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那些角儿的序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王君安:(君安眼圈红了,流下了眼泪)

白燕升:君安为什么流泪?

王君安:因为我觉得回来真的不容易。

白燕升:是不容易,越剧这个剧种非常独特。越剧的爱好者喜欢你,如此地迷恋,那么紧紧跟随,尽管如此,整个戏曲的大环境还是很式微的。但是我想对于君安这样一个尹派的杰出传人来讲,如果从此以后就放弃了尹派,对于戏迷来说不完整,不满足,对于你来说恐怕也不算完整。

王君安:所以说回来一是为了老师,二是为了戏迷。

很多我在国外的朋友都难以理解,君安,你在国外生活了这么十年,你怎么还要回来?我就跟他们说,有些东西你们是无法理解的,我只能这样讲。

白燕升:放弃了金融专业,放弃了殷实、优越的一种生活环境又回来。君安,我知道,刚才你的泪水告诉我,让

?我知道回来后肯定不那么顺风顺水,一定有很多的问题。不可否认,或许有性格自身的,也有环境带给你的,我想都会有。你可能也觉得这条路不那么好走,没有像想象当中那么地简单。

王君安:的确是,蛮复杂的。我这个人简单,我不是来争什么的,我这样做不是为了某种名利,我不是冲着这个来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王君安:〃宝玉〃归来〃芳华〃依旧(5)

白燕升:君安谈到回国发展的这个难,我理解。我觉得十年了,物是人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个舞台尽管很艰难,但是还有一批执着者在往前冲,希望得到大家认可,同样也希望得到掌声和鲜花。那么十年前的一位当红的尹派小生又回来了,或多或少会给周围的一些同行带去或多或少的压力。一定会有,你想过吗?

王君安:我没想这么多。我真的是没想。我想我要回来为老师做点事情,为这个团做点事情,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来了,没有想我会造成什么什么,我不会的。

白燕升:十年过去了,重新站到舞台上,还能找回当年的影子吗?

王君安:刚开始的时候我自己非常紧张,压力非常大。十年没上台了,变什么样了?人家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说法。对我来说,既然答应做了,我就得把它做好,就得让观众认可。我个性就是这样子的。所以演出之前我就自己在家里,一定要下苦功的。

白燕升:回国后的第一出大戏是《玉蜻蜓》,是紧张还是激动,还是平淡?

王君安:紧张。以前我没有过。一个演员,离开了舞台十年,你一下子要去找回那种舞台的熟悉感,你真得要花时间。所以包括我现在演出,我也在不断地、慢慢找回那种感觉。其实现在每一场演出,我都有一点紧张,但是观众还说看不出你有什么紧张,那我说我能让你看出吗?

白燕升:其实有三分紧张可能更好。有人说君安身上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感觉。好像经历了很多事儿,但是你知道你越是松散的一种状态,越会刺激喜欢你的越剧迷们,他们对你的那种要求一定超过了你对越剧的要求。

王君安:是的。你说这是为什么呢?我这个人有的时候是有点懒洋洋的,但是我旁边这几位好朋友就一直刺激你,你要加油,你要加油,如果没有她们的话,我觉得我也不会这样子地去做各种演出什么的。我这个人个性大概就是这样。

白燕升:在我的博客留言中,有一个喜欢王君安的戏迷朋友,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他说,王君安,你是偶像派的越剧演员,王君安是〃男子皆欲娶,女子皆欲嫁〃。我看到这条留言,当时就笑了,这不是梅兰芳大师的境界吗?

王君安:不敢。

白燕升:那怎么定位自己的未来?

王君安:我很想做点事儿,很想。很想有一个新的剧目,有一个好的剧本来排演,排一出新戏。但就是一直找不到好的本子,适合我的本子就更难。我也看了很多的剧本,但都不是很适合。

白燕升:对于越剧,除了自己更好的继承尹派发扬尹派,希望能排一出新的戏以外,对于越剧的明天,有没有期许?

王君安:我觉得戏曲团体在国内,一定要有领导的支持的,比如说我回来,我现在很想做的事情,就是排《尹桂芳》。我们芳华是尹桂芳的团,为什么就不排一个《尹桂芳》的舞台剧呢?尹桂芳这么不容易创办起来的一个团,如果有一个《尹桂芳》的舞台剧的话,那多好啊!然后要是有可能的话,再拍一个《尹桂芳》的电视连续剧,让后人知道尹桂芳是谁。不要像现

?在很多人年轻人看了电影《梅兰芳》,还不知道梅兰芳大师是谁。

我觉得君安之于越剧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有几个人能够在阔别舞台十年后还被观众念念不忘?并且还能在重新登台后赢得喝彩一片?

我直觉判断:越剧绝不是君安的全部,君安也承认自己不算非常勤奋用功的演员,我想那是因为她的天赋实在太高,不论扮相、身段、演唱乃至气质堪称绝佳,不知让多少人用功一辈子或许也无法企及。她在舞台和生活间自如的变化着角色,生活里你看不出她的戏曲〃影子〃,〃大气中性〃的谈吐举止透着职业女性的干练自信、娴雅贵气。她在舞台内外自由地出入,并不为什么所羁绊。能够只把演戏当作兴趣,而不是在上面寄于太多私欲;能够把名利不看得太重,而拥有超然物外的若即若离的心境,这是君安的幸福,也是君安的魅力所在。

阔别十年,〃宝玉〃归来,芳华依旧,岁月并不曾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尽管十年间,在海外的她几乎没有再唱过越剧,天性悟性极高的她稍作调试就将观众带入越剧绝美的境界,这就足够了。

至于这奖那奖,以君安的心性决不会太在意,这事儿她也不会去争,她并不殷勤,再说得不得奖也由不得她。也许有一天,伯乐良心发现,会主动把奖送给〃白马〃,即使没有,观众的加冕足以成就君安的辉煌了。

和君安聊得很开心,我相信很多喜欢王君安的尹派戏迷,听了王君安的构想和设计,都会感到欣慰。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她跟芳华团的姐妹们一起来打造一个《尹桂芳》舞台剧,或者是电视剧,以此来纪念尹桂芳老先生。到那时,我们在王君安洗尽铅华般的声线中再去重温尹派的精髓和美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行者无疆……访国家京剧院院长 吴 江(1)

wu jiang

一段时间,关于京剧进课堂,质疑不断,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引得网上惊呼:样板戏又回来了!

京剧进入中小学课程的争议,主要有两类,一是担心学生课程太多无暇顾及或担心师资不逮,二是来自京剧界内部、戏曲界内部的不同意见,主要是曲目之争与剧种之争。很明显,后者之争占据了上风。

传统戏和现代戏曲目的比例多少算合理?到底是京剧〃一统天下〃还是和地方戏〃平分秋色〃?

这些来自圈内的争议,对中小学生的理解接受和民族文化的未来有那么重要吗?*同志早就说过,先做起来再说,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因为一争论,就会没完没了。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事实上,目前是流行歌曲、进口大片,相声、小品、露脐装,成了孩子们的〃美育〃课。

我倒觉得应把中国戏曲、中国书画、中国园林、民间工艺以及手工劳作统统纳入美育课。*门编出一套美育课教材,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要知道:戏曲是一种爱好,是一种群众性的审美活动。不能像形式主义的搞法,更不能〃窝里斗〃,〃搞内耗〃,〃唯我独尊〃!否则戏曲非亡不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