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子勋的心理访谈视频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你的害怕像是一种互相缠绕的心理体验,因为担心害怕会来而害怕,正如我们为失眠而焦虑,焦虑又让我们更加难以入睡一样。人类经常会处在这种混乱的心理感受里,自我预感,自我求证,再自我建构,由此产生丰富多彩的心灵现实。产生贫困的预感,就会金钱饥渴,就会竭尽全力去捞钱,用富足来减弱对贫困的害怕。同样,权力饥渴、性饥渴、安全饥渴、亲密饥渴、赌瘾、药瘾的人,明知并不需要那么多,却不能克制,且永远不能满足。你的害怕也是一种害怕饥渴,明知自己不喜欢害怕,却总是全神贯注地在内心去体验,去寻找。 。。

第五章 我为什么会这样?(3)

一个害怕蜘蛛的人,眼睛会比不害怕蜘蛛的人更多地关注房子的顶角,桌椅的背面底面,墙缝,地角,凡是蜘蛛喜欢待的地方,怕蜘蛛的人都喜欢去找,在找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先兆般的恐惧不安。相对来说,怕蜘蛛的人发现蜘蛛的几率比一般人大很多。害怕害怕的人,害怕当然也会比一般人多很多,这是精神贯注的结果,是自自然然的事情。

人们的内心世界往往存在一种先占般的预感,这种预感有很强的建构能力。一个有强迫性行为或观念的人,会突发一种预兆,然后他停下来,等待一个糟糕的观念产生,又被迫似的重复一种行为直到预兆变弱,观念淡化。这跟一个人饿了,停下来找吃的,然后把可吃的吃了,直到这种饿感变弱有什么两样呢?不同的是前者是不情愿的、被迫的,后者是自愿的、*的。

解决你的害怕很简单,就是把害怕解读为喜欢,喜欢你的害怕,你就会发现你总是花时间去找到这种感觉,在人际关系中去制造它,然后你可以沾沾自喜。客观来说,人是需要害怕的,生命也需要害怕来滋养。害怕让人需要安全,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与存在,并在生活中保持谦卑、节制、隐忍和大度,去问问你身边的人,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人是需要害怕的,生命也需要害怕来滋养。害怕让人需要安全,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与存在,并在生活中保持谦卑、节制、隐忍和大度。

为什么我那么烦她?

我是个比较随和的人,跟所有同事关系也不错,但唯独对一位同事无端厌烦,讨厌她的个性与习惯。其实她人也不坏,也没惹我,可我就是看着她烦,有时故意为难她,我是不是错了?

为自己找到一个假想的敌人是一种处理内心愤怒最安全、最省力、最有益的办法。人活得哪怕非常的中立和客观,仍摆脱不了内心善恶的影响。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内部的愤怒转移给他人,心理学称这样的情绪转移为负性移情。人们也会把热情、爱、欣赏投射给另一些事物和人,和他们分享快乐,这是一种正性移情。如果只能通过对你同事无端厌烦来平衡你的情绪,私下里你应该对她心存感激。真正的厌烦是冷漠麻木,没感觉和不知道。人对某件事某个人的恼怒有时混杂着许多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某事某人激发自己潜藏已久的焦虑,因为无意识害怕这种内心焦虑再现,迁怒于他人他事。

在我看来,那位同事的某些个性或习惯,正好对应了你内心一直刻意要压抑的东西,你厌烦的恰好可能是部分的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些个性的阴影,自己难以察觉,你对一个人好对某个人歹,其实都是内心自我的具体化,类似一种心理愿望表达。比如,我们都喜欢美丽的东西,心理愿望正是渴望自己也那么美。我们不喜欢丑陋的人和事,因为我们害怕自己丑陋。与人交往很像是照镜子,你总能发现镜中人美中不足的地方,喜欢也好,遗憾也罢,那就是你对自我的态度。

用分析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对关系的依赖,通过攻击谁来让自己感知到自己,获得“我不像她”的自我感。比如,有人很风情,而你内心似乎也很风情,但你不愿意这样,或不愿意让人觉得你这样,你就起劲攻击那个人很*,这样就证明自己不是那类人。这很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哟!读你的东西,我还感觉有另外一层的心理含意,你敢于无端对她不敬有可能是你潜意识觉得她比较安全,她可能不具备有伤害你的能力。正如大国可以随意评论和欺压小国一样。所以,我敢说你不敢用同样的态度去对付那些尖酸刻薄的厉害角色,假如你不想讨好她也会退避三舍。

为自己找到一个假想的敌人是一种处理内心愤怒最安全、最省力、最有益的办法。('EXC')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