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虚实之间芮成钢电子书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所以,记者会的前半段,整个会场始终被盎格鲁撒克逊加美利坚的优越感笼罩着。

聆听奥巴马与欧美记者的对话时,我在大脑里不断地判断和调整:问题的设计和语言的组织,是否合乎政治环境、具备时效、符合中国媒体形象。我事先想好的问题,如果被别人提前问到,这时候就要迅速重新考虑。

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争取这个提问的机会?

这是奥巴马上任后第一次面对全球媒体,他也很兴奋,有人评论他是“上任以来最好的一天”。

他环视会场,说:“好。我还有时间再回答几个问题。我来挑一个记者。

记者纷纷举手,并不时发出喊声。他把这个机会给了我,理由是“一直很执著”。

14、奥巴马把机会给了我

这是奥巴马上任后第一次面对全球媒体,他也很兴奋,有人评论他是“上任以来最好的一天”。

他环视会场,说:“好。我还有时间再回答几个问题。我来挑一个记者。

记者纷纷举手,并不时发出喊声。他把这个机会给了我,理由是“一直很执著”。

我想提两个问题,是我自己感兴趣的,也应该是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都关注的。但是这种新闻发布会又忌讳提两个问题,因为总要留给别人机会,所以我需要做一些说服工作。

“既然全球的领导人一直在讲要给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话语权和投票权,那么我就想问两个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

潜台词是,您要是不让我问,可太不给发展中国家面子了。

全场都笑了,奥巴马也笑了,他说他可能只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回答。这当然可以。我其实不仅仅是在提问,而是借着提问的机会,表达中国立场,发表中国观点。有时问题和回答一样重要,甚至比回答更重要。

我的问题是:“首先,您和中国国家主席在此次峰会上进行了成果颇丰的会谈。在克林顿时期,中美关系被克林顿概括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小布什时期,形容中美关系的关键词是“利益相关者”——当时的布什政府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担当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您是否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关键词来定位中美关系呢?那当然不会是所谓的G2,对吧?”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观点,中方并不认可G2这个说法,它夸大了中国今天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角色。

第二个问题关于贸易保护,我上来先抖了个包袱:“我的第二个问题是站在世界的角度问的。虽然我们一直在讲全球性的对策,但政治本身却是非常本土化的,正如您刚才一直优先选择美国和英国的记者提问,不过这倒没有什么。”

英国和美国一向关系密切,曾经有人笑言布什和布莱尔是同性恋,网络上盛传一个恶搞视频,将他们两人在各种场合下讲话的画面,配上情歌对唱EndlessLove的声音,连口型都对得很像。英国一度被认为是美国的第51个州。此次论坛上,奥巴马和布朗也在相互力捧,他甚至不称“布朗首相”,而是直呼其名“戈登”。

我这样说,实际是暗示他,我了解你们盎格鲁撒克逊和美利坚之间的默契。一语中的,奥巴马情不自禁露出“灿烂”笑容。

随后我才抛出真正想问的核心问题:“问题是,您如何确保糟糕的本土政治不会干扰或消极地影响到正确的国际经贸往来合作?”

他停顿了很久,思考如何作答,然后他说:

“你的问题都非常精彩。关于第一个问题,你的美国同行们可以告诉你,我最不善于用关键词或短语对事务进行概括了。所以对于中美关系,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想到用什么精辟的短语来概括。不过你要是有什么建议,不妨告诉我。我会很高兴地使用它。”

至于第二个问题,他回答得非常详细,也非常好,直接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的立场。之前,我见过两位奥巴马的经济顾问,他们都说,奥巴马本人是笃信自由贸易的,反对贸易保护,甚至反对那个“购买美国货”的法案。他说:

“至于本土政治,你看,我是美国的总统,不是中国的主席,也不是日本首相,我不是参加峰会各位的首脑。我最直接的责任是让我们美国的人民生活得更好,这才是他们选举我到这个职位的目的。这也是前面几个问题中所提到的,为什么我来这里(参与20国峰会)能够帮助美国人民就业、购买住房、培养孩子上大学、实现我们所说的“美国梦”。衡量我的标准,就是要看我是否能有效地满足美国人民的需要和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但是在现在这个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时期,我的另一个职责就是带领美国人民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利益和命运和世界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我们忽视或者放弃那些遭遇贫穷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将不但放弃了经济和市场发展的潜在机遇,而且最终失望会转变为暴力的冲突反过来伤害我们。如果我们只关注美国的下一代,而不是全世界所有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那么我们将不仅仅会失去某一个探索到新能源来拯救地球的伟大科学家,我们会使全世界的人民更易于陷入反美的情绪。

“所以,如果我现在作为美国总统是称职的,是有作为的,那么部分的作为就将体现在我帮助美国人去深刻理解:他们的利益和你们的利益是相连的。这是个持续不断的任务——因为它往往不容易被人理解。”

……

与奥巴马的对话,长达6分多钟,是当日记者会最长时间的问答之一。采访结束后,全世界的媒体都要采访我。在他们看来,中国记者和美国总统在全球直播中对话尚属首次,本身就是一个新闻。白宫新闻官还特地追上来跟我打了个招呼,说:“这回你在中国出名了吧?”话语中带着浓烈的优越感。我也只好带着类似的“优越感”回应道:“拜托,我在中国一直很有名。”

15、那次提问,并非失礼

第二次与奥巴马对话,是在2010年11月的G20首尔峰会。奥巴马照例要在峰会期间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全球直播。

这次看到他,与在伦敦时的感觉很不一样。他的头发已经变得灰白,状态也略显疲惫,不再有那种“首席明星”的意气风发,他的亮相也没能再度引来掌声。上任近两年来,他与工商界的对立在美国国内产生争议,名声毁誉参半,面对全世界记者的心气儿也大不相同。

在G20伦敦峰会上,他回答完美国媒体的提问后,还主动要求与外国媒体互动。那大概是他第一次有机会面对全世界2000多家媒体,充分显示自己的明星风彩很有必要。但在其后的G20匹兹堡、多伦多峰会中,他不再给外国记者提问的机会,而是从兜里掏出一张美国记者名单,互动完就走人,反正能不能坐稳总统位置只取决于本国民众的支持率,没必要在别国媒体身上浪费时间。

所以在首尔,我并不认为奥巴马会请外国记者提问,现场情形看上去也的确如此。奥巴马和此前两次峰会一样,点了几个白宫记者中的熟人提问,就准备离开。但是将走未走之时,临时改了主意,决定留给东道主韩国的记者一个提问机会。他说:

“由于你们的出色工作,我觉得有必要请韩国的记者提个问题。有人提问吗?那位先生,他举手了。他是唯一一位让我看到的。开始吧。但是我可能需要一位翻译,如果你用韩语提问的话,事实上我的确需要一位翻译。”

当然,他看到的“那位先生”就是我。当他问“有人提问吗”的时候,可能是机会来得比较突然,现场一片寂静。这种时候哪怕1秒钟的冷场都让人格外尴尬,更何况无人举手的局面持续了大约5秒。我是做主持人出身,救场是我的天职,我也曾经在大学演讲,知道冷场的滋味儿,对台上的奥巴马深表同情,下意识地想替他解围;于是我就举起了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