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隋唐推荐 > 第69部分(第1页)

第69部分(第1页)

虽然心中有气,李元霸仍是面色平和。

“众爱卿,起来吧!”

跪谏的臣子们丝毫不动。

李元霸冷哼一声,道:“不愿起身么?也好!就跪着听听朕之所言罢!……”扫视群臣,李元霸沉声道:“尔等不是自命仁义吗?……如今室韦已破,百废待兴,其地民众生活贫苦潦倒。尔等既然要论仁义,与其在这里跪着浪费时间,不若去为室韦作些实在的事情,也让室韦百姓感受一下大赵国的仁德!……朕拟以政务部总管凌敬领部分官员前往室韦,在驻军的协助下尽快让该地百姓生活改善。不知尔等以为如何?”

听得武帝所言,凌敬与大部分臣子也觉有理。虽然不能达到惩处元凶,以弥补大赵仁义形象目的,但凌敬以为,与其在此争辩,确实不若去室韦安抚百姓,如此当能再立大赵仁义形象。于是,凌敬立即磕头领命,随即起身归返大殿一旁。

众臣子见资格最老的凌总管起身了,当下纷纷起身返回大殿两旁肃立。其中洪修平心中虽然极其不愿此事就此了结,可没有了凌敬的领头,相信没有几位大臣会在此时附和他,去拂逆武帝的意愿。洪修平只得随着众臣子起身,返回朝列。

李元霸抬眼扫视殿中一干臣子,问道:“众爱卿还有什么要事吗?若无,就此散朝罢!”

洪修平终不甘心就此罢休,而且他也看出武帝将凌敬使向室韦,已有削其权、夺其势之意。而洪修平为凌敬一手提拔,此次又决然与武帝一直偏重的军方作对,若凌敬离朝,他的下场可想而知!当下,洪修平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请陛下准微臣与凌总管同往室韦!”

李元霸漠然注视着洪修平。在多次刁难军方的事件中,这洪修平都担当着主要的角色,就如今日的跪谏,也是由他带头。李元霸很是怀疑,利用凌敬声名拉朋结党的主事人就是他。若果真如此,这人就实在是危险,不若此次就放他远行,让他尽情表演败露祸心,其时便可一举诛之!

“好!准奏!还有谁要随凌总管去室韦的,一并报上来吧!”

有洪修平领头,当下便有十数位各部臣子请准,武帝李元霸一一准奏。

……

※※※※※※※※※※※※※※※※※※

洛阳城外南边,有两座峻峭的山峰,一条玉带似的河流从西南方向奔泻过来,这条河叫做伊河,而这个山口叫做龙门。

在这里,有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的无数石窟,其中尽是佛像。此时,裴元庆与韩永英就漫步在这里。

一座高大的佛像屹立在面前,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韩永英在这里停步,她抬头注视着裴元庆,眉目之间满是爱慕之情。

“裴郎,你不用忧心我的感受……新罗虽是我母国,可你身为大赵好男儿,自当为国效力。你此去征战,正当竭尽全力,不可因儿女之情生忧,以致影响建功立业。唉!……”韩永英柳眉微蹙,“也怪我不好,明知大赵与新罗难免一战,可却还是忍不住要一路追随你……裴郎,答应我,不管两国最终如何,永不弃我!”韩永英望向裴元庆,眼中有泪光闪烁。

此言中虽是有沉重的无奈,却也有不尽的爱意,裴元庆重重点头。

韩永英面上露出微笑,伸出一手牵着裴元庆,目光转向面前的佛像,道:“裴郎,你可知眼前此佛?”

裴元庆摇摇头。

韩永英道:“此佛名为卢舍那佛,卢舍那在天竺语中意即光明遍照……”松开握住裴元庆的那一只手,韩永英双手合十,神态虔诚。“愿我佛保佑我与裴郎永世相依,赐我二人前途光明!”

裴元庆并不信佛教,因此,即便他在接近佛教之国天竺的马来半岛驻扎了多年,也是对佛教毫无所知。但此时,他亦是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愿卢舍那佛保佑我与永英此生相依,愿佛赐我二人前途光明!”

石窟中,似有梵音响起,空气中,隐有淡淡的檀香飘散。

第五卷 民生民计 第十六章 定格东亚

华纪十年六月二十三,适逢高丽西部大臣泉盖苏文起兵作乱,击杀其国荣留王高建武,并立建武弟之子高藏为王,拥权自重。大赵便以此为由,遣征东大元帅裴元庆赴辽东道,领北平军区驻军六万,就要进驻高丽,帮助“友好”邻国平息内乱。

此时,新罗善德女王见大赵复又出兵半岛,立即暗中遣派使者面见征东大元帅裴元庆,表示一定遵守以前的诺言,归降大赵国并每岁入贡。

裴元庆当即便应下新罗所求,却也并不声张,只向高丽通告,令那泉盖苏文自缚城下,大赵或可饶他一命。但泉盖苏文已把握高丽政权,怎会听从大赵命令自缚?七月初二,泉盖苏文调兵遣将,誓要抵御北境赵军。

此时,高丽与大赵国处于战争状态,新罗与百济的军事压力便减轻了很多。在这种局势下,新罗善德女王趁机纠集军队,向百济发动进攻,力图在高丽与大赵国的战争结束前摄取更大的利益。

于是,赵国大军还没有与高丽开战,新罗大军就已经侵入百济炭岘地区。百济王扶余璋仓促之间集死士八千,至百济黄山之原据险,设三营以待,誓要与新罗决一死战。

七月十一,大赵军队分兵东、西两路进攻高丽。此时高丽已在三国混战中消耗了大量军力、物资,其国实已兵力匮乏,士气低下。赵军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攻入了高丽都城平壤,并擒获了泉盖苏文。

在赵军攻入高丽都城的同时,百济将士虽然心存死志,但奈何失去了高丽牵制新罗,百济实在无力与新罗抗衡,在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下,百济最终被新罗灭亡。

本着“以夷治夷”的原则,赵军没有再兵发新罗,而是默认了新罗对百济的攻占。同时,赵军亦大力扶持高丽王高藏,不让新罗独大。

八月,半岛战事已渐平息,新罗、高丽遂齐向大赵俯首称臣。随后,为了同化半岛,达到让半岛融入赵国的目的,自华纪十年九月起,大赵针对新罗、高丽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华纪十年九月,赵国向新罗、高丽招收大批留学生。凡应招而来的两国学生可在赵国官学与大赵学子一起就读,而且由赵国朝廷供给粮料,提供宿舍,免除衣食书墨费用。并且,两国学生在毕业之后可参加大赵宾贡科考试,少数成绩优异者甚至可任赵朝官员……能在大赵天朝任得一官半职,这可是光宗耀祖、显赫门庭的大事,有此,新罗、高丽学生入赵求学之风日盛。

除了大力招收留学生,大赵国也鼓励新罗与高丽的商人、民众来到赵国,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武帝李元霸为此在赵国冀东地区开辟了以新罗、高丽商人为主的侨民聚居区,并明令规定,凡至此定居的两国民众可在经商、劳作时得到赋税优惠。其时,不但两国的富豪商人大量迁入,就是平民也有不少来到中原。新罗、高丽两国的商人大多在他们聚集的冀东地区和江淮地区之间,利用该地区发达的水运大搞城镇长途贩运,作起了居间贸易。其时北起登州、莱州、密州、青州、淄州,东到海州涟水,西到徐州,南达楚州、扬州、苏州、明州,都有两国商人的商务贸易在进行。而两国普通民众则在居住地或务农、或煮盐、或经营私驿、或担任水手、导航者等等。

其后,武帝更是准许两国民众与大赵百姓通婚。由于三国混战,半岛男子死伤颇多,造成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而赵国却又男多女少。于是,随着武帝的通婚令一出,无数的半岛女子嫁到了赵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