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电视剧漕运码头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铁麟立刻撩起长袍跪下听旨。

一位公公展开手里的圣旨,高声宣读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铁麟自任仓场总督以来,急功近利,狂妄自负,滥用职权,处罚苛酷,扰乱漕运秩序,伤害漕粮收兑。念尔初犯,纠偏未晚,处罚俸一年,原职留用,鞠躬自省,戴罪立功。钦此。”

如同一声霹雳晴空炸响,铁麟一下子懵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我做了什么事,招惹得圣上雷霆大怒?

他抬头看了看两位公公,这是真的吗?两位公公恍恍惚惚,面目模糊,莫非是在梦中……

公公厉声说:“铁麟,你不领旨吗?”

铁麟如梦方醒,急忙磕头说:“臣领旨,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樊小篱在门里面偷偷地看见了这阵势,心里嘭嘭地跳了起来。皇上的圣旨她没有听懂,但是她明白了她要伺候的是一个通天的大人物。这么一个大人物不要说让你来喂奶,就是让你干什么,你一介草民百姓敢违抗吗?违抗就是杀头的罪过。我樊小篱不但要保住自己的脑袋,还要保住丈夫和孩子的脑袋。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听从冯寡妇的怂恿出来当什么保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她浑身瑟瑟发抖,偷眼看了看孙嬷嬷,再也不敢说不干的话了。

第十三章

铁麟正在土石两坝上查看收粮,突然一匹快马奔来,给他送来了一封信。展开一看,原来是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王鼎写来的便笺,召他到里二泗佑民观相见。

佑民观在张家湾南里二泗村,因临泗河而得名。元世祖开凿通惠河,为祈求漕运顺畅,建造了天妃宫,俗称娘娘庙。明嘉靖十四年,道士周从善敬乞皇帝赐宫观名,遂改为佑民观。佑民观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四进院落,松柏参天,古槐蔽日,一派庄严肃穆。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至三十的香场庙会,更是人山人海,车马喧闹,名闻遐迩。铁麟策马赶到,小道士早已在门前迎候着他了。

王鼎与一位道长正在后院的天棚下品茗聊天,铁麟急忙上前施礼。

王鼎说:“铁麟啊,今日本官给你介绍一位朋友,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清莲道长。”

铁麟忙向清莲道长行礼:“老道长,久仰了。晚辈终日忙于俗务,没能前来拜望,请道长恕罪。”

铁麟此话绝不是客套,他来漕运码头后经常听到清莲道长的大名。在整个通州甚至北京城,清莲道长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又平易近人,深得各方面的尊重。想不到王鼎大人跟他交情深厚,来漕运码头不进通州,却先到了佑民观。

清莲道长忙请铁麟入座,又命小道士斟茶。正是盛夏季节,这个秫秸搭的天棚下却清凉如水,八面来风。棚下一石桌,桌周围四只石鼓。天棚外边,两株蜜桃枝垂叶落,一个个茶杯大小的蜜桃挂满了枝头,令人馋涎欲滴。一个小道士过来,端着铜茶盘摘着桃子,摘满之后,又端到旁边的井旁摇辘轳打水清洗。不一会儿,一大盘洗得干干净净的蜜桃便端上了小石桌。

王鼎大人也不客气,伸手便拿起一个,对铁麟说:“吃呀,愣着干什么?”

清莲道长笑着说:“铁大人,今日王大人把你召到小观,就是想请你品一品贫道的仙桃。”

王鼎说:“不瞒你说,我一来就让清莲道长摘桃,他非说要等你来了以后再摘,把老夫都馋坏了。”

清莲道长说:“王大人可不能这么说,你每年都有这口福,铁大人可是第一次。”

铁麟一听,更深信了王鼎大人与清莲道长的关系非同一般,原来他每年都来这里品桃。匪夷所思的是,清莲道长怎么会大言不惭地称自己的桃是仙桃呢?

清莲道士似乎看出了铁麟的疑惑,伸了伸手说:“铁大人请,入口之后便知贫道之言不谬。”

铁麟毕竟在王鼎面前还要斯文一些,拿起一个桃子,轻轻地咬了一口。还未及咀嚼,铁麟便觉得清香盈口,一股甜蜜的汁液从舌尖开始,渗下喉咙,充盈肠胃,浸遍了全身。这桃的味道确实非同寻常,进口入腹,舒经通络,如气之运行。更令铁麟惊异的是,这桃咬完之后却不见桃核儿。铁麟愣愣地看着清莲道长,王鼎却先哈哈大笑起来。

铁麟说:“请问道长,这桃为何没核儿?”

清莲道长说:“仙桃无核儿。”

铁麟说:“道长言之不谬,果然是仙桃。只是……敢问道长,这仙桃何来?”

清莲道长说:“二位大人尝过贫道的仙桃,大概该谈公事了。你们在这儿自便,贫道去看看酒菜准备得怎么样了。”

清莲道长没回答铁麟的问题,却走了,这更增加了铁麟的好奇。心想,你躲是躲不掉的,改日我再来,非把你这仙桃的种子弄到手不可。

铁麟擦了擦手,开始向王鼎禀报漕粮的收兑进度和仓场的储粮情况。

王鼎听了听,说:“我这次是路过,要到江宁去督察盐政。盐政上的事情很棘手,陶澍大人大刀阔斧地整顿了一下,略有好转,但是盐税还是收不上来。现在国家内外交困,需要大量的银子。漕运上你来了我就放心了,只要把粮食收好,把粮仓看住就行了。”

铁麟注意到,王鼎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很沉重,铁麟的心也随着沉重起来。

王鼎又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广州,林则徐已经跟洋人撕破了脸,禁烟搞得轰轰烈烈,大快人心。可是朝廷却有些人吓破了胆,生怕洋人报复,成天在皇上面前向林则徐发难。严禁派和反禁派越来越泾渭分明,大有势不两立之态。”

铁麟认真地听着,见王鼎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更加不安起来。看来,朝廷并不平静。他知道,朝廷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穆彰阿野心勃勃,独揽大权。王鼎等一批正直忠良的大臣历来受到排斥和打击。于是,他真诚地说:“王大人是朝廷的栋梁,您可要多保重啊。”

王鼎也感动起来,叹息了一声,突然问:“黄槐岸有消息吗?”

铁麟一愣,黄槐岸这个名字在他心里蹦了一下,却一时没能想起来。

王鼎说:“就是我让你拿着玉胡桃去找的那个坐粮厅的书吏。”

铁麟脑袋嗡的一下子大了。平心而论,这件事他没有忘,只是近来因为漕粮收兑的事情太繁杂,没有再顾上寻访。此事是王鼎交代的机密,又不好让别人假手。这时候他明白,王鼎把这件事看得很重,也许这里面确实隐藏着巨大的秘密,也许事关朝廷派系之间的争斗的重大关节。无论如何,铁麟一定要把此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再也不能掉以轻心了。铁麟谨慎地向王鼎禀报说:“黄槐岸死了。”

王鼎并不惊奇,似乎他已经知道了。

铁麟又说:“我正在查寻一个与黄槐岸有关的人。”

王鼎问:“什么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