李卫用了一点暗示术,还不到缔结忠诚契约那么严肃,只是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和信任度,更容易加强两人的合作和交流,李卫毕竟是名留青史的良臣,终将要走上仕途,风华还没有肆无忌惮到敢挖未来的雍正皇帝的墙角。

至于真正忠心的下属,风华自然会用别的法子来收拢。

第二十三章 狼狈相遇

风华的宝贝数之不尽,可就如同那些现代的“黑钱”一样见不得光,她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渠道拿出来,于是,蓬莱山庄就成了她最好的借口。

放在明面上的蓬莱山庄,有寻常的酒楼客栈药材行生意,也有人工珍珠、化妆品、玻璃等让人眼红的闻所未闻的生意,风华从没想过她能拥有这些一辈子,哪怕是在现代那种讲究民主私有财产的社会,都时有巧取豪夺事件的发生,更何况现在这个皇权至上、人命如草芥的封建不封建奴隶不奴隶的社会?

一旦蓬莱山庄生意做大,旗下都是垄断性质的暴利商品,又没有足够强悍的势力去保护它,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难,风华完全有理由相信,纵然是表面上最不争的四阿哥,也许都会为此动心,尤其九龙中还有一位以经商手段著称的“毒蛇九”九阿哥。

所以,风华不过是想以蓬莱山庄掩饰她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罢了,鸡蛋永远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对于曹颙和李卫而言,蓬莱山庄也只不过是临时的寄托,而非终生的事业。

他们目前能用上手的人毕竟不多,所以计划也只能一样一样地来,风华把需要出面打理的事情都交接给了李卫,先把酒楼客栈饭馆开起来,别看李卫年纪小,他自小在市井中长大,很有几分手腕,很多对于风华来说极繁琐的事情,到他手里,三下五除二,办得那叫一个干净利索,风华见状,干脆做了甩手掌柜,只负责埋头钻研完善发展方案,并且为下一步的计划所需的人才而头疼不已。

就在两人忙得痛快而纠结的过程中,时间如射出去的箭,很快地,第一家蓬莱酒楼就这样低调地在苏州开业了。

酒楼装修以白墙为主,所有木料都是温暖的淡黄色,搭配着悬挂在墙上的字画,整体看上去明亮典雅。

酒楼内并不明确卖何种菜,只在每张桌上放一本厚厚的菜谱,而且在二楼每个包厢的门上写明菜系,客人喜欢哪种,便进哪个包厢,包厢里另有专门针对这个菜系的各种菜肴,端是方便新颖。

尽管风华有满肚子的宣传主意,完全可以出奇制胜,但根据他们制定的方针,一开始最好还是低调,所以酒楼开业并没有弄什么噱头,因此除了有心人的关注,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引起多大反响,倒是等风华离开苏州后,酒楼种类繁多的美味菜肴、舒适有品位的环境、新颖独特的待客之道,终于在回头客中流传开来,生意这才慢慢火热起来,此是后话。

同样因为低调,李卫专门聘请了掌柜,自己以东家的身份出面,风华和曹颙则完全隐在幕后,没有半分要暴露身份的意思。

开业当天,李煦没有亲自前来,不过派人送了丰厚的贺礼,以及亲笔手书“蓬莱酒楼”四个遒劲墨字的酒楼匾额,既表示了他对蓬莱酒楼的支持之意,又不会过火到让别人眼红嫉妒,风华和李卫俩真假小毛头,由衷感到这位李大人为人处世真的很有一套,真不愧是官场上长袖善舞的人精老狐狸。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风华没有知会任何人,独自驾着马车,悄悄出了苏州,反正她之前已经告过别了,现在也不算不辞而别,只是她不喜欢那离别送行的气氛而已,她也没有看错李卫,才十二岁的少年,独当一面也显得游刃有余,她的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

既然如此,她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她是希望建成蓬莱山庄以支持她将来随意自由的生活,而不是反过来被其束缚,如此一想,风华便理直气壮地、毫无心理负担地离开了苏州。

可想而知,在风华眼里“独当一面都游刃有余”实际上忙得废寝忘食、已经快进化成国宝大熊猫的某人,在第二天醒来后发现她语气轻快没心没肺的辞别信后,是多么苦逼多么茶几……

就在李卫纠结无比的当口,风华已经乐滋滋地出了苏州地界,预备先转扬州,到南京也就是江宁与曹颙见上一面,看看时机是否成熟能不能开展下一步计划,再然后北上京城,趁着夺嫡大旗尚未完全展开之时去过一把眼瘾,好好瞅瞅已经被YY了千百遍的康熙朝九龙,最后,如果能通过北京城里的传教士,去海外游览一趟,那真是太值了。

至于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冷面四爷,风华绝不承认自己有那么一点还想再见人家一面的小心思——

呃,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人还真经不住念叨——

~~~~~~~~~~~~~~~~~~~~~~~~~~~~~

却说四爷胤禛年初在五台山随驾,本是件荣耀的事情,谁知半途里被一个封号给削光了里子面子,四爷那是郁闷无比,更郁闷的是,他那皇帝老爹没打算带他回京,而是把他撂在了半路上,美其名曰——代表皇上巡视暗访。

这事要搁在其他心思九曲十八弯的皇子身上,没准会认为是一件苦得不能再苦得鸡肋苦差,吞不得扔不得,可换成了一贯办事认真铁面无情的四爷,连康熙自己都认为这是给了耿直的四儿子一个名正言顺捞功劳的机会,这是多大的恩赐哟——只能说,四爷你做人实在太成功了!!!

好吧,如果搁在平时,四爷的确会以为这是皇阿玛重视他的表现,于是更不惜余力、认认真真地办差,这面具戴久了,恐怕连本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遗憾的是,现在的四爷很不爽,所以脑子没有被年轻气盛给搅成浆糊,反而清醒得如同刚泡了冰水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