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隋唐推荐 > 第84部分(第1页)

第84部分(第1页)

继而,姚亮面向周围的军民,大声说道:“各位兄弟,请大家暂时不要走近此处,让这里保持原样!……”转头再对着罗庚生,“大哥,即便咱们要斩杀那些靺鞨人,也得让他们服罪……先忍忍,且让那些靺鞨人来看看这里的情形。”

罗庚生明白三弟所言是正确的。如今大赵边疆各处屯垦民众与当地人之间的局势俱都微妙,其间若一个处置不当便可引发大规模的动乱。若己方在此事上毫无避忌地冲动处置,令黑水道动乱,只怕到时候朝廷为了稳定局势,己方也免不了受到责罚……甚至,成为朝廷平稳局势的祭品!

没有白在风旅豹卫军中呆过十年,在豹卫军中受过高级别战略谋划教习的三兄弟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罗庚生与两位兄弟携手退到十步之外,方才在地上坐下。黄都尉亦是一声令下,周围的军民各自在附近找得地方休息,静静等待军方和靺鞨人到来。

第五卷 民生民计 第三十五章 边塞风云(7)

李靖接到了黄都尉遣人自阿万山传下的讯息,他意识到事情重大,便立即请了三位靺鞨部落长老一同来到了杨虎遇难之处。来到现场,不但李靖,就是靺鞨长老对此也是极为震惊!……虽然靺鞨人与屯垦军民历来交往不善,但是如此明目张胆地杀死赵人也算得胆大妄为了。

从现场不难看出,那中年靺鞨人为虎所伤致死,而杨虎也曾与老虎搏斗并多处负伤,但杨虎身上的致命伤却与老虎无关,那道伤口明显是为现场遗留的一把短刀所致。三位靺鞨部落长老从那短刀刀柄刻有的“布赫”二字推断,持刀者应该是黑水部布赫家的人。

靺鞨部落长老深知此事的严重性,立即表示愿意配合军方调查此事,李靖对此也极为重视。此时大赵边疆各处屯垦营地俱都出现有屯垦人与土著敌对的现象,武帝已经接连四次向各边防守军传谕,严令边防军各部不可轻易介入民众的争端之中。因此,李靖一边安抚屯垦军民、大力调查此事,一边也将此事件加急传往朝廷。

……

※※※※※※※※※※※※※※※※※※

太子李心武巡察边疆已经返回京师,而随程咬金第五军团驻双城的薛道衡也几乎与其同时回到了京师。

这日,皇宫御书房中,武帝李元霸与太师薛道衡、太子李心武共聚一室。

“心武,在边疆巡察了一圈有什么感受啊?”薛道衡笑嘻嘻地问道。

李心武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处事已渐沉稳。他暂未回答薛师之问,只举目望了望其父皇李元霸。

看着儿子询问的目光,李元霸笑道:“心武,你我父子二人与薛太师一起时,不必太讲究君臣礼仪……薛太师在为父心中就如同父亲一样,而你就是他的孙子,薛太师问你什么就说吧,不必征得我同意!”

李心武点点头,向笑容满面的薛道衡答道:“太师,心武此行,深感父皇此番招募民众赴边屯垦实乃及时之举!……那边疆百姓不但贫穷而且独立意识甚强,原本,朝廷的同化政策很好,可是边疆官署人员缺乏,并无力将之贯彻,以致边民因与内地百姓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心生不满,已成边塞隐患。而如今有了大批屯垦赵人赴边疆,必会将大赵之风俗文化在边疆普及,进而同化边民、富裕边疆,最终除却隐患。”

薛师点点头,笑道:“嗯,说得好!不过,心武,你可是报喜不报忧啊!”

薛太师虽面带笑容,可话中明显带有指责之意,李心武的面色一下子变得通红。李元霸见状,在一旁笑道:“心武,有什么看法和体会就说出来,不要有顾忌!”

听到父皇发话,李心武连忙应道:“是,父皇!……。儿臣还发现,屯垦民众虽然为边疆带去了好的变化,可是屯垦民众也与边疆土著发生了不少争端。若朝廷不能很好处理这些争端……”李心武犹豫一下,接着道:“若朝廷处置不当,必会使得边民与屯垦军民对立,最终引发动乱!”

李元霸点点头,将书案上一封加急文书递与李心武,“心武,看看吧!黑水道已经出事了。”

李心武接过,仔细阅读。

待得李心武阅读完毕,就听李元霸道:“我打算在屯垦营成立民军卫队的同时,陆续增派二十万大军进驻白山、黑水两道,以保障该地区的稳定。”

“父皇,”李心武恭敬呈上阅读后的文书,“儿臣有一事不明……。”

李元霸道:“讲!”

李心武整整思绪,道:“父皇,黑水道地处北荒,土地物资贫瘠,朝廷不但在该地总驻兵力十六万,更遣派了不下二十万屯垦赵民前往,如今父皇又打算增军二十万……就如北疆金山道等战略重地也无此等规模,儿臣实在不明白,朝廷为何要在该地区花费如此大的力气?”

不待李元霸答话,薛师笑道:“心武,你可错了!黑水道不但土地肥沃,而且盛产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密腊、麻布之类,可是块宝地呢!”

李元霸亦开口道:“朝廷之所以花费大力气整治白山道与黑水道,薛太师所说是其一,其二却是因为朝鲜半岛!”

李心武面露不解神色。

李元霸整整面色,道:“心武,你可认为前朝隋炀帝征高丽之战,真如常人所言,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以致亡国’之败着?”

李心武道:“父皇,儿臣也如此认为。隋实际上也正是亡于征伐高句丽之役……当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遂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其时隋军号称兵力二百万,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可是,此次征伐终以惨败告终,上百万将士命丧辽河以东,而高句丽更在得胜之后,将数万隋军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威慑隋人。其后,炀帝又发动二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

顿上一顿,李心武竟然宛如成人般长声一叹,道:“杨广三次讨伐高丽,广征丁夫,糜费巨大,再加上修筑运河等工程,严重耽误农事,造成大量壮丁死亡,以致出现‘男丁不足,役使妇人’之惨状,最终导致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百姓起事造反,天下大乱!”

见到儿子已经如同大人一般剖析史事,李元霸很是欢喜。

“心武,你说的很对,隋朝确实是间接亡于征伐高句丽之役。不过,这只能说明杨广不会打战而已,并不能因此将之定性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的荒谬之举……”李元霸向着儿子微笑,“实际上,高丽正是中原的大患,它已对中原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这不但是隋炀帝无论如何也要进攻高丽的原因,也是我大赵征伐朝鲜半岛的主要原因!”

看着儿子疑惑的神色,李元霸教诲道:“自朝鲜半岛有国家以来,其国便善于经营,长远筹划,并立足根据地,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地盘。它们对于中原王朝,向来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蓄力量的策略,如果中原出现内乱,它们则乘机侵占土地,增强实力。及至隋朝,朝鲜半岛三国中的高丽经过不懈努力,占领了汉朝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土地,隔辽河与中国相望,并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不但其领土扩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达到五百万左右,常备军也在五十万人左右。因此,在隋朝时,高丽已成为东亚地区仅次于隋朝的第二大强国,直接威胁中原王朝。所以,隋炀帝倾尽国力攻打高丽,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毫无必要的征讨’!”

李心武至此还是不明白父亲此时所言与朝廷大力整治白山、黑水两道有何关系,但是,他却知道父亲绝不是无的放矢,因此也没有开口质疑,仍是静静聆听。

只听李元霸道:“我大赵虽然已经将朝鲜半岛拿下,并大力同化半岛民众,但是,要其民归心不是十年或是二十年能够做到的。而半岛上的民众兼有农耕和游牧,兵民不分,战斗力强,军事潜力大,因此,对于这样一个有巨大潜在威胁的地区,大赵不能放松对其的扼制!而驻扎重兵于黑水、白山两道正是大赵对其的扼制措施。如此,既不会给半岛民众太大的压逼感、以致其因压力过大而产生抗拒,又可以在实质上控制半岛地区……心武,这也就是朝廷将治理边疆的重心放在东北地区的原因。”

李心武懂得了父亲的意思,当下在心中慢慢消化。而一旁薛道衡在李元霸教诲儿子时一直微笑着,看着李心武,默默不语。……一个做爷爷的人看到儿子教诲孙子,心头自会涌起成就感。或者,其间还有一些幸福与沧桑交集的复杂感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