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那些角儿的序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谢涛身上透出的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崭新的与时俱进的美。

我庆幸:2007年戏曲春晚对谢涛的坚持;

我感动:她对戏的敬重和纯粹;

我能懂:她大于戏的疲惫和孤独;

我深信:她会走得更长更远……

谢涛身上荡漾的才情,是一个艺术上成熟的、处于鼎盛状态的演员所拥有的财富和武器。

突发奇想:〃李白〃、〃苏东坡〃似乎也属于她!

目前,谢涛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晋剧《罗贯中》的排练中。罗贯中,这位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和傅山一样都是山西人。《罗贯中》的剧本和《傅山进京》的剧本一样都出自福建著名剧作家郑怀兴之手。

盼着的谢涛〃下一个〃。

谢涛在《范进中举》中饰 范进

张 克:章子怡的京剧老师(1)

zhang ke

张克是天津青年京剧团著名杨(宝森)派老生,其唱法被誉为〃亮嗓杨派〃,拥有众多知音。在电影《梅兰芳》中,十三燕和梅兰芳的所有唱段都是由张克与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合作录制的。张克录制了四出戏的唱段,分别是《四郎探母。坐宫》《秦琼卖马》《汾河湾》和《定军山》。导演陈凯歌在为他们鼓掌叫好的同时,又对张克提出了新的要求:担任章子怡的京剧老师。

影片中,孟小冬的主要舞台戏分就是与梅兰芳合作《游龙戏凤》,张克以前学过《游龙戏凤》,心里有底,就爽快地答应了。影片放映后,我能感受到章子怡从一个生胚子到初步掌握了京剧表演程式和技巧所付出的辛苦,更能想象两个月来,张克做为章子怡京剧指导老师不厌其烦的良苦用心。顺便告诉大家,电影《梅兰芳》中孟小冬所有的唱段都是上海著名余派女老生王佩瑜完成的。

2008年是京剧大师杨宝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大师,也为了纪念自己的师爷,2008年9月,张克在天津举办了个人演出专场,演出现场异常火爆。做为主持人的我也领教了天津戏迷对张克的追捧和狂热。

张克特别用心,在演唱会的最后,他把一个鼓槌,一直舍不得用的鼓槌,谭鑫培老先生传承了一百多年的一个鼓槌还给了谭家,转赠给了他师父之一谭元寿先生。

原来谭老先生有一次去香港演出,就把鼓槌送给了张克的师父丁存坤。很多年后,张克到香港演《击鼓骂曹》的时候,丁先生就把这个鼓槌送给他,并叮嘱张克说,你今天晚上用这个打,用完以后给我拿回来。张克演完,拿着这个珍贵的鼓槌,壮着胆子跟师父说:能不能徒弟替您保存。没想到师父竟同意了,好,那你就好好保存,但是有一条,这是谭鑫培老先生传下来的,该怎么做你知道。张克如获至宝

张 克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1986年他一举拜在程正泰、谭元寿、马长礼和丁存坤四位老师名下,艺宗杨(宝森)派。

他扮相清秀,嗓音甜润,台风儒雅,气质脱俗。演唱韵味醇厚,寓情于声,朴拙典雅,不尚雕饰,颇具杨派神韵。他结合自身条件,在不逾越杨派艺术规范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发展,他的演唱虽然较师祖嘹亮,但不失杨派的韵味,被专家誉为〃亮嗓杨派〃。代表剧目有《伍子胥》《杨家将》《失空斩》《击鼓骂曹》《洪羊洞》《法场换子》《红鬃烈马》和《四郎探母》等。

1999年,他在津创办了私立戏曲艺术学校,为戏曲事业积极培养后备力量。

?点头称是。

张克一直寻找机会把鼓槌还给谭家了却心愿。〃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张克天津个人演出专场〃无疑是个绝好时机。那天在演出现场,当我说起这个鼓槌秘密的时候,现场的观众特别惊讶。〃完璧归赵〃后,现场观众抱以特别热烈的长时间的掌声,张克和谭元寿先生的眼睛都湿润了。

白燕升:通过那天晚上的演出更加验证了张克在天津戏迷心中的一个独特位置。

张 克:观众都是看着我长起来的。

白燕升:天津观众的叫好方式,似乎跟其他地方也不太一样,很张扬的一种方式。

张 克:不管你唱到什么时候,他想喊他就喊。上海来的朋友看说,两个字,他一直听不清,后来问我,他们喊的什么?好弦,是胡琴特别精彩,喊的〃好弦!〃。 最好的txt下载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