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那些角儿的序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计镇华老师经历了舞台上的惊喜、辉煌、失意和振作,他的表演进入化境。他提出〃封箱〃,我深感遗憾,甚至还有几分难过,因为还有太多人没见过他的好,我相信:但凡看过他的表演,你或许就会爱上昆曲……哪怕你对昆曲一无所知。

记得2009年1月17日晚上19点,我从山东赶到上海大剧院主持〃计语华章……计镇华昆曲传承艺术专场〃。计老师率领着他天南地北的众学生倾情演绎,又一次震撼了台上台下的我们。从这些学生身上,我看到了几分计老师的影子,这就是一脉相承的〃传帮带〃。在演出进入尾声之际,我激动地表达了蕴藏心里已久的〃一家之言〃:半个世纪的昆曲人生,计老师以老生行当为昆曲打开了崭新的局面。计老师的传统戏有创新,新编戏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如今也有满天桃李。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种种原因很少有流派产生,但此刻我想说,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计派〃叫响吧!

我的感言,得到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响应,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等专家也纷纷上台发言,支持这一说法。

我曾问过计老师,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每年要给昆曲拨1000万元,您认为这钱最应该用在哪儿?他说,应该用在传统昆曲的整理和恢复上,这是保住昆曲的最好办法。一些院团投入了几百万排新编戏,能留住的、能传下去的有几出?传统戏本子虽然是老的,但是演员生活在新时代,演员完全可以赋予人物时代感。昆曲在发展的过程中总归会有所变化,但有些强调改革、创新的新剧,我认为离开传统昆曲太远了,看了以后总感觉不像昆曲。

?张元秀的十六个瞬间

马 兰:情归何处(1)

ma lan

大家对〃马兰〃这两个字一定都不陌生。

我就是这样,小时候听过童话剧叫《〃马兰〃花开》;长大以后听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地方也叫〃马兰〃;上了点〃岁数〃,别人给介绍的保健食品野菜又叫〃马兰头〃;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西北人爱吃的〃马兰拉面〃……

我最熟悉的〃马兰〃,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马兰。

素描马兰

马兰在海内外华人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马兰凭借她的综合素质使黄梅戏变得典雅、大气。她的舞台呈现,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黄梅戏本身所固有的清新质朴、天然可爱的特点依然还在,于是,与时俱进的黄梅戏拥有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和更多层次的观众。无论是《女驸马》《小辞店》这样的老戏,还是《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秋千架》这样的新编剧,统统都打上了〃马兰特质〃。

1996年我在石家庄河北剧场看她的《红楼梦》,带给我的震撼决不逊于同名越剧的经典;1998年我在安徽大剧院看她的《女驸马》之《状元府》,带给我的审美愉悦决不逊于前辈大师严凤英。

她的唱腔纯朴,洒脱,不事雕琢,有种返璞归真的朴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细腻传神,有种玲珑剔透的灵性。

看马兰的黄梅戏如同欣赏一幅气韵流动的书法作品,单看局部,或巧或拙,不尽相同;感受全局,浓淡疏密,和谐统一。形象地说,马兰和她的黄梅戏已经走在了这个剧种

马 兰

黄梅戏名家,曾多次荣获舞台剧全国最高奖项,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佳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被学术界认为〃当代把东方艺术传统和现代精神结合的最好的极少数表演艺术家〃。

?的最前头,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

一直认为,马兰是黄梅戏一面奔跑的旗帜。突然有一天,这面旗帜停止了奔跑,且长达八年之久,让人惋惜痛心。

2008年12月12日,久违的马兰带着全新的音乐剧《长河》重磅出击。集合了多位华人艺术大家心血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原创音乐剧《长河》于当晚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我专程前去观看。在《长河》富有气质的入场券上,写着这样一句宣传语,〃一次跨界实验的美丽组合,一群艺术顽童的移位创造〃。《长河》由余秋雨担任总策划和剧本创作,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著名音乐人鲍比达作曲,设计师张叔平操刀人物造型,主演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光看这些名字串在一起,相信大家都会有期待。

但我看得很不安,内心经历了〃找寻马兰〃……〃陌生马兰〃……〃理解马兰〃……〃全新马兰〃的蜕变挣扎,但做为朋友,看到她谢幕时的依然兴奋而心安。

想起了过去的马兰,想起了与马兰的交往……

含悲忍泪往前走

和马兰认识十多年了,最早的合作是1997年的春节戏曲晚会,我们是主持搭档。

1998年在当时的《九州戏苑》里采访过她,同年应她邀请专程去合肥看了《秋千架》的首轮演出。

后来,听说她离开了安徽,震惊且惋惜!

再后来,每每见面,通话或短信,她总是若无其事地回应着〃我挺好的!〃

如果她不是我敬重的艺术家,如果不是艺术上可交流可过心的朋友,我不会如此在意一个人的去留。古人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txt小说上传分享

马 兰:情归何处(2)

2006年大年三十儿,我们在郑州做完一赛事评委工作后各奔南北回家团圆。那时我就约她择机走进《燕升访谈……戏苑百家》。

2007年12月26日晚,《燕升访谈……戏苑百家》的录制现场,马兰终于坐在了我的对面。

我问她:〃你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主演的《红楼梦》迄今仍是黄梅戏新时期以来最好的剧目,10多年来,没看见有新剧目超越它。这么好的剧目你为什么没有一直演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