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裁云为信写什么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商贾偷漏税,在制度上总有办法弥补。尹元鸿无法接受的是,他饱含精明理性的治国方略,竟然会失败。

他不能接受商贾无法治国。

古来立道者多,殉道者寡。尹元鸿自己寻的道,如何都要走完。

“人怎么这么多?”身旁林礼忽问。

是已经等了许久,但面前人才去一半。

“别的钱庄可不见得有这么多人。”尹信回道,“方才过来,可曾看见几步以外的亨字号、贞字号钱庄了?”

林礼点头,方才是有瞥见,确实不如此处门庭若市。

“开明钱庄是国营钱庄。”皇爷爷的功绩,尹信忍不住念叨一二,“百姓对国营钱庄的信任,当然高于私家钱庄。当今陛下圣明,开国之初便筹建国营钱庄分布各地。你可知道其中最大效用?”

林礼摇头,示意他接着讲。前面人那么多,权当听着解闷儿了。

“这算是大晋换代的顶梁柱。”尹信眼里闪动。这是他自己钻研出的,此前还未和旁人说过,颇有几分炫耀的意思,“前周铜币和银钱混合使用。但朝廷铸铜币钱,银钱是民间依靠走私贸易,从海外招进来的,并不受官府控制。是以钱币市场混乱,此地一十进比兑换,他地一对十三,一对十二,变化千奇百怪。钱庄那时还叫钱行,只是处理其中铜银兑换,并不像钱庄那么多效用。”

“那与大晋换代又有什么关系?”林礼追问。

“他们的钱行是私营的。”尹信解释,“朝廷管不了。他们铸铜钱而不铸银元,是因为发现的银矿太少,经不起开采熔铸。而前周的税收制度在我看来是很失衡的,对海税商税征收过高。有一段时期,甚至禁洋。于是民间走私贸易兴盛,带入境大量的白银在民间市场的交易里流通,彻底取代铜币。可朝廷征的税里没有白银,而且白银本身是由海外入内,其数目不受朝廷管控,在钱行里的兑换比例波动很大……”

尹信瞧林礼连连眨眼,想来对方听不懂,三言两语自己也解释不清。也是自己傻,让一个习武的小女侠听这些。

于是他总结道:“总之在前周的财税政策下,有私营的钱行最终只能让朝廷穷,让商人富,商人手里有了钱,自然就可以造反。这不就能改朝换代了吗。”

实际上情况要复杂的多,前周的钱币市场相当混乱。前周铸铜钱以前曾发行过纸币,只是难以推行,破产了。到末年,由于私营钱行从中作梗,金银铜的兑换比例一地多变,海内行商相当不便。前周的财税政策在尹信看来简直胡闹,非常死板。加上中间无数贪官污吏,到最后中政向地方征的税白银化极低。

边疆战事连年吃紧,中政拿不出钱来只能征税。其实最先造反的是临江两岸的农民,只是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被后来造反的商人们收买了。

当时的东南商人手中无数白银,却因为各地的兑换比例和朝廷苛待商人的政策,生意越来越难做。尹氏手里有无数白银沉淀,商路又一再变窄,便听任大当家尹元鸿掀起了反旗。

林礼确实没有完全听懂,但她觉得身边人认真解释的样子值得尊敬,便没有打搅他。此时好在他们已经站到了台铺最前面,伙计出声要票据。

尹信回神,将怀中票据递出,换银。

一行人不多,不必乘大船。体量较小的船里,林礼喜欢船头雕花的那一只,他便买了那一只。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青安江漕运的船队里流传水下蓝草守护旅人的传说。

此去愿有所获。望着船厢外的碧波,他们有一瞬间同时在想这件事。

作者有话说:

1林礼不知道尹信真实身份,所以站在她视角写男主时会用言屹,要么就用身边人、对面进行模糊处理。对于尹信言屹的切换大家不要奇怪。

2钱庄的出现是明朝中叶的事情,鼎盛时期是明清之交以后,此处有这种设定,商业王朝嘛,之后会有更金融的东西。前周灭亡的背景只讲了一部分,不过有学历史的朋友们可能能看出来我在内涵哪个朝代了。哦哦还有“于大娘航船”的小彩蛋当然是在讲时的“俞大娘航船”啦

3尹信:天地良心花的真的是自己的钱。

4说实话,若用当年明月的话来讲,立朝代就好比开公司,那么大晋的老板尹元鸿这样的管理公司的理念,真的比黑心老板不知道好多少,至少他确实给钱。

第14章抄水

船行两日,入境启州。林礼坐在船头,瞧着青安江水阔两岸,可见人家炊烟。

把舵和尹信在议把船停在哪个码头。启州碧水环绕,除青安江外,还有两条临江支流流经。三江结曲,绕出百来个秀美湖潭,码头众多。

“客官,要不我直接把船给您靠到哪个湖里去?”把舵的是个中年男人,他问,“您不是说到启州是游玩的吗?”

尹信点点头,公务在身,身份保密,对外都说游山玩水。

“大伯,启州都有些什么湖啊?”汪吟吟一路上心醉绿水,好不愉悦,听了把舵的话更是新奇。

林汪二人是第一次见水乡。先前在落霞关只瞧见两面山了,未曾见水,看不出水乡的风骨。差点儿就把东南当做与孤鸿山景色相似的地方。但依途中所见,东南的水实非他处能比。孤鸿山所在的梅州,位于临江以北,深秋便不见水色了。冬日落雪严霜,都算作水残留的念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