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电视剧漕运码头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夏雨轩算是对这个小伙计心服口服了。原来只听说京城人大气,京城人见多识广,京城人喜欢谈论官场并且对官场如数家珍,却没有想到京城人还如此博学多才。就这个十几岁的小伙计,对汤显祖的熟悉了解,真让他们这些读书人汗颜。这个十几岁的小伙计说话的风采流畅,侃侃而谈,真让许多身居要职的外官自愧弗如。

小伙计不知是为了成全他的科考美梦还是极力想把后面那独门小院推销出去,紧盯着他不放:“怎么样?您要不要住在汤大人的小院?”

夏雨轩不敢住,但是还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个小院一天收多少钱?”

小伙计说:“要是别人住,一天一两银子,您住嘛,减半,收您五钱。谁让您是个读书人呢?我们东家二百多年的老规矩,跟读书人有缘,绝不能难为读书人。”

夏雨轩心里吃惊不小,表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天爷,住一夜要花五钱银子,我包袱里这点儿盘缠半个月不到就花光了,往后怎么办?京城人是大气,可也真敢扛价。这种小院要是在我们泰安,住上半年也花不了10两银子。夏雨轩没计较这些,反正他是下决心不会当这个冤大头的,尽管汤显祖的仙灵在召唤着他。没有钱,就算是汤大人来了,也不会让你白住房的。另一个问题引起了夏雨轩的兴趣,他问:“请问贵东家高姓大名?”

小伙计受了辱般地叫起来:“怎么?您连我们东家也不知道吗?看来您是头一遭进京吧?”

夏雨轩谦恭地点了点头,也算是向小伙计致了歉。

小伙计自豪地问:“通州有个马千户您知道吧?”

见夏雨轩一脸茫然,小伙计接着说:“马家先祖跟随燕王征战有功,被封通州卫千户。您要是不知道马千户,总该知道马千户家出过一位马御史吧?”

夏雨轩说:“你说的是马经纶马大人?”

小伙计脸一扬:“正是。”

夏雨轩无限敬佩地说:“马大人侠肝义胆,为了救李卓吾李大人,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小伙计立刻叫起来:“对对对,先生您真有学问,说的对极了。我们牡丹亭的东家,不是现在的东家,是老东家,老老东家,就是当年接待汤大人的老东家,您知道吧?跟马御史是一爷之孙,没出五服的堂弟呀。”

夏雨轩说:“这么说你这个小师傅也是马家的后代了?”

小伙计脸一红:“真不好意思,您别叫我小师傅,我姓耿。刚才您提到的那位李卓吾李老先生,在湖北麻城就住在耿家。耿家仨,耿定理、耿定向、耿定力,都是了不起的大文学家,当然最后有的帮了李先生,有的害了李先生,要不李先生怎么会流落到通州来了呢……对了,小的姓耿,但是跟麻城的耿家没有什么关系……”

夏雨轩沉默了,想不到进京上的第一课,竟是一个店铺的小伙计给他上的。他心中无限感慨着,北京的水太深了,深不见底啊!

※※※

当夏雨轩大难不死,遇到救命恩人陈日修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全粮上坝之后,漕运码头上开始冷清下来,军粮经纪也是到了一年最难得的闲散季节。

冬闲无事,陈日修喜欢串学馆儿。所谓串学馆儿,就是到四乡八镇的学堂私塾里去卖文具,无非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当然,也稍带着卖一些儿童的零食和玩具。有一种人是以此为职业的,俗称串学馆的。京畿人把学读成xiáo,二声,说不好或听不好容易混为窑,串窑馆儿的。妓院被称为窑子,这有辱斯文。陈日修串学馆儿不是为了赚钱,他在码头上赚的钱足够他一年花的了。他毕竟是个读书人,虽说混迹于三教九流之中,却不失风雅,不忘圣人之言。人以群分,他把教书的先生和读书的学生引为朋类。更何况他还是通过了院试的秀才,全县能考上秀才的也不过二三十人,大多数教书先生都没能获此殊荣。他文章的功底深,字也写得漂亮。到了学馆儿,他能与先生切磋道德文章,又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他到哪个学馆儿,都会受到贵宾一样的欢迎。久而久之,他在大大小小的学堂私塾便结交了许多朋友。

陈日修把结交读书人当成人生一大幸事乐事,他骑着一头毛驴走村串店,常常被朋友们留酒留宿。留酒则对酒当歌,和诗填词;留宿则拥炉品茗,彻夜长谈。如此走走停停,何其乐哉。京南马驹桥镇有一个叫做驸马庄的村子,村里有一位老秀才姓王。虽说也是读书人,却也没走仕途,考上秀才以后便进了班门拜师学艺,当起了木匠。读书人照样能干好卖力气的行当,就像他能当好军粮经纪一样。王木匠的手艺名传遐迩,尤以打造大车闻名。陈日修与王木匠命途相近,知趣相投,惺惺相惜,情谊尤为相契。每年无论多忙他们都要相聚两次,或在县城王木匠来访,或到驸马庄陈日修登门。每聚必喝得酣畅淋漓,谈得披肝沥胆。两个人交谊深厚还有一点儿相同,都是《红楼梦》的痴迷者。

最近,王木匠从张家湾的曹氏后裔手里获得几篇曹雪芹的残稿,而且还是后四十回的内容。陈日修来到以后,王木匠连酒都没顾上摆,便急不可待地取出残稿,共同磋研其真伪虚实。陈日修在王家一连住了三天,实在是因为王木匠应下的活儿必须要给人家去干,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驸马庄。

他骑着毛驴朝着城里的方向赶路,晃晃悠悠。身子晃晃悠悠,是因为毛驴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遛遛跶跶;脑袋晃晃悠悠,是因为他还沉浸在与王木匠争论切磋的氛围里。就这样走着,似醒非醒。冬季的荒郊野外光秃秃的,灰蒙蒙的,加上不久前的残雪白花花的,更显出了单调乏味,实在也没有什么好的景致引起他的兴趣。不知不觉到了九棵树附近,小毛驴停止不前了。陈日修睁开眼睛,小毛驴打着响鼻儿,突突地喷着白气,前蹄刨着硬梆梆的地皮,长长的脑袋朝路边摇晃着。

驴通人性,特别是他这条小毛驴,更是个小精灵。陈日修知道小毛驴一定是看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呢?路边除了几片残雪,几堆败叶,什么也没有。

他拍了拍小毛驴的屁股,想继续赶路。可是小毛驴依然摇头晃脑,不肯前行。他无奈,只好下了驴,朝堆放在野地里的花秸垛走过去。每年麦收过后,农民们都要把一些花秸和麦芋堆放起来,里面是麦芋,外面是花秸,上面抹好泥巴储存起来,留做来年脱坯、搭炕、抹房之用。花秸垛一般在野外,因此也就成了黄鼠狼、刺猬、蛇、狐狸的栖身之所。乡村人一直将这些动物看做大仙,能出邪祟附人体通鬼神。村外的花秸垛也像坟茔一样,令人恐惧,特别是在小孩子眼里,更是一个可怕的所在。

驴不仅通人性,还有一双夜眼,能看见人眼所不能看见的妖邪之物。陈日修朝花秸垛走去,这里果然有了异样。花秸垛的后面坍塌了,露出了一个洞口。洞口中的花秸在蠕动着,像是里面藏着什么东西。陈日修马上想到的是狐狸黄鼠狼一类的仙物,他不想理睬它们,轻易地干扰它们会招来许多是非和灾难。陈日修是读书人,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本不该信这些歪门邪道,可是事到临头他还是有几分胆怯。

花秸洞口又蠕动了一下,露出了一只穿着鞋的脚。天呀,是个人!什么人躲在这里面,在这滴水成冰的三九天,怎么往里躲也会冻成冰棍儿的。他朝前凑了凑,朝里面喊着:“什么人?你躲在里面干什么?”

没有人答话,只是那穿着鞋的脚又动了动。这一回陈日修看清楚了,那只脚上穿着的是一只千层底的布鞋,虽说鞋底已经快磨破了,鞋面却还干干净净。从这只鞋上可以看出里面不是一个卖苦力的人,也不像一个流浪汉,倒像是一个读书人。

陈日修蹲下身子,继续朝里面喊着:“喂,你是什么人?能不能出来说话?”

那只脚又在动,显然是向外动。动了一会儿,又露出了另一只脚。陈日修知道,这个人虽说还活着,可是行动已经非常困难,命在垂危了。

救人要紧,他顾不得许多了,他弯下身子,抓住了那个人的两只脚,使劲往外拽着……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